认识薛蛮子大哥的那些有趣的事儿

标签:
杂谈 |
南方人物周刊本期封面人物:薛必群,华尔街知名华人投资家、著名天使投资人,一个顽强和癌症战斗的人。
要不是因为一个老朋友的去世,可能我怎么都不会把著名的中国天使投资第一人薛蛮子和三十多年前认识的薛必群大哥联系起来,当半个月前我和家山大哥与薛蛮子相聚在成都时,我们都不得不感叹:万能的微博,一切皆有可能!
六月末的一个早上,微博上看到薛蛮子转发的一段消息:中芯国际董事长 江上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逝世。江上舟是多年前的朋友,我便留言吊念,不一会儿蛮子大哥在微博上问道:米家山是你何人?我曾在七十年代来成都时,米家山的妹妹曾陪我前往峨眉山可否是你?我说:正是我。
就这样,我和蛮子大哥通过微博联系上了,这时我才看到薛蛮子正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天使投资人,因为微博打拐;因为笑对突如其来的癌症;因为他在微博上的犀利语言和广泛的知识,他已是粉丝超过百万的微博高手,当然这一切还是源自他的颇为传奇的人生经历。
半月前,蛮子大哥要到成都来开百万粉丝的见面会,我们约好了在“宽云窄雨”见一面。那晚天上下着小雨,淅淅沥沥的小雨落在院内那一潭池水之中,灯光映照下的院子特别的安静,匆匆赶来的蛮子大哥见面就是一口的还算地道的四川话和我们打着招呼。三十多年未见蛮子大哥已是满头白发,但声如洪钟、气宇轩昂的精神头绝不亚于年轻人,完全不像才做过癌症手术的康复病人。
老朋友见面自然分外亲热,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少不了要回忆当年的岁月。七十年代初,插队在内蒙的蛮子吃不了那份苦,跑回北京跟着好友江上南一起坐火车到好友下乡的达县玩耍,在火车上正好遇到同样在火车上从山西回家探亲的大哥米家山。用蛮子的话讲:一搭眼就知道这哥们是知青。相同的经历,相同的家庭背景让他们自来熟,在绵阳站蛮子和上南要下车去看另一位北京的知青,分别时约好几天后他们到达成都。为了逃票他们约定米家山买上两张站台票进站接他们。到了约好的时间他们却心里打鼓,萍水相逢,要是米家山不去接他们该怎么办,那是没有电话,没有任何联系方式。纠结半天他们还是在进站减速的时候跳了车。远远的他们就看见米家山手里拽着三张票对他们招手,从此之后彼此成为挚友。那时候父母落难,一家人住在两间用过道隔出来的房子里,蛮子他们自然就挤着住了进来。以后成都就成了他们到达县去的一个必经之路,我们家也就成了他们必来小住的地方。
七十年代中期上南和蛮子第二次云游四川,当时家山已经上大学了。他们找到我说弄辆汽车咱们到峨眉山去玩耍,当时我也不知哪来那么大的本事,还真的找来一辆北京吉普,还请来哥哥的一个朋友开车,谁知出了成都就是噩梦开始,这老爷车边走边修,不是开锅就是点不然火。难怪蛮子大哥在微博上都说起,我们一路上修着、推着走,不管怎么说,当然四个轮子跑着走的时候还是更多些。
从那以后我们没有再见过,直到这次见面蛮子大哥才讲起了他这三十多年的事来。
文革后期他没有条件上大学,但花了一年的时间学英语,一万多个单词,靠着翻译小说的方法让自己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大学三年完成的事情。因此他也破格的进入了中国文物出版社,在他25岁那年全国高考恢复,他又实现他的第二次飞跃,没有和已经急红了眼的众多知青去拼杀,而是直接报考研究生,主攻“中外关系史”,最后以本专业全国第一名成绩被录取。后来他又被当时的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美中交流协会的代表简慕善全力推荐给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称其为“中国的出类拔萃之辈”,如果不给此辈奖学金,将是“本校永久的遗憾”。从此他开始了在美国的生活,这一走就是三十多年,在这三十多年来,他一步一步的走过,一步一步的积累,终于他成了中国在华尔街的第一人。
三年前薛蛮子回来了,回到了养育成长之地——北京,用他的话讲:“我也非常庆幸我回来了。以前我只是一个过客,现在是这的居住者,我切实地感到了中国的政治风气和生活环境,尽管有诸多的不习之处,但是中国的变化是远远好于以前,这是中国最好的时代。”我想我也是庆幸的,因为在微博上我不仅找到了三十多年没有见到的老朋友、老大哥,我也重新认识了一个卓有成就的人,一个智慧的人,一个顽强和病魔斗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