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遗忘了的院落记忆
(2011-03-16 09:51:43)
标签:
杂谈 |
去年夏季的一个下午,相约朋友一起踏游宽巷子,特地穿上了一双不太高的高跟鞋,那是因为穿上高跟鞋踏在青石板上才能发出“嗒、嗒、嗒”的声音,我喜欢听到这种声音传递到小巷壁上再反射在空间里的那种回声。青石板、青砖墙、丝丝斑竹、显赫着荣耀而紧闭的大门,这一切都是仿佛那么熟悉而又陌生。熙熙攘攘的人群擦肩而过,从每一个人的眼里都可以看到一种惊喜,那是因为在这里人们竟能看到如此精致的城市记忆。
夏季成都的天气酷热潮湿还变化无常,不一会儿时间闷热潮湿的空气离子已经变成的点点雨滴洒下天空,我赶紧钻进一个小院子躲雨,这是一个精致的四合小院落,不大的空间却具有四合院标准的布局,虽功能已以改用,但清晰可辨中堂、厢房以及正室,最让我惊喜的是主人把后院改成一池水景,几株睡莲飘在水面,几只锦鲤游弋在水中,水榭边的茶几前我择座而落,意想不到的是听到了久违的雨滴声,一时间童年的记忆浮现在眼前。
儿时的我,随着动荡的年代也是几经搬迁,西御河沿街、红墙巷青年路,我们总是从一个旧时的院落搬到另一个旧时的院落。虽然还是这些街名,但此时的小巷已经没有了儿时的安宁。依稀中还能记起:那时即便是坐在院落里也可以看到天、触到地,周围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满街的车水马龙,家人们总会在夜色下坐在院落里吃着西瓜,听着草丛里蛐蛐的叫声,数着夜空中满天的星星;那时即便是躺在床上也可以听到雨打芭蕉的声音,没有天气预报,没有报刊电视,但无论是在黎明还是黑夜,人们对天气的认知总是从听雨的时候开始。即便是到了现在我还能回想起在小巷里,玩伴儿们追逐时发出的急促脚步和惊声的尖叫;大人们下班时自行车转铃的叮当作响还有院落里此起彼伏的揭开蜂窝煤塞盖掉在罐头盒里的声音。
渐渐地,渐渐地我们亲手拆掉了一座座的院落,钢筋水泥的森林在我们的手中慢慢地密布了整个城市。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眼前再也没有一片完整的天空,再也没有一片能够听得到蛐蛐叫声的土地,就连满天泄下的雨水也只是无声的划过你的窗户。渐渐地,渐渐地我们迷失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再也找不到童年回忆的那份洁净的天空。
“嗒,嗒,嗒……”雨滴的声音唤醒我的记忆,那是雨滴落到院子里那汪池水里发出的声音,抬起头随着雨水滴下的屋檐沟,我看到了灰瓦的屋顶,上面竟然是满目绿色。也许是风,也许是雨,带来了一粒粒草种和一粒粒尘埃,于是在阳光雨露下竟让它们在这本无泥土的屋顶上长大如此灿烂。
一时间自己喜欢上了这个院落,想起了一句老话:“人不留人天留人”,于是索性叫来一杯清茶慢慢听雨,主人客气的陪我们聊了起来,原来不谙餐饮之道的主人苦累于经营,守着大好的院落却犹如握着一个烫手的山芋,看到有如此喜爱院落的我们便聊起了转让的话题。
当再一次走进这个院落时,这院落已经挂上了新的门匾——“宽云窄雨”,三两朋友都已是这里的新主人,重新装修一新的院落显出更加精致,唯有不变的还是那一池清澈的水,我们坚持保留它是为了给大家留下一汪能够听到雨滴的池水。
无数次徜徉在宽巷子,和很多游客一样原以为走进宽巷子了就是找到的成都院落记忆,但仿佛总还是觉得失落了些什么?不止一次的在心里问着自己:这灰墙青瓦,这泊来的门头,这青石板铺设的道路就是我们想要寻找的成都记忆吗?不,记忆的闸门随着你走进院落的那一刻重新开启,成都记忆应该是在你推开院落门时才才真正开始,那门厅、那厅堂、那厢房、那屋顶青瓦缝里长出的青草、那一汪能让人听到雨滴的池水、那穿过围墙传进的脚步声,那才是真正的成都院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