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在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你——留守男人之九十一
(2010-12-24 09:09:11)
标签:
文化 |
第二天上班以后,李海再一次召集了各部门的会议,大家一致认为,在网上收到的这个营销计划无疑是最好的,但让人头痛的是不知发来这份文件的人有什么企图,此事唯有李海清楚,李海打断了所有人喋喋不休的讨论。
“好了,大家都不要说了,第一,这个方案既然大家都认为是最好的,那就使用!策划部马上制定活动细节,物业公司要全力配合,销售部门做好在一期交房期间的活动细节;第二,策划部门在网络上尽力寻找这个提供方案的人,争取能够找到这位朋友,如果你们连这个人都找不到还能干什么呢?”李海显得有点激动,那是因为他深为晓菲的隐身而烦恼不已。
“公司的法律顾问提示我们,如果我们不找到这个人就使用他的方案,有可能就刚好掉进他的陷阱,可能我们就要面对高额的赔偿,所以董事长还是请你多考虑一下风险。”办公室主任又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你愿意在担心中等待死亡,还是大胆地去应对可能要发生的一切?!像你们这样缩手缩脚的能做成什么大事?”李海终于愤怒了。
看着大家惊愕的样子突然一个念头冒了出来。
“这样,马上起草一个寻人告示要发布在成都的各大媒体,就说我们公司收到一份很有价值的营销策划方案,少量的发布一些细节,现在我们要重金酬谢,要寻找这个人,欢迎大家提供线索。”李海脸上浮现出难得的兴奋。
“那要给多少钱啊?还要在各大媒体上打广告?还要重金酬谢?”就连陈总都睁大了眼不理解地问道。
“是的,就是要打广告,但打广告是为了引起眼球效益,让大家都来关注和参与,肯定会有很多人要来冒领,验明正身的地点就在售楼处,答案只有两个人知道,一个是我们,一个是我们要寻找的她!其实这个人之所以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就是不想让人知道她,所以我们不怕人来冒领,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让大家来关注这样一个楼盘,明白吧!大家都在猜测,也就大家都在关注,这就是我们要的效果,如果真人现身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如果没有现身我们就继续寻找!”在李海的眼里充满着期盼。
大家都热议起来,大家无疑都佩服着李海的如此完美的创意,这样交一期的房子、销售二期的房子、寻人帮助自己的人,当然最关键的聚焦眼球,几个目的一个都没有落下,说到这里每个人都好像特别兴奋,仿佛这一切就在眼前似的。
整个活动如期推开,可以说结果比预期的还要好,售楼中心每天接到无数的电话,感觉人人都是献计者似的,他们都知道这是假的,但都装着打进电话的人就是他们要寻找的人一样,因为最终的解密是在售楼中心,于是一时间售楼中心门庭若市,一拨人还没有走,另一拨人又呼啦啦的来了,成都人就是怕打堆,但凡是人多的地方,那一定是好地方,于是买房的人坐不住了,这么多人来买一定是好房子,到后来公司的人也懒得接待这些诈领的人了,因为光是接待咨询房子的人都忙不过来了。
在这里里外外忙活的人里只有李海心里着急,他几乎每天都到售楼中心来看一看,他会坐在大会议室里,透过落地窗看着大厅里来来往往的人,他是在寻找晓菲的影子,几天过去了,销控表上的红点越来越多,但晓菲始终没有现身,李海知道晓菲是铁了心了。
其实晓菲并非是铁石心肠,当她在报上看到李海公司刊出的寻人广告以后,她就知道是李海回来了,因为只有李海才能出此奇招,他是像找到她,而且是真心想找到她,不然他不会搞这么大的动静来,其实她有何尝不是呢,但既然自己已经下了决心要离开他,那就要硬下心来。接下来她几乎每天都要开车到叠峰阁的售楼大厅的远远处,只是为了李海的身影,直到看到售楼大厅门口的车和人一天天多了起来,她知道自己真的该离开了,她要先回到她出生的地方——白沙镇,这也是她爸爸妈妈相爱的地方,也是爷爷奶奶当年放弃上海的舒适生活为了国家的航天事业而奋斗的地方,她想只有在远离了城市喧嚣的地方才能让她的心静下来。
晓菲这样的决定和离去,让李海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因都找不到她而陷入长长的痛苦之中……
入夜了,只有客厅角落上的落地灯亮着,暖的光打到房顶再自然的洒落下来,柔柔地带来光明,吴婷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愿意把房子照的太亮,因为她喜欢看窗外的海景。
生活就是一种情调,一种自己营造的情调,吴婷在桌上点着一支烛台,那是为了照亮自己的脸,好让她映在前面的落地玻璃上,影随光而动,容因亮而悦,吴婷对着玻璃上的她笑了,玻璃上的她也对着自己笑了。
如泣的Saxophone演奏曲在房间里飘荡塞满每一个角落,吴婷手里端着的酒杯里的红葡萄酒在烛光照耀下犹如红宝石一般瑰丽,吴婷随着悠扬的曲子晃动着身体。
吴婷特别喜欢萨克斯风的演奏曲,尤其是中音萨克斯风和次中音萨克斯风,它犹如一个饱经风霜的男人低沉的慢慢的给你诉说他的故事,而此时心如止水的吴婷无疑是最好的听众。虽然萨克斯风没有小提琴的犀利,也没有钢琴的跌宕起伏,它就是走进你心里的一个动人故事。
吴婷的寂寞说不上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先是有了远渡重洋的移民生活,然后有了必须要接受的两地生活,再有了英子的长大,她不再是天天黏在你身边的小女孩,她已经有了自己的朋友,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每天吴婷和英子见面的时间只有在清晨和下午放学以后,但回到家里的英子很快就会消失在楼道里,关起门在房间里做功课或是和朋友聊天什么的,一天最亲密的时候就是晚饭的时间,英子也会用上十多分钟和妈妈说上几句体己的话,但对于一天中的1440分钟来讲,这已经是很短的时间了。
所以吴婷学会了适应,适应和李海的长时间分居,也要适应英子长大后渐渐疏远自己,其实这些年来唯一没有变的就是吴婷心里的牵挂,但是也就在短信事件以后,吴婷告诫自己应该发下牵挂,因为牵挂越多,让你失望越大。
其实在这次李海来到日子里,吴婷已经觉得了她和李海之间的生疏,吴婷也不能准确的判断这种生疏是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分居,还是来自于发现短信后的愤怒,总之,吴婷觉得好像在他们之间少了很多难分难舍的恋情,倒是更多的不得不维持的亲情,就像一个久违的亲人来到身边,她会舒心照顾,但时间久了,她也会觉得你该离开了,走吧,我会想念你的,如果再呆在一起久了,就会连一点挂牵都没有了。
吴婷不知道这种感觉对不对,她不敢告诉别人,但她心里就是这样,有时候她还会想,幸好移民了,要不是天天在一起,可能李海早就厌倦了,也许早就没有了今天,记得去年回去的时候,她的同学们好多都已经离婚了,大家都羡慕她,说她福气好找到这么好的一个老公,其实她却看到她的一个闺蜜还又像80后一样在恋爱着,还有一个闺蜜大叫着:我终于摆脱了,我自由了!回过来看自己,还穿着原来的鞋,走着老路,只是路上的艰辛自己自己才能知道而已。
嗨,想这么多干嘛?好在自己又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想到这吴婷自己都窃笑了一下,这也叫事业?不过就是收租婆而已嘛,不过当上收租婆也挺事儿多的,一会儿是收租,一会儿是这家的房子漏水了,一会儿是那家的下水堵了,要不就是那家的电路出故障了,这些都是自己做不了的,都要挨个联系工人来维修,好在是三个人的投资,大家齐抓共管,也就不觉得累了。
前几天一家住户的房子漏水,刚好是该吴婷管事儿,她翻着报纸打了好几个电话出去,要不是就是说着广东口音的香港人,就是忙得一塌糊涂的大陆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有时间的还算是标准的普通话人愿意马上过来,于是约好一个小时后见。
到了出租房后稍等片刻就见到一个留着齐耳长发的带有艺术气质的高个男人开着一个破旧的小汽车来了,到了以后打开后备箱打了一个简单的工具箱下来,吴婷诧异的问他:“你是刚才给我通过电话的 李先生?”
“是啊,要维修那里?”看着吴婷吃惊的样子,那位李先生肯定的答复着。
“你的工具呢?”吴婷不解的问道,因为通常那些专业的维修工都会开着加长的工具车,里面有长梯子,还有可移动的各种工作台,比如下管子的管钳台,还有什么小刨床什么的。
“就在这里啊。”李先生举了举手里的小工具箱。
“那梯子呢?”吴婷有点迷惑了。
“你们这里应该有的啊。”李先生不以为然。
“我还第一次见到梯子都没带的来维修房顶的,你行不行啦?”吴婷有点愤怒了,但她还是极力的保持着女人该有的矜持。
“我会修,我每年都要维修很多的,你放心吧,你也是大陆来的?什么地方的?”齐耳长发的男人套着近乎给吴婷聊了起来。
原来这位颇有艺术气质的男人来这里之前还真是画家,不过没有什么建树而已,他是上海人,在一所专科学院教艺术鉴赏,几年前在妻子的鼓动下,他申请了自雇技术移民,这种自雇移民通常就是针对想他这样的艺术人才,到了加拿大以后他才知道了,你根本无法自雇,要说绘画,你画不过这几年大量从俄罗斯来的画匠们,因为那才是别人的艺术,要去教课,自己的英语根本无法达到讲课的程度,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勉强把英语学过,但还是无法找到工作,本来你就是自雇嘛,两年的时间花掉了所有的积蓄,再想回国去,自己也觉得没有脸面了,于是真的来了个自雇,不过不是艺术类自雇,而是买了个工具箱,干起了维修工的活儿来,但维修的水平可见一斑,这几天都还没有开到工的他一下了就撞到了吴婷的手里怎么都是一个长江头和长江尾的关系,于是套起来近乎。
“嗨,吴小姐,你是不知道啊,我在国内的时候真的是教大专生的,我的画画得可好啦,现在天天拿工具,还手都要生了,可惜了,可惜啦!”
这句话一下让吴婷想起了卫东,卫东不就是天天挂在嘴上的就是:我以前在国内的时候出差都是坐头等舱,住五星级酒店的……
她就不明白为什么男人都要用昔日的辉煌来掩饰今天的潦倒,这就是男人的自尊在作祟吧。
女人注定是充满同情心,吴婷除了多给了这位老兄的工钱以外,她还主动说起帮他在她的朋友那里问一问有没有谁的孩子要学绘画,这样他就不会那么辛苦,也会多赚点钱,那位老兄好一阵感谢,在他的眼里今天算是遇到贵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