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发表了一篇博文欢迎讨论:这样写作业可行吗? ,很多网友留下了自己的看法。看来大家并没有因为是全国著名专家就盲从,而是大胆各抒己见,给与肯定或指出问题。所谓高手在民间,各位都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家长,所以,在某些问题上可能比没有亲身实践经验的专家还要靠谱。
我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发现这位专家的主要观点和另一位专家的观点相似,但是有所继承发扬和改变。参考:赵雨林学习完全提高手册的关于学习主环节说明。比如赵雨林认为家长帮助检查作业需要逐渐减少,而这位专家认为:家长千万不要帮孩子检查作业。个人认为还是赵雨林的观点更合乎实际。参考该不该帮孩子检查作业?
虽然问题不少,但是这个作业流程也有可取之处,也有适合的孩子和情况。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我们注意吸收精华,去其糟粕就可以了。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大家也许能学会如何鉴别网上流行的方法,进行批判地吸收,而不是照搬。
一、关于把作业当考试
这两位专家的主要思想就是把作业当做考试看。如果说认识上要重视,心态上要认真,这个是可取的。但是完全模拟考试的流程,就不普遍适用了。给人直观的感觉是太死板,看着就累得慌。
不过这种方式也是适合于某些情况。
比如大的考试之前,为了提高成绩还是需要模拟考试来训练的。我高三的时候,常常把老师布置的一些模拟试卷作业当做考试来练习,完全模拟考试的气氛、时间、节奏,对于成绩提高很有帮助。但是由于频繁过度用脑,造成了肌肉紧张性头痛,困扰了我十几年。参考“学习紧张”导致的一个常见病——“肌…。所以,模拟考试流程带来的紧张、疲劳是可能的一个后果。用脑还是顺其自然些好,累了、不想学了也不让休息,短期内看起来有效,但是结果可能事与愿违。我认为用脑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累了就休息,从容些,不勉强自己。
前一段时间有一位小女孩在我这里咨询,她常常因为害怕不能按时按完课堂作业而紧张,所以,我建议妈妈在家里给孩子做一些计时模拟练习,让孩子心里有数就不大紧张了。结果证明效果不错。
学习兴趣和信心都不错的孩子,有时做做这种模拟训练,对于提高水平也会有所帮助。但是,如果太过频繁的使用,可能造成孩子的紧张、疲劳,甚至可能厌恶写作业。天天写作业那么严格,连洗手间都不让上,想想都累。其实自然一些,随性一些,可能相对容易体会学习的乐趣吧,毕竟学习最重要的是兴趣,不能为了培养习惯损害兴趣。
一位妈妈说:若单从习惯的培养来说《孩子写作业的流程》可以借鉴。但是,做作业毕竟不同于做工作,作业也毕竟不同于考试。预习、做作业、复习、计时、检查、集中注意力等,这些算是做作业的基本动作和要求,不懂的及时或归整一起问家长、同学、老师、电脑都可以。我家奉行“像考试一样做作业,像做作业一样考试”,可是,这只是指一种认识、一种心态,而不是真的把做作业当考试一样,没有、也不会严格按什么作业流程来训练孩子,但孩子做作业算是很高效的。
二、关于上厕所
一位妈妈说:上厕所是一种生理现象,都成了写作业必做的准备工作,久而久之,不知道孩子以后每做一件事之前会有什么反应。
一位读者留言:上厕所的问题,在我小的时候我父亲就是这样要求的,吃饭前、睡觉前、出行前,结果造成了一个后果,那就是我们家好几个人,至今(我现在40岁了)还有这个习惯,哪怕刚去了没多久也要再去一次,特别是出行乘车以前。————还是自然一些好!
另一位妈妈说:我上小学时就有一位老师是这样的,下课了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去厕所,以免上课时有的同学因为憋尿影响听课。以至于我现在形成了一个习惯干什么重要事情之前先去上个厕所,感觉有点强迫症的表现。
对孩子的学习应该有所约束、有所要求是对的,有助于培养好的习惯。但说句实话,为了作业连厕所都约束了,是不是过分了,还是自然一点好。
三、这个方法能解决作业磨蹭吗?
对于写作业磨蹭、不专心的孩子,如果是因为学习没有兴趣,能力信心不足,这种方法就用处不大,因为它不解决孩子根本原因。如果亲子关系、情绪控制、兴趣等方面不过关,就过多的要求,适得其反。一位妈妈说:我开始也是对孩子写作业提了一大堆要求,孩子做不到我就上火,渐渐地,孩子不爱写作业了,真是害了孩子呀!
这位专家说:很多孩子把上厕所和准备学习用具作为磨蹭作业的借口,因此要在第一时间让孩子“死了这条心”。其实即使堵了这条路,孩子还会玩其他的,不想学习靠堵效果不好。
不过,有时给孩子提一些要求,有适当的约束,对于培养习惯还是需要的。如果亲子关系好,孩子不反感这些要求,有时也会有些效果。
四、可借鉴的学习步骤
有些学习步骤有可借鉴之处。对于初中的孩子,复习环节就相对重要,上完课之后,先把学习的概念和原理吃透再去做作业效果更好。但是对于小学的孩子,必要性不大了,因为学习的内容相对简单,孩子也往往不愿意去做。
计时的环节有时用用也可以,使孩子有个时间观念。但是如果每天都如此要求可能太累了。不如从容不迫地、舒舒服服地做作业好。
人性化、自然些的教育可能还是好些吧。
感谢大家的讨论,提供了自己的感受和真实事例,使我的认识更为全面适度。

一本可以给家庭带来幸福的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
当当网亲子家教类新书榜第一名
当当网销售地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95813.html#me
天猫: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3.w4011-6765968826.114.JgZn4L&id=42262774133&rn=7710113470deb1526159218d480f1378&abbucket=9
亚马逊、京东、淘宝、文轩网及各大新华书店都有销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