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坡04】苏东坡的书法和王羲之比差距有多大

(2010-05-28 00:29:24)
标签:

原创

王伟

在河之北

东坡居士

历史

文化

分类: 千古一东坡

http://s14/middle/5a78a7c6g8795f9ee586d&690

提起苏东坡,人们大都会说他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是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人们大都言他的诗词歌赋,而忽略了他的书法,苏东坡的书法和王羲之比差距有多大呢?他所作的《黄州寒食诗帖》跌宕起伏心手相畅几近完美境界,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颜真卿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以胸中剑气挥就血色苍茫的《祭侄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天下第一行书”,自是无可比拟无人争锋的《兰亭序》,这是王羲之“曲水流觞”淋漓畅快下,书就的潇洒飘逸惊若游龙之作。

《黄州寒食诗帖》书作于元丰五年(1082),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遭贬至黄州,在黄州三年,东坡心情郁闷生活清苦,又每苦于清明寒食之雨。当时所作诗两首写得苍凉惆怅,《黄州寒食诗帖》这幅书法作品跌宕起伏,淋漓痛快,气势滂沱,一气呵成。墨色随诗句所表达的环境氛围变化而变化,渗透出诗句中那种苍凉悲凄的境界。笔画、技法转换多变,或正锋或侧锋,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字亦奇亦正,或大或小,有重有轻,参差不一,变化万千集于一身,这些特色使《黄州寒食诗帖》成为千古名作。黄庭坚在此帖作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董其昌也作有跋语赞曰:“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馀卷,必以此为甲观。”《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产生很大影响,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兰亭序》、《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这一赞誉得到后世的公认。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评论东坡在黄州书法创作的另一佳作《前赤壁赋卷》说:“此赋,楚骚之一变;此书,兰亭之一变。”

黄庭坚说,东坡的书法“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明董其昌更是推崇,“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赵孟頫钦佩东坡熙宁年间写的《治平帖》,“字画风流韵胜。”后世称东坡的书法之美在于“淳古道劲”、“藏巧于拙”、“体度庄安,气象雍裕”、“气势欹倾而神气横溢”,无不赞誉东坡书法独特之“气韵”。

“东坡先生少日学兰亭,中岁喜学颜鲁公。”黄庭坚说东坡少时学兰亭,中年学颜真卿,书法根底于此。东坡对颜真卿的人品十分崇敬,认为书法首先要表现是像颜真卿那样的为人刚直精神和凛然之气。他说:“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其诮卢杞而叱希烈。”以至爱屋及乌也极力推崇颜体书法,“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因而东坡的书法作品始终表露出颜体的影响。

东坡的字看似朴素平实,但有一股无拘无束汪洋浩荡的气势。他长于行书、楷书,笔法丰满劲骨,变化自然,给人以“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苏轼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研究了晋唐其他书家,形成自家深厚朴拙的风格。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表现出的特点是字形结体丰肥扁阔,右枯左秀,给人笔墨酣畅、风神潇洒、高雅华丽感情强烈之感。宋代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范仲淹、蔡襄、米芾、黄庭坚、赵佶、岳飞,这其中以苏东坡最为著名,东坡的书法名列北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首,他的书法被后人称为“苏体”。

东坡在《石苍舒醉墨堂》诗谈及自己书法创作时,写道,“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提倡书法艺术要摆脱传统定式的束缚,药讲究意之所至,自由创造。追求意趣的书法风格是东坡书法的表现形式。苏东坡对自己有别于晋人、唐人的尚意书法表现很是自得,他常在作品后面留白数尺,为后世鉴赏作跋留好位置。曾书“此纸可裁钱祭鬼,东坡试笔,偶书其上,后五百年,当成百金之直。”孤芳自赏的神情流露言表。

东坡也很欣赏钟繇、王羲之的书法,他认为“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他一直反对唐人讲究法度的条条框框,自己书作与严谨的唐楷大相径庭,不仅字形多欹侧而向左倾斜,且笔法自然不拘、多带行书意,在创作上发挥了最大的自由。《寒食诗帖》被看做是宋人书法与唐人书法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对于自己的书法创新,他曾颇为自得地说:“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苏东坡与其同时代书法家米芾的故事流传很广。东坡和米芾的友谊是很深的,苏轼被贬黄州时,米芾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从元丰五年(1082)开始,米芾潜心专研魏晋,揣摩晋人法帖,以晋人书风为方向,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当东坡在真州一次和米芾意外相逢时,兴奋溢于言表,他说,“岭海八年,亲友旷绝,亦未尝关念。独念吾元章迈往凌云之气,清雄绝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以洗我积年瘴毒耶!今真见之,余无足言者。”

他被贬迁至定州时路过雍丘(今河南祁县)时,时任该县县令的米芾邀其到雍丘,苏东坡欣然赴邀。“米元章知雍丘县,子瞻自扬州召还。乃具饭,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妙纸三百列其上,而置馔于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每酒一行,即申纸共作字,二小史磨墨,几不能供,薄暮酒行既终,纸亦书尽,更相易携去(《宋人轶事汇编》引《东山谈苑》”东坡到了米芾府上看见屋子里已经摆放好两张大长桌,每张桌子上面一角处摆放着酒菜,其余则摆放着笔墨纸砚。东坡一见,明白了以书法见长的米芾要和他饮酒中一斗书法。于是,东坡放声朗朗大笑,两人彼此落座,一面饮酒,一面尽兴挥毫,他俩都分别有人给研磨,却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两人一直标着劲写到傍晚,酒喝完了,每人桌上的一摞纸也都写完了,正是“兴来一挥百纸尽”,两人相视一笑,彼此交换了各自所写的字。两人都认为他们的书法技艺在这天发挥的淋漓尽致到了各自的最高境界。遗憾的是,后世没有看到这两位大家这天留下来的墨宝。

苏东坡任知扬州时,曾宴会宾客,这其中就有米芾,大家酒宴正酣,突然米芾举杯对着苏东坡大呼暂停:众人都说我疯癫,请先生给我评个公道。苏东坡笑答:我从众。结果举座大乐,米芾也跟着大笑起来。可见两人之交的随意。
  
东坡临终前还给米芾写了几封书信,“某食则胀,不食则赢甚,昨夜通旦不交睫,端坐饱蚊子耳。不知今夕如何度。”《与米元章》。

东坡的书法观也表现出儒家“书为小道”的看法,他反对“弃百事而以学书为事业”,绝对不去想成什么一技之长的书家。因此,东坡虽然钟爱书法并为之付出一定努力,但书法在他心中始终未能放在与文学同等地位上。

苏东坡评价自己的书画:吾书虽不甚佳,然出自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东坡在《杂记•子由幼达》一文中曾说:“子由之达,盖自幼而然。方先君与吾笃好书画,每有所获,真以为乐。惟子由观之,漠然不甚经意。今日有先见,固宜也。”在《题笔阵图》中,说得更是直接了当:“笔墨之迹托于有形,有形则有弊,偶不至于无而自乐于一时,聊寓其心,忘忧晚岁,则犹贤于博弈也。”东坡仅是把书法看成陶冶性情消遣娱乐的业余爱好,“玩玩”罢了。

苏轼因元祜党人案受牵连,加上他孤芳自爱,招人嫉妒,蔡京主编的《宣和书谱》没有把苏轼列于书法家之列,不仅《宣和书谱》等对他没有记载,而且书法作品也被大量毁去。历史是公正的,把苏轼书法列为宋四家之首,东坡在书法史上潇洒走了一回,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无人能夺其光辉。(王   伟)                  http://s12/middle/5a78a7c6g8796006e8a8b&690

http://s7/middle/5a78a7c6g8795fe474ba6&690

http://s11/middle/5a78a7c6g8795ff1f419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