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苏小妹苏东坡文化 |
分类: 千古一东坡 |
http://s7/middle/5a78a7c6t868aedda0026&690
一直喜欢苏小妹和苏东坡掐架的趣事。
苏东坡拿苏小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她额头探凸,眼窝凹陷:
未出堂前三五步,
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
留得汪汪两道泉。
小妹看到大哥不修边幅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当即回击:
一丛哀草出唇间,
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儿回无觅处,
忽闻毛里有声传。
女孩子伤自尊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还你一拳,扯平。那不解气,不占便宜不行。看东坡,额头扁平,老马脸长,两眼间距离如太阳和地球遥遥相望,整个就是五官搭配失调。又踹了他一脚。相讥:
天平地阔路三千,
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
至今流不到腮边。
看到了吧,这女孩子可不是好惹的,惹她们大都是引火烧身,自取其辱。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第十一回《苏小妹三难新郎》中,描写苏小妹的故事脍炙人口,让人津津乐道。里边讲了苏小妹和秦观新婚的佳话。洞房花烛时,苏小妹给秦观出了三个题目:第一题,新郎做一首绝句,要附合了出题之意。第二题,四句诗中藏着四个古人,猜出是谁。第三题,要做个七字对儿。三试都答对,才能得饮美酒进香房。佳人才子,文人对垒,千古佳话,让人流连。
可是,后来知道了这件事是假的,苏小妹是杜撰的,查无此人。什么《苏小妹三难新郎》、《苏小妹三难佛印》、《兄妹戏对》,都子虚乌有。
明朝进士单宇的《菊坡从话》载,“人言无苏妹”。断言无苏小妹其人。
《苏轼评传》说,苏洵共三女三男六个子女。苏洵十九岁娶程氏。苏洵二十岁,长女夭折。二十六岁,长子景先出生。二十七岁,幼女八娘出生。二十八岁,苏轼生。三十岁,长子景先死亡。三十一岁,苏辙生。苏洵的长子和大的两个女儿早卒,最小的女儿叫八娘,长东坡一岁。
从上面苏洵的年谱中可以看到,东坡没有小妹,只有三个姐姐。两个早亡,唯一在的八娘长他一岁。据苏洵《自尤》诗句,他描述幼女八娘,“读书未省事华饰,下笔门门能属文。”又说,“幻而好学,慷慨有过人之节,为文亦往往有可喜。”看来,八娘的确是一位才女。她嫁给了自己的表兄,舅舅程浚的儿子程正辅。再者,苏轼与他弟弟苏辙,留存后世的书信有上百封,这些书信中从没有提到他们俩有一个妹妹,苏轼也从有提到过秦观和他们苏家有什么亲戚关系。
程家是豪门贵族,有钱有势,却是鲜寡廉耻。这位“苏小妹”婚后第一次回娘家就对父母说,“舅姑叔妹不道德”“人多我寡势不胜”。一年后,她生有一子,后染病。而程家不予医治,被接回娘家调养。程家却又以其“不归觐”为由,从她的怀中抱走婴儿,致其病情加重而亡。为此,苏洵在《自尤》诗中详细描述了这个悲剧婚姻,痛斥程家父子,也进行了悲怆痛苦的自责,“嗟哉此事余有罪,当使天下重结婚。”苏程两家从此断了往来。
八娘的婚姻,并不是才子佳人之配,而是一幕悲剧。八娘没有逃过封建社会妇女的悲剧命运,令人扼腕叹息。
苏洵在《祭亡妻文》中说,“有子六人,今谁在堂?惟轼与辙,仅存未亡。”苏洵说得明白,他的六个子女仅剩下苏轼、苏辙两人。
再说秦观,他二十九时,才第一次见到苏轼,苏轼当时四十三岁,苏轼一见秦观就喜欢看重了他,“苏门四学士中东坡最善少游”。可那时候秦观已经结婚,他的夫人叫徐文美。所以说,不管苏家的小妹大姐他都不曾沾得着边。就是他相当的愿意,也搭不上这班车。
苏小妹是怎么杜撰出来的?经历了近千年的雨打风吹,或以正传谬,或以讹传讹,孰正孰非,已无从考证,也无需考证。或许,这一切都是依附于东坡的旷世奇才而来,这也是东坡人格魅力的另一种表现。后人敬仰东坡先生,认为他应该有一个同样美丽、同样智慧、同样风趣的小妹。所以,就有人杜撰,这样说了,为东坡先生制作了一个美丽的倒影,凭添了一个虚幻的涟漪。大家都觉得挺好,你说我说,都说。或许,这就是苏小妹这个形象真实意义所在。
尽管知道了苏小妹绝无其人,但这丝毫影响不了我对这个人物的喜爱。她那清雅伶俐机敏聪慧栩栩如生妙曼身影已然镌刻在脑海中,想一想就会幻化在眼前。
民间口头文学已赋予苏小妹鲜活不朽的生命,这一美丽的传说,也将永久传颂下去。(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