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的发展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2008-12-10 15:52:04)
标签:

高级育婴师

家庭教育

育儿

育婴

早期教育

指导

关键期

早教

发展测评

杂谈

分类: 育婴早教观点理论

幼儿家庭教育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幼儿的身心是否得到了和谐发展,各方面是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方面的各个层面的发展水平如何等.

    1.幼儿的睡眠习惯
    幼儿是否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从表3—1—31可知,有一半以上的幼儿还未形成健康的睡眠习惯,在家时“和大人睡在一起”的幼儿有78位,排在各项之首;能“单独睡”的幼儿不足一半,只有61位。国外研究表明,幼儿入睡时,允许其抱着玩具动物,不仅能消除幼儿对单独睡觉的恐惧感,而且还能提高幼儿睡眠的质量。为了提高幼儿睡眠的独立性,家长们不妨试用一下此法。
       

表3—1—31  幼儿在家睡觉的状况

睡觉状况

和大人
睡在一起

单独睡

抱玩具入睡

开灯入睡

要大人讲
故事后才睡

其他

人数

78

61

12

7

23

1

排序

1

2

4

5

3

6


    2.幼儿的智能
    天下的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可爱,父母是如何评价孩子的聪明程度的?表3—1—32显示,大多数家长(75.9%)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其中认为孩子“比较聪明”的占48.2%,“很聪明”的占27.7%。


表3—1—32  幼儿在家的聪明程度

聪明程度

很聪明

比较聪明

一般化

不太聪明

很不聪明

总计

人数

39

68

33

1

0

141

27.7

48.2

23.4

0.7

0

100


    当今社会特别需要能干的人,有能力的人。表3—1—33说明,多于一半的家长(61.5%)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能干的,其中认为孩子“比较能干”的占43.3%,“很能干”的占18.4%。

 

 3—1—33  幼儿在家的能干程度

能干程度

很能干

比较能干

一般化

不太能干

很不能干

总计

人数

26

61

51

2

1

141

18.4

43.3

36.2

1.4

0.7

100


    从“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上,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家长对孩子聪明程度和能干程度的这种评价是有利于孩子智力能力发展的。

 

    3.幼儿的礼貌修养

    礼貌是叩开社交大门的“敲门砖”,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明社交越来越重要的现代社会,世界各国的家长无一不重视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的,以便把孩子培养成绅士和淑女。表3—1—34表明,为数众多的家长(76.6%)认为孩子是懂礼貌的,其中认为孩子“很懂礼貌”的占18.4%,“较懂礼貌,,的占58.2%。孩子具有的这种特征,对其立身处世、获取成功来讲是非常有益的。


表3-1-34  幼儿在家的礼貌程度

礼貌程度

很懂礼貌

较懂礼貌

一般化

不太懂礼貌

很不懂礼貌

总计

人数

26

82

30

3

0

141

18.4

58.2

21.3

2.1

0

100

  
     4.幼儿的劳动习惯  
     幼儿的劳动包括为自己服务和为家庭服务。表3—1—35表明,绝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幼儿能自己“上厕所”、“吃饭”、“刷牙”、“脱衣服”、“穿衣服”,有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但在“洗脸”、“洗手帕”、“洗袜子”,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表3—1—36显示,参与家庭劳动的幼儿不够普遍:约1/2的幼儿能“倒垃圾、拿报纸”;1/3一i/4的幼儿能“把烧好的菜端上桌子”;仅1/5的幼儿能“清理蔬菜”;而“收拾碗筷”、“洗菜”的幼儿则更少。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没有教育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参加家务劳动,发挥孩子这个家庭成员的作用,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立性和责任心。
        

表3-l—35  幼儿在家自我服务情况

服务项目

穿衣服

脱衣服

吃饭

上厕所

刷牙

洗脸

洗袜子

洗耳恭听手帕

其他

人数

104

108

117

119

111

61

14

32

5

排序

5

4

2

1

3

6

8

7

9

 

表3-l—36   幼儿参加家务劳动情况 

家务种类

清理蔬菜

洗菜

把烧的菜端上桌子

收拾碗筷

其他如倒垃圾、拿报纸

人数

30

9

46

28

71

排序

3

5

2

4

1


    在1999年12月北京创价公司组织的以“走向明天”为主题的座谈会上,北京大学的教师曾说道“北京大学是穷孩子的天堂”,有的孩子家里穷的不可想象,几岁起就挑起了生活的大梁。美国教育家帕特丽夏·h·斯普林科指出,“一个人在孩童时期如果自己做的事情太少,将来就无法有能力像一个成人那样处理事情”,他告诫家长“如果我们不让孩子参与日常家务劳动,我们会对孩子、对家庭甚至对整个社会造成很大的不利”。美国专家通过对456名少年儿童进行20年的追踪研究表明,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l: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比不爱干家务的孩子高出20%。日本教育家牧野胜子认为,家事是学习人际关系的基础,做家务是每个人最低限度的生活能力,能做家事、会做家事、做好家事,是门需要从小培养、学习的生活艺术。中华民族一向以勤劳勇敢而著称于世,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让孩子从每一天的自我服务开始,发挥出生活这本教科书的独特作用,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使孩子终身受益无穷,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型人才。

 

    5.幼儿的认真精神

    幼儿在家做事时是认真仔细,还是马马虎虎?表3—1—37说明,只有接近一半的家长认为幼儿(49.7%)能认真做事,其中“较认真”的占35.5%,“很认真”的占14.2%。做事认真这种特征是幼儿情商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绩效有多大,25%靠的是智商,85%靠的是情商,因此,家长重视培养孩子做事的认真精神,提高孩子做事的认真程度至关重要。

表3—1—37  幼儿在家做事的认真程度

认真程度

很认真

较认真

一般化

不太认真

很不认真

总计

人数

20

50

47

24

0

141

14.2

35.5

33.3

17.0

0

100


    6.幼儿的胆量大小
    幼儿是落落大方、不怕黑暗和陌生人,还是拘谨胆小、害羞、恐惧?表3—1—38显示,一半略多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胆量“一般化”,l/3—1/4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胆子“较小”。致使幼儿胆量不够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孩子的幼稚。年幼的孩子,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令他们害怕和担忧的事情很多,如黑暗、与亲人的分离等。(2)家长的恐吓。当孩子不听话时,有的家长就用“你再不听话,我就叫警察来抓你”之类的话来吓唬孩子,迫使孩子服从。(3)电视的影响。武打电视、枪战镜头充塞在幼儿所观看的电视中,慢慢地渗透到幼儿的心灵深处,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产生恐惧感。(4)家长的强化。有的孩子腼腆害羞,不好意思开口称呼初次见面的人,家长对其的埋怨——“我们的女儿/儿子就是胆小,不肯在陌生人面前叫人”——实际上就是在强化孩子的胆小。


 表3—1—38  幼儿在家胆量的大小

胆量大小

很大

较大

一般化

较小

很小

总计

人数

5

19

75

40

2

141

3.5

13.5

53.2

28.4

1.4

100

 

来源: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