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来自何方?
(2010-11-11 12:48:49)
标签:
人物传记差距悲观情绪习惯努力学习教育 |
分类: 原创思想火花 |
每个人都会有高潮与低谷,不如意的事经常接踵而至。然而,面对这种现状,有多少人能坚持到底走自己的路,还如以前那样正确去做事呢?很难,人性决定行为,惰性使坚持变得相当困难。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无法脱俗,也会如他人一般有过这样那样思想,而面对困难时也经常会束手无策。可这样的事,经常就只发生在一瞬间,很快就会过去,我一直在怀疑自己近几年又重生一种新的能力:应对各种事件强大心理控制能力。这让我在许多以前会很难堪无法处理,或会激动无比惹怒别人,或暴躁如雷指责对方的时候,突然全面看淡,从容处之,变得那样自然。面对许多人的说话与行为,都已经能清楚知道其背后隐藏的目的,经常反而会让他们为自己的语言与行为无地自容。
这种能力到底来自何方?年龄的增长应该不是原因,因为,我父亲这样的年龄,还有周围许多年老的同事依然时不时就动怒,做出格的事,令人看不懂。所以,应该是来自于自己近几年孜孜不倦学习与体悟,是广泛学习扩宽我的阅历,加厚了我的常识,有了广度,最终却加长了宽度与深度。至今,要感谢不仅是书,还有自己这个自认很笨的大脑,因为自知笨,我才能下定决心花费比别人更多时间去学习,在学习中得到乐趣,慢慢就体会到坚持,最终,读书变得那样快乐无比。
在书的世界中,我最喜欢看人物传记,而且也大力推荐周围许多年轻人看。优秀人物传记,不管可复制或不可复制,都能从中或多或少学点东西,相当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乐而不为呢?而且看得越多,我越深知:英雄出处总是那样相似。许多事情的运转没什么新意,以前发生的,现在依然还是如此。天才很少,神童不多,没几个人一出世就会吃饭或说话,也象我们凡人一样一步一步学走路,只是在学的过程中多思考,才在众人中脱颖而出。而学说话也一样,一步一个脚印,最后才说得比我们更好。事业的成就也不过如此。成功人士就是能在困难面前,化畏惧为前进的动力,化悲痛为激情的起点,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战胜一切,这样成功的人生已经被无数人所证实,然而,对于我们来说,为何会还是如此的难呢?
从我个人走过的路来看,我感觉这样的路走得这样辛苦,毫无头绪,重要一点在于我们实在太想早日成功,太注重对现状的最佳选择。其实,大家都知道成功都是由无数失败组成,但现实中,我们经常都会因一次失败就再也看不到成功,刚起步遇到挫折就开始产生悲观情绪,看不到未来的方向,满腔热情化为乌影。于是,有人会认为坚持做事是苦差事,人来到世间是要享福的,这样痛苦去追求理想实现目标不与我们的出世目的相矛盾吗?其实,快乐与痛苦仅一线之差,别人眼中的快乐不见得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快乐。快乐与幸福是建立在自己的行为中。其话中的原义就是想为自己失败行为找借口,所以,这样的话更多来自于失败者的口中。享乐,谁都会,但享乐是要有资本的,也需要不懈努力与艰辛付出,这之间本来就是相辅相成,而非矛盾。此刻多付出,下一刻就活得更轻松。
当我们因自己努力取得成绩、尝到甜头后,我们就会一直用这种方法去做,这样坚持就变成习惯,困难的事变得容易许多,如呼吸一般自然,但这在别人的眼中,可能是一种痛苦。这种显而易见的常识,其最终差距体现在两个人的后期对比中。就拿读书来说,几年前一起玩的同学,刚开始差距不大,可到上学差距就开始显现出来,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差距就更大了。因为,我依然选择与读书不离不弃,寻找各种机会向上,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却选择打麻将泡K厅,一看书头就痛,于是,他不敢参加各种竞聘,不愿意参加各种比赛,没信心最终丧失读书能力,差距就是这样拉大。
毕业后,我不断读书与思考,经过几轮的转化,在多学科中,从强迫自己读,到自愿挤时间读,我养成习惯,学会思维,然而更为重要的是,真正实现将知识转变成财富,用常识指导自己人生,成为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附属品。
不带目的读书,却得到作梦都想不到的东西,或许,只有走过这种心理历程的人才能真心体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