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盂】空山新雨

(2015-10-19 12:45:42)
标签:

仙居

公盂

徒步

华东最后的香格里拉

旅游

分类: 震旦本纪(内篇)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s1NmHS.jpg

#你不知道的仙居# 仙居的确适合叫“仙居”,并且,很多人去仙居,都是奔着这个村子去的。


仙居县地处台州的西部边界,距金华的武义和永康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是中国国家公园试点县,也是台州母亲河(永安溪-灵江-椒江)的源头。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9座,永安溪自西向东穿流而过,地形从外向内倾斜,其间有大小不等、错落相间的谷地和盆地,其中下各、城关、白塔、横溪4个河谷平原面积较大。上面那个村子在白塔镇的南边山里(不过行政上划在了田市,因为这边的路是主路),至今不通车,有两条爬山的路可以进去,一条大约2小时,有大块石头铺成的路;另一条大约3小时,石头少,走起来比较困难。

——对的,说的就是公盂。

公孟位于距仙居县城38公里的西南处,十三都景区边缘,与仙居的神仙居、景星岩、淡竹、十三都并例为仙居五大景区,有"华东香格里拉"的美誉。村庄被山峰围成了一个小小的盆地,面积约有31平方公里。公盂是在90年代末期由驴友们发现并通过照片与网络交流的,先在浙江驴友圈中传开,慢慢的又传到上海江苏附近的驴友圈直至全国,它的称号也由浙江的香格里拉变成华东的香格里拉,再变成江南的香格里拉。于是游人就多了起来,但是介于不通车,山路又难走(从徒步角度看倒稀松),所以还不至于游客乌央乌央地涌进来。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vuyZnU.jpg

进到公盂有两条路,淡竹乡一条,田市镇一条。田市那边是大路,但是淡竹这边风光更好。一般人都是前坑进林坑出,中间在村里吃顿饭,但理论上说,反穿更爽——吃饱了,走3个小时,到了前胸贴后背的时候进村吃午饭,不是累吗,大路下山轻松。如果正着穿的话,上山觉得哇塞好轻松,穿着拖鞋就能爬,等真的吃完了饭往山背走,再碰上下点小雨,就可以直接抱团,以一种圆润的方式,下山了。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wNGtoX.jpg

林坑至今不通公交,村子也小,年轻点的人一般买车或者骑电动车,老人就等着进出的车把自己“弄”出去或者进来。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6II5P4.jpg

前面说了,林坑被认为是“法定下山道路”,一路上去会遇到很多往下走的人,见到我都像见到野人般的惊讶——

“你怎么从这边上山啊?!”

“我为什么不能从这边上山啊?!”

“别人都是从前坑上山哒!”

“那也不能解释我为什么不能从这边上山啊?!”

“这边山路陡啊!”

“所以这边好上不好下啊。下雨还从这边下山就等着抱团儿吧。”

大约被100个人惊讶“为什么从这边上山”之后,终于有人惊讶“哟,也有反穿的哈!”我才消了火。


不少人都说“这么难走的路你还上山”,我说还好啊,不难走,于是有领队说,“不是一般的难走啊”。我想,你们不都是专业徒步者吗?!这难度也就是个箭扣上山吧?!撑死了全程也就是个轻量级(2级)吧?!你们装备那么专业,穿越过很多地方,怎么还不如一个穿球鞋扛三脚架背单反还打伞的?!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rdpEDh.jpg

更何况,林坑3小时的路上,两个小卖部啊!小卖部啊!每走1个小时就有一个小卖部啊!


从林坑上去的第一个小卖部是一位林坑大叔开的,他每天晚上下山,东西就放在山上,有熟悉价格的领队带人下山途径摊位,吃喝完了就把钱塞在角落里,早晨大叔上山数数就可以了。大叔也是向导,有人晚上想上下山的话会叫他。白天的话他就让儿子看摊,自己带路。他说有一次有一帮人在山下吃喝玩乐到晚上9点了,忽然想上山,他就疯了,但是还是带上去,3小时到了公盂,然后自己一溜小跑一个半小时下来。那帮人大约二三十人,他只有10个手电筒,于是俩人一个,凑合用吧,幸好不是五六十人。

——要我说,这帮人就欠迷路了叫直升飞机来救援然后在新闻台上曝光。人命往往就是这么任性出来的。


然后大叔又说,往上几百米左右是陡坡,然后几百米是缓坡,到了岔路口向右拐,记不住了就看哪条路大点,爬上草甸之后会到另一个小卖部,那个是一个公盂的老太太开的,小卖部后面三条路,顺着右边陡坡下去就行了blablabla。然后我就过去了。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tkcMpa.jpg

上了草甸,全是雾,走路只能靠摸。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QoI9WP.jpg

但是沿途都有红的黄的白的丝带标明路的方向——但是我还是走到苍山村里了……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gfSW4t.jpg

一池浮萍。

苍山村将来也要发展成公盂的样子,但是现在看已经衰败得不要不要的了。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9Uavtm.jpg

这边的建筑都是三面夯土或者砖石,一面纯木。真心不好意思拍正面——或者说,有正面吗?!

是的,已经塌得差不多了。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ICafzT.jpg

转了一圈,后来又回到了大路上,继续往公盂走。一路上很多竹林。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jn1xRB.jpg

还有一个人工的湖。


公盂分上坪和下坪两个村子,从林坑来的路先到上坪,然后又有两条路都能到下坪。从前坑来的路到这个湖里,左手平的路去上坪,右手陡的路去下坪。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FBtZSI.jpg

下坪的中心地带。有电有水有wifi,洗澡10块一位,厕所集中布置在村子周边。


住的地方比较简陋。老板说,村里全这样,他不是不想做成民宿,但是毕竟收入靠的是客流,价格提升一点,就没人来了,所以全村只能统一,都是宿舍形式的,卖床位。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6fR0Ij.jpg

祖传的头骨。


老板是山东人,老板娘是本地人,但是户口也在山下了。老板说,他俩是旅游的时候认识的,结婚之后在山东也住了几年。他开始的时候知道老板娘家里是做生意的,但是没想着在山上还有祖屋,“根本没想到她居然是这里的人”。那时候公盂的村民已经有了做旅游的想法,反正老板娘这个是祖屋,于是就拿来做客栈了。如果有了小孩,户口打算跟老板娘。这些年山上不让放户口了,除非是本村人嫁给本村人——但是现在哪有几个本村人呀,原先山上太穷,很多人进城打工,都把户口迁下去了。老板娘说,户口是控制山上人口的一种方式,当然也还有别的目的,那就是山上没人了之后,开发商进来把村子的老房子改成度假休闲酒店。现在谈判还在进行,用自愿的方式,但是价格没谈拢,不敢轻举妄动。

老板娘是家里的第七代,30岁,爷爷80多,按照50岁两代来算,建村或者祖辈上山的历史大约200年。山下的司机,老板什么的说山上的村子,大致也是说传了七八代的样子,口径非常统一。如果把这个作为信史来考虑的话,人们上山的目的大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有关经济全球化的(对的从工业革命开始算),农业出现分工,没有田地就以经济作物为主,在公盂就是竹子;一种是山下土地不够,人们被迫上山开荒,参考小农经济的内卷化理论。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oO0BL3.jpg

村里的一个大户人家。当地人建房一般是先建正房,有了钱再建厢房,再有了钱再建倒座。这个大户除了倒座都建成了,倒座部分只建了大门和围墙。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Tbdgi5.jpg

山上还在下雾。

是的,没有玻璃,窗户就是洞,与外面通的。古代冬天取暖就生一个火盆,像大缸一样,满满一盆炭,一冬天不熄灭的。所以才强调通风,毕竟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jt8jtJ.jpg

大户人家的老物件。如果是新建的,就比较极简一些。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3oq7x0.jpg

是的,老房子昏暗,因此山下的人如果有能力就建成一般“建筑文人”很鄙视的“农村住宅”。但其实“农村住宅”是有地域性的,比如江汉平原的灰墙红屋顶,比如浙江这边有点淡淡日本风(因为气候一样)的现代民房,才不是偏见中那么无趣。

改造老房子,除了水电煤之外,就是采光问题了。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ezh8Mu.jpg

旁边还有拍电影的,抗日神剧(我看了眼剧本)。老板说可能是微电影。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inE8HR.jpg

下坪的平地多,是整个公盂的中心,随着旅游发展起来,有些钱了,有的地方也能够慢慢修复了。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XzH3fd.jpg

从下坪往上坪走,可以看到缆车线。缆车是运货的,不运人,什么啤酒啊红牛啊矿泉水啊等等,都是缆车运上来的,一头在前坑,一头在上坪,总长大约2.5km。下坪人取货,要用扁担挑一段。老板还想显摆自己的扁担,但是一时没找到。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JqqwUe.jpg

就是这样挑个300多米。这是别的农家乐的老板。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7KcBHf.jpg

与下坪相比,上坪的村落还没长成形,有的大院甚至已经塌掉了。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lweJRJ.jpg

有一些很有趣的空间。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djgN20.jpg

比如石头的挡土墙。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nvfFbD.jpg

上坪也有农家乐,因此也有钱整修一些。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8aTqVO.jpg

有的房子已经成了危楼了。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ePlTCC.jpg

从上坪村的高地看背后的梯田。

背后是南。房子都坐北朝南,背对着(下坪的)陡崖。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WzKKcP.jpg

订不到农家乐了,就睡帐篷。总有手贱的人偷菜,另外,露营地也经常一片狼藉。有注意环境的人,也有不注意的。我问老板垃圾是不是都要运下山,老板说不是,就地焚烧,焚化炉在偏上坪一些的山里。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KeXAEb.jpg

后来回到下坪的田里。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E9aQon.jpg

这边的梯田就是前面说的陡崖了。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lWysrs.jpg

梯田。春天的时候都是水。

PS现在仙居推广单季稻,绿色种植,也有让土壤恢复一些的想法,另外仙居要建国家公园,将农业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在欧洲比较多,在国内还比较新鲜——因为多头治水的原因。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3zASz9.jpg

从这边可以走到西坪村,然后走到神仙居景区里。走到西坪要4个小时,也是成熟的路线,已经有路标了,然而我没走。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8fH2px.jpg

这边的丝瓜巨好吃。上山来的人都跟老板说要吃素的。炖鸡另算价钱,杨梅酒另算,普通的一宿加三餐是100块。杨梅酒50来度,一斤25,一杯8块,直接放倒。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0vqBl8.jpg

晚上下了一宿雨。早晨起来路更不好走了。但是前坑那条大路石头多,是好走的,啥天气都好走。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7LnrTu.jpg

早上起来看到老板娘在切发糕,黄了吧唧的,我以为是糙米(心想肯定不好吃)。老板娘说不是,是红糖的颜色,给老板的“爱心发糕”,做多了给驴友分红,咩哈哈。蒸好了端上来,我看着里面怎么还有几块蛋糕啊,老板娘说是前两天给老板做的生日蛋糕(所以貌似老板是天枰座),结果“实验失败”变馒头了,但还是好吃的。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Vplbr8.jpg

吃完饭,下山。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OND6l1.jpg

雾还是很大。山上看是雾,山下看就是云了。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SRxgnt.jpg

前坑这条路比较平,至少上半截比较平,穿过很多竹林。老板说还有条小路到前坑,但是下雨就不建议走。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nbIv4w.jpg

两条路在一片芦苇田里汇合。其实没有水,是梯田,种芦苇的梯田。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KPTS9H.jpg

前坑这边不好看,没林坑好看。


http://pic3.40017.cn/com/youji/2015/10/08/15/ra8o4p.jpg

找到预约来接的司机,回白塔镇,忽然云掀开了一角,露出了大石头。仙居这边就是因为这种地貌集中,才被叫做仙居的。司机说淡竹那边的溪水里含矿物质,治过皮肤病(他认识的一个金华人说的),于是仙居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更名副其实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