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百姓办事 让百姓说话

标签:
杂谈 |
分类: 发表留存 |
为百姓办事 让百姓说话
新闻提示
自《长治日报》开设“民意直通车”专栏,《上党晚报》开设“排气阀”专版以来,倾听民生、广纳民意、为民解难,为畅通百姓诉求渠道提供了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郭震海(4月27日《上党晚报》)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民声不可无,民意不可违。市委书记田喜荣多次强调,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来之于民、用之于民、惠及于民。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民为重、人民为大、人民为先的理念,要耳听社情、心想民意、为民解忧,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年2月23日,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田喜荣再次强调,新闻媒体要让老百姓多说话,多刊登他们的来信、来访,要成为社会的“泄气阀”和百姓的“出气筒”,要畅通老百姓诉求渠道,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敞开大门,让百姓说话,在媒体上公开听民声、解民怨,这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一种胆识、一种智慧,更是爱民的直接体现。随即《长治日报》每周辟出重要版面开设了“民意直通车”专栏,《上党晚报》每周开设两期“排气阀”专版。民意“坐”上了直通车,百姓的烦恼和怨气,有了发泄渠道。
《百余树木被滥伐 职工心里怨气大》、《汽车乱停乱放 商户占道经营
铁香炉巷乱成“一锅粥”》、《清水真当污水放?心疼》等等,一个个来自一线,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通过媒体得到了有力的释放。为进一步拓宽百姓诉求面,《上党晚报》又对外公开了三部热线电话,专人接听记录,辟出版面开设了“百姓诉求”栏目,如盼安路灯,路面坑洼,交通拥堵等等,一些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诉求,也有了专门的通道,对此读者拍手叫好。
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冷暖最关情。各部门也积极行动,针对媒体公开的民情、民意、民怨进行整治、调解、答复。群众都高兴地说,直通车“通”了民心,排气阀“泄”了百姓怨气。
中医理论曰:“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说如果血脉通了就不会感觉疼痛,感到疼痛就说明血脉不通。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人类社会只要发展,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存在,当这些矛盾和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无处可诉,得不到化解和释放时,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如果渠道畅通,群众的意愿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反映的问题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就能极大提升社会秩序的“稳定系数”,也能推动社会和谐进程,这也就是所谓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倾听民声、为民解难,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时代在变,社会在进步,群众的表达欲望也在增强,来自群众的每一个声音都传递着期盼与渴望,每一个声音都表达着权利诉求,每一个声音都渴望着被倾听、被接纳、能解决。如果说,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倾听是一种尊重、一种礼貌、一种美德,那么在公共管理和服务上,倾听更是—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价值追求。
为百姓办事,让百姓说话。只有真心实意倾听民声、尊重民意,才能把群众最关心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