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前车之覆为何难“警”数代王朝

(2009-09-14 00:31:25)
标签:

前车之覆

仲父

王朝

君王

管仲

齐国

杂谈

分类: 胡说也说

前车之覆为何难“警”数代王朝

前车之覆为何难“警”数代王朝

(此文为杂志约稿,已经交去,请勿转载摘编)

文/郭震海

在浩瀚的古代历史长卷中,记载着春秋早期齐国一件很不起眼的小故事,这原本属于君臣某一日在私家花园里的一次闲聊,却被历史永远记住,并且广为流传至今。

记载说,有一天,齐桓公和丞相管仲在花园里闲谈的时候。齐桓公谈到了兴处,就兴高采烈的对管仲说:“丞相,我给你说件事情吧,前几天,我去打猎,正当我骑马奔跑时,你猜怎么着?突然从树丛中跳出一只猛虎。我的马立时就停住了,我当即吓得心惊肉跳,心想寡人不会就这样被老虎吃掉了吧。我还有好多政务没有处理呢。可是到后来……”

“后来,大王没有被老虎吃掉,安全回来了。”管仲说。

齐桓公更高兴了说:“是啊,可是你一定不会想到那只老虎怎么样了。”齐桓露出一脸神秘的样子望着管仲。

管仲问道: “难道有人从老虎背后射了一箭,老虎死在大王面前了?”

“不是。”齐桓公更加得意。

“那就是老虎跑了。”管仲说。

“确实如此,那老虎与我的马对视了片刻,不知为什么就悄悄地离去了,你说怪不怪啊?我想这一定是上天宠爱我,让我大难不死,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完成祖传的基业,把齐国建设成为诸多国家中最强的国家。这是上天的安排啊!”齐桓公说着抬头仰望天空,非常的陶醉。读到这里我就想,作为君王身边的重臣,管仲此时一定会借机美美地奉承几句,说点什么,大王乃真龙天子,连上天都宠爱,一定能完成千秋伟业,称雄天下。令人想不到是管仲并没有这样说。史料记载他当时问:“大王,您当时是不是背向着太阳啊!”

齐桓公也一脸疑惑说:“是啊,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管仲说:“相传,有一种专门吃老虎的猛兽,叫骏。这种猛兽的样子酷似马。既然你当时背向太阳。阳光刺眼,老虎看不清楚就把马当成骏了,所以老虎就跑掉了。”

齐桓公听完后兴奋劲一下就被管仲说得全没有了,而且有些沮丧。相信后人在读这则故事时一定会为管仲捏一把汗,心想这次管仲一定完了,在历史上因为一句话没有奉承到位,引来杀身之祸的大臣有的是,作为君王,谁不愿意听几句美言呢!当时的齐桓公确实是想在自己的下属面前炫耀一番的,意思是你看看寡人,在上天的宠爱下,老虎见了都得避之。可偏偏就让直言的管仲给分析了一通,原来老虎跑的原因不是上天,而是自己的马。据记载说,齐桓公当时很不高兴,心想我还以为这是上天宠爱我呢,谁知被管仲这么一说,根本不是,刚才得意忘形的样子岂不是会让他笑话,于是他心中又泛起些懊恼。也许是管仲看出了齐桓公的心思,就说:“大王,您不必懊恼,您应该高兴才对啊,这是上天给您的暗示啊”

“什么暗示?”齐桓公追问道。

“大王,上天是告诉您一个治理国家的良策!假想不辨,真相难明啊,正是因为老虎不明马和骏的区别才会悄悄溜走。自然界是这样,您处理政务也是如此啊!”管仲说。

齐桓公沉思片刻,深有体会的说:“的确如此,我不会再相信什么上天的眷顾,而是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啊!”

我很敬佩管仲,几句话不光让自己的君王挽回了面子,而且很及时地尽到了自己身为丞相的责任,到这里我才真正明白当时的齐桓公为何能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了。其实一个清明的社会,不仅需要领导清勤为公,下属也非常关键,如果当时管仲适时奉承几句,齐桓公高兴了,历史也许不会去记下这两个君臣,或者说不会记下这两个君臣花园里的一次闲聊。管仲之所以敢这样说,我想他也是有把握的,这也是有前提的。

据说,齐桓公当初与其兄公子纠争夺王位时,纠的老师管仲专程追杀他,并向他狠狠地射了一箭。虽然这一箭侥幸被他的胸口带钩挡住,他咬破舌头假装吐血而死,得以蒙混过关,但管仲亡其之心历历可见。为此,齐桓公对管仲深恶痛绝,刚登上王位不久便“发兵攻鲁,心欲杀管仲”。然而,当他从恩师鲍叔牙口中得知“欲霸业,非管夷吾不可”时,便毅然摒弃前嫌,接受鲍叔牙的建议,拜管仲为相国。不久又尊称其为“仲父”,甚至向群臣宣布:“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所有施行,一凭仲父裁决。”后来管仲为相后也确实做了许多大事,对内,他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之策,使齐国国力骤增;对外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组织齐、鲁等八国,讨伐不向周王进贡的蔡、楚两国,另一方面又帮助燕、卫等国反击少数民族的进攻,终于使齐国成为众诸侯国的领袖。《史记》上说:“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一代君王能作到不杀仇人,已经很是大度了,再去重用仇人,就更非一般。齐桓公重用管仲,的确是惟才是举的千古师表,至今都有许多探讨领导管理才能的书籍在引用着齐桓公的惟才是举。可悲的是,同样是齐桓公,到了晚年却因重用奴才而误国,并与管仲等创业老臣逐渐疏远。一些阴谋篡权的小人趁机投其所好,骗取了他的信任。尤其是易牙、竖刁、开方三个奸佞,得到齐桓公的欢心,管仲死后,三人委以重任。三人窃取国家大权后,便背着齐桓公进行了一系列阴谋活动。后来虽经太子昭次年复位除奸,但齐国从此一蹶不振,不仅失去了霸主地位,而且反被秦国所灭,一个朝代就这样成为了历史。

最初因重用人才而称霸,最后又因重用奴才而败国,我在替齐桓公感到悲哀的同时,吃惊地发现在历史长河中,齐桓公之后,前仆后继不知道又有多少代王朝最初是因人才而兴,最终因奴才而败,为什么这样的错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人类的历史上上演呢?为什么前车之覆难“警”数代王朝呢?这不知应该算作谁的悲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