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门卫需要几张“脸”

标签:
门卫县长科员大院簸箕文化 |
分类: 小说 |
一个门卫需要几张“脸”
文/郭震海
和大多数门卫一样,老刘的任务很简单,收发信件、分发报刊、来人登记就是他的日常工作。在局里老刘当了七年的门卫连送了三任局长,领导对他的印象都是一个字:好!这也并不是说老刘就特别。比如有时老刘并不是十分的敬业,当日的报刊,他懒得去分发,往往在门房积压三天后才一起分,为此有关科室经常提意见说,这老头子很懒,当日的报刊三天后才分。
说归说,老刘从不在乎,因为老刘明白只要局长的办公室能时常保持有当天的报刊就行,至于科室都是次要的,有关科室说好不算好,局长说好才是真的好。
每天早上,老刘总能很准确地把握住局长的上班时间。当别的科员陆续上班时,他才不慌不忙地走出门房,提一个铁簸箕在大院里溜达:拾烟头。说是拾烟头其实眼睛总是瞅着门外,当局长的小车缓缓地驶进大院,稳稳当当地停好后,他 “咣当”一声丢下铁簸箕,几步跑到车前,很有礼貌地帮局长打开车门,弯着腰,满脸笑容就如一朵盛开的桃花:
“局长,您早!”
局长点点头微笑一下,开始上楼,老刘目送局长上楼后,收起铁簸箕回门房。整整七年,老刘帮三任局长开车门可以说是风雨无阻。
老刘不是司机,但他对车却有独到的研究,比如什么级别的领导应该坐什么样的车,如数家珍。来客登记也并不是谁都登记。有一次,老刘正坐在门房昏昏欲睡,一辆小车直奔大院,放到平时老刘肯定会发火,你凭什么直奔大院啊,这是机关重地又不是你家!这次老刘没有,只瞅了一眼小车就立即从椅子上“弹”了起来,老刘通过车已经判断来人是官。
老刘的判断是正确的,来人确实是个官,是该县的县长。县长在没有打任何招呼的情况下到该局“微服私访”。当县长的车稳稳当当地停好后,老刘已经跑到了车前。他弯下腰很有礼貌地帮县长打开车门,满脸笑容宛如一朵怒放的牡丹花:
“领导好!”
这一个开门的动作,一个如牡丹花似的笑容,对县长来说很受用,县长很高兴连声说:“好!好!”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一个开门的动作,假如要换作别人去帮县长开车门也许会显得很做作,但老刘经过给局长开车门多年的锻炼,显得很自然,开得不温不火,开得恰到好处。县长见到局长第一句话就是夸局里的门卫好,县长高兴,局长自然也高兴。
来客不登记,也并不是谁都可以不登记。当天老刘刚把县长送上楼,就进来一个找局长办事的乡下人,来人低着头正准备往里走,老刘就喊道:“你找谁?”来人说找局长。老刘刚刚弯着的腰此时已经挺得笔直,双手背在身后,脸上怒放的牡丹花不见了,换成了没有成熟的石榴果:
“给局长预约了吗?”
“没有!”
“没有你就随便闯啊,这是机——关——重——地你知道吗?过来,过来,先登记!”
来人规规矩矩地登记后问:“俺可以进去了吧?”老刘没有回答,先是干咳了几声,吐出一口痰,然后慢腾腾地从身上掏出一块纸巾轻轻地擦了一下嘴,才伸手指了指门口说:
“先到门外站着等吧,局长现在有事!”
“我有急事啊!”
“你的事重要还是局长的事情重要啊,快出去,到门外呆着去!”老刘不耐烦了,来人看老刘发火了只好退到门外等。
正是上班时间大院显得很安静,门口两旁一边一棵高大的垂柳,就像两员守门大将,显得神采飞扬,大门上铸造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字的“服”字少了一半,成了“为人民月务”。老刘迈着四方步,眼睛瞅着门口站着的那个乡下人,就好像怕来人趁自己不注意溜进去似的。
县长来了,自然需要招待,外出办事的办公室主任接到局长的电话后急匆匆从外面赶了回来,刚进大院就看到了老刘,老刘也看到了办公室主任,背着的手立即收了回来,手中还没有来得及扔掉的纸巾团巴了团巴迅速握在掌心,脸上还没有成熟的石榴果不见了,换成了开心果,露出两排发黄的大门牙:
“主任,您回来了!”
“我让你清除后院的杂草你清除了吗?”
“清了,清了,主任交给的任务一定要办好的!”
老刘说着弯着腰跟在主任身后,一直送到主任上了楼。
办公室主任刚上去,下来一位科员,科员看到老刘后说:“刘师傅,闲着呢。”老刘一见科员脸上的开心果马上就不见了:“咳!怎么能闲着?这不刚刚还给主任汇报完工作吗!”科员笑笑说:“我们科的报纸什么时候送啊?”“明天吧,主任又安排了事!”老刘边说边往大院走。
有一天,老刘的一个老乡也托人找了一份看门的事儿,老乡前来向老刘“取经”,老刘给老乡说了整整一个上午,最精彩的一句话就是:“在机关当门卫,如果你没有几十张脸就别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