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奔跑中享受快感(生活点滴)

标签:
稿子杂文时评《小说月报》文化 |
分类: 工作生活 |
在奔跑中享受快感
文/郭震海
也许是当时投的稿子多了,编辑心想这家伙还可以,所以约稿不少,甚至有些稿子出现在报纸的时评版面头条,还挂着“名家发言”的小标志。其实天知道,当时只是一个想着多挣稿费有钱花的小屁孩。2001年底整了一本集子叫《风吹草动》(现在看来很幼稚),后来感觉没有意思了,就不写时评和杂文了,说不写就一篇也不写了。开始写“特稿”,也就是新闻记实类的稿子,稀里糊涂进了报社,混了个“记者”的头衔。
2006年初又感觉应该写点杂文了,时隔5年重新写。当年开始有杂文出现在《杂文选刊》和《杂文月刊》上,年底又收录了年选。到2007年又感觉该写点小说,就先涉及小小说领域,其实过去从来没有写过小小说,这应该感谢《小小说选刊》的主编杨晓敏老师,他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最好的恩师,几个月后,小小说开始见报,而且上了《小小说选刊》,还有作品入选了《2007年中国年度小小说选》,后来有数篇小小说发表后入选各类文集,曾经有作品和一些名家同时收录学生的作文类教科书。期间写了第一个中篇小说《留守女人》,原本是计划参加天津《小说月报》举办的一个全国征文的,结果稿子走到《小说月报》邓芳副主编那里没有通过,后来在《三晋都市报》连载,这应该感谢冯印谱主编和郑彩霞老师,两位是我认识多年的恩师。第二个中篇,直接就投给了《当代》杂志,结果可想而知,被《当代》资深老编辑周昌义老师看了后电话里一顿好训,说是把好题材给毁了(之前,周昌义老师编发过我的几个小稿,发在《中华散文·我的故事》杂志上,此刊物为《当代》杂志社系列刊物之一)。《北京文学》的白连春编辑看了后来电话说:“震海啊,这个稿子别投了,要想发你就找个地方级的小杂志处理了算了!”我相信白连春老师的话,他的意思是别让白写了一场,怪可惜的。放下电话转身一气之下烧掉了,一字不留,好几万字,几个不眠之夜化成了一堆纸灰,这就是我的性格。
我一直把这一切比作一个过程,就是接近目标奔跑的过程,跌倒不是失败,就怕站不起来。相信任何事情都需要过程,这就是接近目标奔跑的过程,我承认自己不喜欢太安逸,太安逸了总想睡觉。
在挑战中享受快感,在奔跑中跌倒了再站起来,就是去享受一种乐趣。年轻就是最好的资本,艰难不可怕,就怕不艰难。做每一件事情,我喜欢去享受那难得的过程!如果说人生很美好,我想也莫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