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说 “通则不痛”与“痛则不通”

(2009-02-10 18:34:54)
标签:

公开电话

通则

百姓

血脉通

社情民意

通道

杂谈

分类: 胡说也说

“通则不痛”与“痛则不通”

文/郭震海

(发表于2009年2月10日《山西日报》)

  杂说 <wbr>“通则不痛”与“痛则不通”  中医有一个说法叫“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说如果血脉通了则不会疼痛,如果感到疼痛则说明血脉不通。 

2009年1月5日《人民日报》一则新闻说,该报与人民网联合推出了一项网络调查:“地方政府开通社情民意通道,你们那通了吗”,结果反响热烈。截至1月5日零时,7天共有7111人次参与了调查。多数网友表示,自己身边的社情民意通道不够畅通,而反馈不及时、遭遇推诿塞责、沟通渠道形同虚设。

说实话,看了这则新闻后,感触很深。长期在基层,经常遇到一些满腹牢骚的百姓,话里话外似乎对政府相关部门很有看法,详细询问才知道问题其实很小,有时候多是一些小误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究其原因很简单:沟通不畅。也就是所谓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如果沟通渠道畅通就不会有百姓的怨声载道,也就不会“痛”。

2008年9月,长治市委、市政府向群众发放了96万张印有市委书记和市长公开电话的 “名片”。“名片”上,详细印有市委书记和市长专门为接待群众而设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号码,如发现存在影响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的隐患,群众可直接拨打电话,也可编发短信,并且连续多月在当地媒体最为显著的位置公布,广而告之。消息被其他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很大反响,或者说争议,有人叫好,有人质疑,甚至还有人怀疑是“作秀”,更有人担心这是走走形式,一阵风罢了。结果长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坚持住了,本着真心为民办实事的原则,没有受任何外界干扰,受理电话由原来的4部很快增加到6部、8部等,仅短信平均每天接收142条。

其实,当初该地印发书记、市长“名片”,也是事出有因。从2002年起,长治连续6年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公开电话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成果、消除安全隐患。然而,没想到公开电话一开通便受到群众的热烈响应,反映的问题涉及医保、治安、劳资、环保等方方面面,并迅速扩展为民生诉求渠道。比如一位从事长途贩运鸡仔生意的群众,在一个寒流袭来、气温骤降的早上遇到交警查车,他怕耽误时间太久会冻死车上的小鸡。万分焦急之时,他想起了书记市长的公开电话。接到电话后,工作人员马上通知相关部门急速办理。该地南营小区群众反映,附近有人养狗,白天咬人,夜里狂吠。按照公开电话办理要求,城区相关部门迅速上门做了处理……

也许对于政府的决策者们来说,百姓反映的事都很小,有时候小到微乎其微,多是一些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但对于百姓来说什么是大事,这就是天大的事,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如果百姓遇到事情需要政府解决,或者想不通需要政府解答,没有一个畅通的渠道,百姓肯定会不满意。

2008年5月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绝大多数地方政府也都建立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机构,健全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和方式,但是真正能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应必果”的又有多少呢?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善于听取百姓的意见是一种大智慧。一部小小的热线电话,一个不起眼的邮箱,我们千万别小瞧它的作用,它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是政府和百姓的“连心桥”,对维护党和政府形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很大。试想,如果民意渠道都能通畅,百姓的意见能够得到充分理解和尊重,群众的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和处理,那不是真正的和谐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