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的五大运动之一:开口
(2008-08-20 10:18:26)
标签:
杂谈 |
一、开口运动
1、开口的定义:在织机上按照织物组织的要求,把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的运动,简称开口。完成开口动作的结构称为开口机构。 (1)使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 (2)根据织物组织的要求,控制经纱的升降次序。 3、开口机构的类型: (1)凸轮和连杆开口机构: 织制平纹、斜纹等简单织物,可用2~8页综框。 (2)多臂开口机构:织制较复杂的小花纹织物。可用16页综框,最多可达32页综框。 (3)提花开口机构:织制复杂的大花纹织物。它直接用综丝控制每根经纱的升降。 4、开口机构 : (1)凸轮和连杆开口机构: * 中心轴(凸轮轴)每一回转,形成两次梭口; * 梭口高度:由凸轮的大小半径之差及踏综杆作用臂的长短决定; * 综框的运动规律:由凸轮外廓形状决定。凸轮一转,对应一个梭口的变化周期;每开一次梭口,凸轮转过的角度β=360°/Rw * 优缺点: 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制造精度要求不高。吊综皮带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伸长,必须周期性检查梭口位置。踏综杆挂综处作园弧摆动,综框在运动中前后晃动,经纱与综丝的摩擦增多,引起断头。上梁和吊综装置影响机台光线,不利于检查布面。油污疵点。 B、弹簧回综式凸轮开口机构 特点:综框的下降受凸轮驱动;综框的上升依靠弹簧的恢复力。 C、共轭凸轮开口机构 特点:利用双凸轮积极控制综框的升降运动。其结构是刚性连接,综框运动稳定准确。 D、沟槽凸轮开口机构 特点:利用沟槽积极控制综框的升降运动。 E、连杆开口机构 特点:是一种高速开口机构,不能适应多品种织造要求,仅适用于加工平纹织物的高速喷气喷水织机。 (2)多臂开口机构——当Rw>8时,一般采用多臂开口。 A、机构组成 : * 纹板:储存综框升降顺序的信息,一般在机下根据纹板图的要求预先制备。 * 阅读装置:将纹板信息转化成控制提综的动作。 * 提综、回综装置:分别执行提综、回综动作。 B、多臂开口机构的分类 : * 按传动方式分 : 单动式:主轴一回转,拉刀往复一次仅形成一次梭口,每页综框只需配一把拉钩。构件动作剧烈,织速受到限制,低速织机。 复动式:主轴每两转,上下拉刀各作一次往复运动,形成两次梭口。动作比较缓和,能适应较高速度,广泛应用。 * 按纹板和阅读装置分 机械式: 纹钉:阅读装置受纹钉驱动而工作 ;穿孔带:阅读装置的探针主动探索纹板有孔无孔信息。 机电式: 纹板:穿孔纸 ;阅读装置:逻辑处理与控制系统,通过光电探测纹板纸的纹孔信息,来控制电磁机构作用。 电子式: 集成芯片(Eprom)储存综框升降信息。阅读装置:逻辑处理与控制系统——从存储器中取出纹板数据,控制电磁机构运动,适应高速运转。 * 按提综装置: 拉刀拉钩式:机构复杂,较难适应高速运转。 回转式:偏心盘,机构简单,适应高速。 * 按回综方式: 积极式:回综由多臂机构积极完成。 消极式:回综由回综弹簧装置完成。
梭口高度:开口时经纱随同综框上下运动时的最大位移。 梭口深度:织口到经停架中导棒之间的水平距离。 6、经纱位置线:经纱处于综平位置时,经纱由织口至后梁所构成的一条曲折线。 7、拉伸变形的计算: 开口过程中,经纱受拉伸、摩擦、弯曲等机械作用,易产生断头。拉伸变形越大,经纱断头越多。通常下层经纱变形比上层大。 8、影响拉伸变形的因素: 影响拉伸变形的参数主要是梭口高度,梭口后部深度及后梁高度。 * 经纱变形几乎与梭口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在保证纬纱顺利通过梭口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梭口高度,以减少断头。 * 梭口的后部长度 * 后梁高低(相对胸梁位置而定): 后梁在径直线上: 上下层经纱变形量=0,上下层经纱张力相等,形成等张力梭口。 后梁在径直线上方: 上下层经纱变形量> 0 ,下层经纱张力>上层经纱,形成不等张力梭口。 后梁过高,开口不清 ( 上层经纱张力小,下层经纱张力大),过低,下层经纱张力不足,对梭子运动不利。 9、摩擦——摩擦是引起经纱断头的原因之一,改变摩擦大小的途径: A、减小停经片对经纱的摩擦,合理选择停经片重量;
10、梭口高度 :开口时经纱随综框上下运动的最大位移。 影响梭口高度的主要因素:引纬器的种类及尺寸(梭子尺寸大小)。 11、梭口形式及比较 A、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梭口前部的上下层经纱均处于同一平面内。 清晰梭口使梭子飞行平稳,开口清晰,但经纱张力差异大,易造成布面不平整,摩擦增大,断头增多。 B、非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上下层经纱均不处于同一平面内。 非清晰梭口不利于梭子飞行,尤其是下层经纱不平齐,不能成为梭子飞行的可靠依托。 C、半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下层经纱处于同一平面内,而上层经纱不在同一平面内。 下层经纱平齐,有利于梭子的平稳飞行,上层经纱不平齐,能减少经纱张力差异,改善织物的匀整度。 D、小双层梭口:无论在上层或下层,总是第三页综的经纱高于第一页综的经纱,第四页综的经纱高于第二页综的经纱。 小双层梭口属非清晰梭口,用于织制细号高密织物。因为采用四页综,分两次平综,经纱的相互摩擦和由于静电引起的粘连下降,以利开清梭口,减少织疵。
在形成梭口时,按照综框运动的方式,通常有下列三种: A、中央闭合梭口——每完成一次开口运动时,所有经纱都要回到中央经位置线,然后再上下分开形成梭口, * 优点:在形成梭口各个时期,上下层经纱所受张力相同;从平综到梭口满开,经纱的位移距离仅为梭口的高度一半,形成梭口所需的时间较少;平综时,所有经纱均会聚在一起,便于经纱断头后穿入综筘。 * 缺点:经纱运动频繁,摩擦增多,断头机会增加;所有经纱都处在移动状态,下层经纱变位机会多,对梭子通过梭口不利。 B、全开梭口——每形成一次梭口时,重复原位的经纱保持不变,变位经纱上下移动。 * 优点:经纱运动次数少,梭口比较平稳,有利于梭子飞行;经纱摩擦损伤少,动力节省; * 缺点:开口运动中,各片经纱处于不同状态,各片综框经纱张力不一致。全幅经纱没有同时综平的机会,不便于操作,需另设平综机构。 C、半开梭口——每形成一次梭口时变位经纱上下交替,重复原位的上层经纱稍稍下降再上升,重复原位的下层经纱保持不动。 特点:与全开梭口基本相似,但不变位的上层经纱,在开口过程中略为下降,降低了该层经纱张力的差异。 14、综框运动角 A、综框运动角=开口角+静止角+闭合角 B、织机主轴每一回转,经纱形成一次梭口,经纱运动经历三个阶段: * 开口阶段:经纱离开综平位置,上下分开,直到梭口满开为止。 * 静止阶段:使纬纱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梭口,经纱要有一段时间静止不动。 * 闭合阶段:经纱从梭口满开位置返回到综平位置。 这三个时期的长短,一般用织机主轴一回转中所占角度来表示,即:开口角,静止角,闭合角。 C、开口工作圆图:织机主要机构运动时间参数标注在织机主轴回转的圆周图上。前止点的主轴位置角为0o,以此作为度量基准。 D、开口周期图:以织机主轴回转角作为横坐标,以梭口在其形成过程中的高度变化为纵坐标而描绘出的曲线图。 15、综框运动角的分配 A、分配原则: * 按时开清梭口,有利于梭子飞行。 * 综框运动平稳,避免震动,晃动,跳动。 * 经纱损伤小,断头率低。 B、确定因素: * 织机筘幅 * 织物种类 * 织机速度 * 不同的开口机构 * 不同的引纬方式 * 不同综框的运动规律等
A、简谐运动规律:简谐运动是质点作等速圆周运动时,它在该圆的直径上的投影的位移规律。 B、多项式运动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