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世界博览会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历时6个月(共184天),在中国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举行。目前有来自全球的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参展,园区内约有154个展馆。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2002年12月3日,中国成功获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实现世博史上无发展中国家成为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举办国的历史性突破。中国政府曾就举办世博会向国际展览局作出郑重承诺,全力支持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国各地也以各种方式给予积极支持。
世界博览会由来
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往在庆贺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展开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这就是世博会的最早形式。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
18世纪,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1791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世界性博览会。

首届世博会
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5月1日在英国的伦敦举办,当时的英国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头等强国。为了显示国家的力量与自豪,1851年英国政府耗用了4500吨钢材和30万块玻璃,在伦敦海德公园建成了一座长达1700英尺,高100英尺的"水晶宫"(后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座以玻璃装饰的钢结构建筑里,陈列了由维多利亚女王通过外交途径邀请来的10个国家的展品,包括当时令人瞩目的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在160天里,前来参观的有来自世界各国商贸人员、社会名流和旅游观光人士共630万人次。这次展览意味着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到新的生产技术、新的生活理念交流的重大转变,从此揭开了世界性博览会的序幕。在这次世博会上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它们的问世,标志着工业社会的到来,从此掀开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一页。因此,伦敦博览会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
http://img.expo2010china.com/expocn/pics/13/13511.jpg
伦敦博览会诞生了世界著名的建筑---水晶宫。这个伟大的建筑由钢铁,玻璃和木头制成。最重的铸铁是梁架,长24英尺,没有一样大件材料超过一吨;锻钢是圆型,平型的钢条,角钢,螺母,螺丝,铆钉和大量的铁皮。木头用于一些梁架或桁架,主水槽和帕克斯顿槽,顶部梁骨,车窗锁和横梁,底层走廊地板,指示牌和外墙;玻璃是平板或圆筒状,10×49英尺的长方型,每平方英尺重16盎司。3300个空心钢柱,同时作为平屋顶的排水管;为了解决玻璃上蒸汽凝结问题,帕克斯顿设计了专用水槽,长达34英里长的专利水槽并特别设计和制造了机器生产。窗条栏杆等也用发明的机器来上漆。在伯明翰的强斯兄弟生产了30万块玻璃,尺寸是当时最大的,他们设计制造了安装玻璃的移动机器车,使工人乘装玻璃车在敞开结构上进行快速安装……
整幢建筑是现代化大规模工业生产技术的结晶。
水晶宫的方案完全突破了砖石结构的建筑风格,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吴焕加把它形容为现代建筑的第一朵报春花,因为钢铁和玻璃幕墙的使用要一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开始在美国流行开来。
设计水晶宫无疑是园艺师帕克斯顿的一次冒险,而选择这样的方案,也是阿尔伯特亲王的再一次冒险。但这个冒险的背后,是英国发达的工业体系在支撑:84000平方米的玻璃在伯明翰被制造出来,并迅速地被运到伦敦;再以工业组装的方式搭建,17个星期的时间宣告了一个传奇的诞生。
世博会结束后水晶宫移至伦敦南部的西得汉姆,并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建造,1854年6月10日由维多利亚女王主持向公众开放。它作为伦敦的娱乐中心存在了82年。1936年11月30日晚上6点,在中央大厅的员工厕所内突然着火。很快大火烧遍了整幢建筑,第二天早上,除了一堆扭曲的金属和融化的玻璃,其它什么都没有留下。水晶宫的焚毁也宣告了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结束。
http://www.expo2010.cn/quickpic/20100315055611.jpg
上海世博会诞生的标志性建筑,就是中国馆---“东方之冠”
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在中国国家馆最核心、也是最高的49米层展区北面,100多米长的整面墙都将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多媒体展项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覆盖。投影成像的“河水”波光粼粼,长卷中人物栩栩如生。而国宝《清明上河图》原件,也出现在世博期间的中国馆。我认为这是中国馆最大的看点。
http://img.expo2010.cn/expocn/pics/32/32696.jpg
栩栩如生的《清明上河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