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个中秋,今天一早上我提着一盒包装精美的月饼送南瓜上学。见到老师很客气的说,昨天是我们中国人的中秋节,我们希望能跟您们一起分享这个甜点。老师神情愉悦的接受并说,她昨天还听说中秋节呢,真是太感谢了。宾主甚欢。
怎么突然想起给老师送东西了呢。其实以前就此纠结过,写过一篇,大家也都是说为了孩子应该送,更何况老外们好打发,一点小心意,就欢天喜地的。可是说归说,并没有去做,总觉得不是个节日没个理由。
我一直尽心尽力的想做一个在老师眼里合事宜的家长,每天按时到校不迟到,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哪怕是家庭作业或者是捐款捐物的小任务。可是,敏感的我总感觉,南瓜在外面内敛的个性,还是有点容易被忽视,也可能我自己想太多。比如,每天早上送孩子的时候,老师们从电梯里出来,总是张开怀抱拥抱几个孩子,可是南瓜总是怯怯地不上前,看着他孤单的小背影缓缓走进电梯,相比其他被老师又亲又抱的孩子,不知道他怎麽想,我都会替他感觉到一点失落。
我一直觉得问题是在语言上,可能他一开始跟老师同学语言不通,就会不自觉的内向害羞甚至不够自信,可是现在,南瓜已经能够很流利很顺流的唠叨西班牙语了,那种不放松的感觉仍然存在。我问过他,你们老师喜欢你吗?他想了想说不喜欢,又想了想说,GLORIA喜欢我,LILI喜欢我,她们说我LINDO。
别看孩子小,他一定能分清楚谁是真正喜欢他的。
前两天的晚上,我们睡前闲聊,我让他赶紧睡觉第二天还要上学呢,小家伙又来了句——我不喜欢上学。我随口问他,你是因为不喜欢学校里有很多约束,不自由,还是不喜欢老师,或者不喜欢小朋友?南瓜想了想说,我不喜欢老师。为什么?因为老师老教育我。听到这里我没当回事,有几个人喜欢被批评教育的,很正常。可是接下来我问他,老师怎么教育你的?南瓜立马做出生气的样子,指着我的鼻尖说:“塞巴,MALO坏”,“Que
estas
haciendo!你在干什么!".听到这个我简直震惊了,我赶紧问他,你干什么了,老师这么说你,南瓜赶紧说,我们不说这个了好吗?
就此停止了这个话题。
Malo就是“不好,坏”的意思,虽然我不知道老师是在什么环境下说出这样的话,也可能是在半开玩笑的说过,也可能南瓜的调皮激怒了老师,但总觉得对这么小的孩子用这样的形容词很不妥当。我也经常教育南瓜,但就是就事论事,从来不会给他盖上“坏孩子”的帽子,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老师应该比我更懂这一点啊。
南瓜很快睡着了,我却辗转难眠,怎么办呢?给老师写个条?质问他们一下,他们会承认吗?也很可能会说这是小孩子的话不必当真。更何况,我质问过老师后,他们难道会比以前对南瓜好?不可能。我第一个念头就是赶紧转学,既然这个学校让南瓜不放松,不能给南瓜自信的感觉,我们应该重新找一个学校。可转念一想,这个学校当初也是千挑万选了的名声在外的好学校,可是谁能保证每个老师都能真正让我们满意,比如都去由衷喜欢我们的孩子?老师也是为了工资在工作,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把爱孩子看成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更何况人家或许也爱,只不过爱别的孩子多一些而已。
想来想去,我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学校是要找,但现在肯定不行,与其跟老师对峙弄僵关系,还不如主动出击,拉近关系,让老师慢慢重视起咱们来。第一个招数,当然只能是送礼了。我决定,以后教师节,老师们的生日以及圣诞节和复活节,绝对不能错过,这会正好是中秋节,送点月饼表表心意吧。
第二天我们跟阿根廷朋友一起吃饭,碰巧他们的女儿跟南瓜一般大,上一个公立学校的幼儿园。随便聊聊扯到了学校上,她爸爸就说,我们没事就会给老师送点不怎么贵的小礼物,比如一个小钱夹子,一个化妆包啦,都是手里现成的东西,没几个钱,但这样至少能跟老师拉进一下距离。对呀,咱不图老师多待见咱,但至少别讨厌咱就行。我那阿根廷朋友听完南瓜的事情说的第一句话,让我心里很是沉重,“老师也是人,他们也有喜好,也许他们骨子里就不喜欢中国人,或者不喜欢犹太人,或者不喜欢印度人等等,况且老师也有他们的烦心事,有时候可能难免会把情绪带到小孩子身上,这真是没办法,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对老师好一点,再好一点,撒气呀也别拿我们孩子来。”
以前我还总期望国外的老师更人性化,可是相处时间久了就发现,哪里人都一样,谁对她好他就会对谁好一些,在阿根廷也兴给老师点好处年头节下送点礼,给医生好处,给护士小费,为的啥呀,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人少受点罪吗。行了,咱认了,以后誓将送礼进行到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