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志愿填报家长须知11--解读2011高考志愿填报表(详解二志愿)

(2011-02-16 10:08:11)
标签:

平行志愿

教育

分类: 高考

说明:家有考生,以下内容为本人研读作业,愿与大家分享。内容未必全面、严谨,难免有误,请大家以各位专家意见为准,以免误导大家,请多多指正,拜谢!

(说明大多数院校如此,具体还请填报之前详读高校招生章程。)

 

友情提示:昨日学习了“春来茶馆”博主的文章后更加清晰了一个观念:

很多家长和考生对“小平行”(高考第二志愿可平行填报三所学校)抱有过高希望,有的准备用“小平行”来兜底儿的观念。其实,“小平行”只是增加了考生二志愿上榜的可能 ...

 

高考志愿填报表每批次中的

第二志愿中分别填报的A、B、C 3个院校就是平行院校志愿。

 

“平行院校志愿”和“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在录取时怎样操作?

录取投档原则

  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投档。 

 

第一步:每一批次中的二志愿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顺序排序

将所有满足该批次分数线的考生,分别按文科和理科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使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位置。也就是排队,文科一列队伍,理科一列队伍。

如果在文理科排序中出现总分相同,则看单科分数,其顺序为:

 文科:语文、外语、数学、综合

 理科:数学、外语、语文、综合

 (注意:在文理科排序中出现总分相同,则看单科分数,其单科科目顺序各异,还请关注招生章程。)

第二步:先检索高分数的考生进行投档

先将高分数的考生按志愿中先A学校,再B学校,再C学校的顺序检索,如考分够A学校,就投档到A学校,如不够,则看B学校,以此类推……,一个学校进不了,可以到另一个学校。但是只要投档到二志愿中其中一所院校,此考生投档工作就算完成。

安排完此考生,再安排在此考生后面的学生,投档顺序看分数,不看志愿顺序。

 

举个例子:

考生甲500分,考生乙490分,二志愿中考生甲:A志愿是院校1,B志愿时院校2;

                         二志愿中考生甲:A志愿是院校2

先依次检索甲的ABC平行院校志愿, 等甲的志愿检索完毕,再对乙的志愿检索。对于“院校2”,考生甲比乙优先被检索(因为甲的分数高)。

               

 高校只能看到考生填报自己高校的志愿,看不到考生填报的其他志愿情况,对于高校来说,所有投档来的考生都相当于是一志愿报考本校。

当高校确定录取名单,录取结束以后,对已录取的考生通过网上回传给市教育考试院进行确认,并办理录取手续。

 

第三步:对未被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的考生,还可以再参加征求平行志愿的填报。

被投档后,具体能否录取就要由高校决定,如果没被录取,就会被退档,其他两个志愿作废。

对未录取考生的档案传回市教育考试院。由市教育考试院通知本批次线上未录取考生进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环节(一般为1天时间)。

征求平行院校志愿也是平行志愿,其录取过程和前面一样。

 

 “平行志愿”的好处:

实行了“平行志愿”,考生就不用再为一批次中的几个志愿(A、B、C)先后顺序发愁了,只要将自己心仪并符合自身水平的几个学校都填上就可以了。类似中考报志愿。

设置平行志愿增加了考生填报志愿的范围,减小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难度和风险,增加了考生被投档机会。

 

风险提示:

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就是“保险志愿”,只要考分考高了,学校可以随便挑,这是完全错误的,如果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高分考生仍然存在落榜可能。所以说,如果有的考生就想被本科一批的院校录取,那么本科一批二志愿的C院校的志愿选择就至关重要了,不要再好高骛远,志愿基本就选择本科一批分数线稍高一点的院校比较稳妥。

 

设置院校平行志愿后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但并不能完全化解现行录取体制下填报高考志愿的所有风险。

风险不是平行志愿带来的,在现行录取体制下,院校调档数大于其招生计划数(高校调档比例在1∶1.2范围内),必然有一定数量的考生在公平竞争、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后自然落榜。

风险:按照高校的招生计划数被投档到该院校,但该考生因为在招生计划数中排名靠后,如果A、B、C院校志愿所报的专业志愿又没有被录取,又不愿意接受专业调剂而没有被录取就会被退档等待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档再重新填报

 

实际情况是有的重点高校从未录取过非第一志愿考生;重点院校的预留二志愿计划数是为了录取第一志愿填报志愿不慎的高分考生,往往造成了第二志愿的提档线高于一志愿50-60分的情况;所以说第二志愿最好设定好梯度,脚踏实地进行选择,合理填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