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文学》2025第2期“十面埋伏”之:张无为评林丽筠诗

标签:
特区文学十面埋伏张无为评论林丽筠诗 |
分类: 欣赏与转载 |
《特区文学》2025年第2期目录
观 潮 栏目主持 / 阎晶明
有机体 / 王威廉
野猪或者食梦貘 / 余一鸣
发 现 文学新人及处女作栏目
遗传病 / 徐是
第三人称 / 象贝贝
叙 事
辉煌日 / 游利华
春光灿烂 / 马拉
芥子迷宫 / 兔草
仅此而已 / 重木
选 诗
水鸟营役美学 / 坎离
银色山坡 / 班知
词语在客厅中 / 杜华阳
旧时光 / 王计兵
未来批评 栏目主持 / 陈培浩
眼睛与幸福 / 一行
灰心:从天文台到宇航诗 / 颜炼军
十面埋伏 栏目主持 / 徐敬亚
某种离别 / 林丽筠
世宾 / 吴投文 / 向卫国 / 周瑟瑟 / 宫白云 / 赵目珍 / 张无为 / 高亚斌 / 徐敬亚 / 霍俊明
2025第2期·12月5号截稿·
某种离别
林丽筠
诗歌使她勇敢,使她
不再需要是她设想过的任何,
因此,再没有伤害,也没有赞美。
她渐渐居住在一连串动作里
完成,又重新开始——
即使多年后,她不再编织词语
如山脚下独自编着竹篾的
老式手艺人,不再依赖这不确定的形式
使自己成型。此刻,延绵的大南山山脉
在她窗前变黑——没有其他事物因为沉重
而如此轻灵。没有一页纸,一行诗
属于她,在过去,或未来
尽管风把它们吹得哗啦啦响,从她手中
尽管她时常把自己放进这些词
相互摩擦的震颤中,从它们黑暗的子宫
艰难出来,一次又一次。一个男人迎面走来
一瘸一拐:他的腿想要离开他,想要
独自说话——他的灵魂对此一无所知。
林丽筠简介:
林丽筠,1980年出生,广东省揭阳人,诗歌学习者。
张无为:荒诞变形 别向通达
作者是80后诗人,近几年似乎进入创作旺季,诗作颇丰,诗写多样化甚至别一路,并有非逻辑化、隐喻感悟、变形意象等特点。这首《某种离别》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人间离别,而是围绕与诗结缘及多层次超越等显示出新个性蕴含。
首先是相关诗写的“离别”,与结缘互为因果。“诗歌使她勇敢”,勇敢则“不再需要”任何,亦可离别一切,而且平静中和“再没有伤害,也没有赞美”。
进而“她”“居住在一连串动作里/完成,又重新开始”,虽如西西弗斯般的程式化生命状态,但毕竟是别一种“诗意栖居”。而相关离别是在“多年后,她不再编织词语”。与编竹篾的老式手艺人相对应,她“不再依赖这不确定的形式使自己成型”,这应该是“离别”在全诗的主调。不过这更像是虫蛹自然而壮观的脱壳,羽化成蝶,是作者体验到的层次超越,即告别原层次,升华到新层面。
基于此更新的奇观出现,“延绵的大南山山脉/在她窗前变黑——没有其他事物因为沉重/而如此轻灵”,如此质变到怪诞,奇崛也合情会理显然是新境界。更重要的是“没有一页纸,一行诗/属于她”,貌似离别诗的物质载体,其实是诗不需再要载体,一跃而成精灵。与其说这是“离别”,毋宁说这是无所不在,化整为零,太极生成万物。
接下来“在过去,或未来”似乎作者是在有意混搭,其实是奇崛的诗意顺延,是“她”进入物我两忘,“时常把自己放进这些词”,再到“相互摩擦的震颤中,从它们黑暗的子宫/艰难出来,一次又一次”。于此关涉到多重“离别”。那么作为“一次又一次”的孕育者,“他们”应该是谁?显然个中指向的是类乎宗教感。
更带有荒诞感的意象在最后, “一个男人迎面走来/一瘸一拐:他的腿想要离开他,想要/独自说话——他的灵魂对此一无所知。”这里如果关联“离别”也是背离:残肢想离弃身体乃至灵魂而独自说话,颠覆常理的逻辑反转更令人玩味。而且这部分在全诗中总是有游离感,与主题关联也勉为其难。
与本诗明显对立的是她后来的《诗歌让我恶心》,首节“诗歌让我恶心,爱和信仰也是/就像用嘴唇摘取另一只嘴唇/用手抚摸另一只手,这些事物/在人们的嘴里,就像盗窃偷渡为公义”可见,揭示诗泛化及庸俗化,同样是对真诗的坚守;中间两节表明决绝的态度;尾节“黎明已经滚滚而来,只有醒着的人知道/伴随着犬吠,仿佛来自正在退却的深渊/黑色影子划过寂静大地/我已不再和他们一样书写光明”再次以别样的悖论显示出出色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