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文学》2024第1期目录及“十面埋伏”选:张无为评大卫诗

标签:
特区文学十面埋伏徐敬亚大卫诗张无为评 |
分类: 文艺反思 |
《特区文学》2024年第1期 封面
观 潮
栏目主持人 / 吴义勤
乔迁 / 付秀莹
发 现
弱水 / 周凯莉
叙 事
榕影水色 / 王哲珠
摸象 / 于则于
科 幻
怪谈·潘冬青 / 石黑曜
新 锐
画眉传说 / 杨夙
雨中三部曲 / 小杜
散 文
失踪者 / 刘星元
选 诗
履历的一部分 / 桑克
青黄七札 / 吴少东
随想录 / 赵目珍
十 面 埋 伏
栏目主持人 / 徐敬亚
峡峪河 / 大卫
世宾 / 吴投文 / 向卫国 / 周瑟瑟 / 宫白云 /
赵目珍 / 张无为 / 高亚斌 /徐敬亚 / 霍俊明
未 来 批 评
栏目主持人 / 陈培浩
饶舌的哑巴 / 刘川
火焰与宇宙学 / 朱涛
峡浴河
大卫
水不知从哪儿流来
也不知往哪儿流去
对岸的那棵榉树
斜着身子,看起来有拔脚而走的意思
站在这里,把石头远远抛起
有些重量要扔到对岸去
山峰一边是绿的
另一边也是绿的,阳光照过来时
草木有了另外的样子
沿着峡谷往里走
白鹭被我看了两次
一次是它自己
一次是它和另外的一只
2023-11-02于湖南石门县峡峪河
张无为评:普通咏物 寻求出彩
大卫的《峡浴河》作为咏物诗想有所创新难度很大,甚至中间太一般般,不过最后还是得以实现了,这除了熟能生巧之外,具体可表现为适当转换观念从而才生发出某些新意,特别长结尾有类似四两拨千斤之妙。
首先诗人从“物”的本体论大方向入手开始追问,超越一般“咏物”即从现代人们常说的“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根本问题。
然后再选择颇为陌生的角度赋予其某些神秘感成分或要素。有限神秘亦可,无限神秘则更佳。如从错觉写对岸的榉树,“斜着身子”与“有拔脚而走的意思”,这只是作者强加了一部分意思(想离开),如果进一步放开,神秘感还可以得到强化。
其三是写我的行为动作,无论从角度上还是程度上都应该可以更出彩。不过就目前来看,如“站在这里,把石头远远抛起;有些重量要扔到对岸去”均显得平淡得勉为其难。接下来写“山峰一边是绿的,另一边也是绿的”更是老老实实甚至不能再允许重复的仿写。不过紧接其后,“阳光照过来时/草木有了另外的样子”这才有一些起色与意义。
直到最后,效果出现大反转。诗人先从叙述视角打破逻辑习惯,写我沿着峡谷往里走,“白鹭被我看了两次”,按照语言逻辑的确应该是 “一次是”反复两次。但事实上,一次是看的人不再是我,而是变成“它自己”;“一次是它和另外的一只”。就是说具体每一次都与我无关。这样处理让读者原有的阅读期待落空了,但效果却有出奇制胜的感觉。根本原因是艺术的非逻辑性反而生发不确定性,就像飞白虚笔拓展了想象空间。不确定性反而“纠缠”出意味。再结合开头就对普通河流从本体开掘,看来不仅不是小题大做,而且叙述视角观念的该换,可以在人与物、主体与他者之间切换,完全可以与人性深度相互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