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染虹桥】赵汗青著(长篇连载之四十五)

(2019-01-21 09:55:17)
标签:

历史

文化

赵汗青

分类: 血染虹桥(长篇连载)趙汗青著

第七章

 

兵进京师

 

 

建文四年(140266日, 朱棣率大军强渡淮河。在长江下游,有句话叫做“守江必先守淮”,以淮河为界,地貌由北方平原变为南方水网,北边一方一旦占据两淮,则对长江一线的战略机动性大为提升,长江天险也就大打折扣。所以,建文帝还是派兵驻守珠城淮河一线。然而,齐眉山一战,官军早已损失殆尽,闻燕丧胆。架不住燕军一阵猛攻,敌阵官军惊慌失措,虽然勉强抵挡了一阵,很快就土崩瓦解。主将战死,官兵争先恐后逃命,二万余人丧生。渡河大捷,极大鼓舞了燕军的士气。随即缴获了官军所有战船,并籍南下迅速渡江。

蓝天无云,艳阳正烈,长江的滂滂巨流,流过青山,流过高原,流过密林,流过无尽的大地和无数个世代。

“哗啦啦——哗啦啦——”

流不尽的流水,浪溯载浮皆是永恒。

扬州这一段的长江,虽然没有蜀地三峡那般湍急,但也相当波澜辽阔;若说三峡的流水是英姿勃发的男子,这里的流水就像是沉稳静娴的少女;一为壮汉奔马,一为少女挽发,形貌各异其趣。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恁,一切都是那么的闲逸;但几千年来,人们却一直破坏他的宁静。

燕军庞大的船队在浩浩的长江上前进,只见舳舻衔接,戈甲耀日,旌旗蔽空,钲鼓之声远传百里之外。

朱棣身穿黄袍金甲,巍峨地站在船头,他望着长江粼粼的水波,晨曦在水面上泼洒出一片如幻的色彩,旭旭的,也灿灿的。

密密麻麻的战船连贯二百余里,平平稳稳地行在江面上,一张接着一张的船帆,远远望去有如在江上搭起一面巨大的帘幕,船桨整齐划一地前后划动,恰似水中蛟龙在挥着巨爪滚进。每艘船的船杆上都挂着绣有斗大“燕”字的战旗,正迎风飘扬。

士兵们身穿擦得锃亮的盔甲,手持森寒的兵器,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船边;船只乘风破浪激起的白涛连贯不绝。

好一派雄壮的景象!

三国时代,决定天下三分的赤壁之战,也是在长江上展开的,朱棣遥怀当年的英雄人物,不禁开口吟哦苏轼的词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好个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朱棣豪气满怀叹道,颇有深同我心之感。

朱棣转而又吟起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是刘邦称帝后第七年(公元前195年)所作。当时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亲率大军征讨,英布败逃,刘邦命其部将乘胜追击,自己则班师回朝。归途中,他停留在自己的故乡沛县,在沛宫摆下筵席,与家乡父老纵情欢歌,酒酣刘邦击筑起舞,慷慨悲歌。全诗仅三句,首句起兴,展现群雄相争中的风云变幻,后两句抒发了自己平定天下、开创大汉基业、荣登帝座威加海内的喜悦心情,表达了渴望巩固统治、维护政权的迫切愿望,气势雄浑,气魄浩荡,千古传颂。

《大风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历代的封建帝王,在荣归故里之际,往往效法汉高祖,大摆筵席,宴请故旧亲友。有些君主也吟诗作赋,以《大风歌》来比附自己的豪迈情怀,讴歌自己的文治武功。

 

朱棣兴趣极高,又吟起太祖朱元璋的《燕子矶》:

 

燕子矶兮一秤砣,

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挂钩,

称我江山有几多。

 

燕子矶位于南京城北燕子矶镇北端,西、北、东三面临长江,面积约1万平方米,矶头海拔36米,峭壁悬崖陡立江水之上。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从这里登岸,是时,正好雨过天晴,一条彩虹横跨苍穹,一弯钩月遥挂天边,面对这壮丽的景象,诗兴大发,激情豪迈地吟咏出了这首《燕子矶》。朱元璋放牛娃出生,几无文化,可这首极具王者之气的打油诗,比喻得当,气魄宏大,非常人所及,抒发了一代开国之君的豪迈情怀。朱元璋正是从这里走向金陵,走向帝王宝座的。

“四年了,所有的恩恩怨怨该做个了断了。”朱棣捋着长须,有感而发地自言自语。

这次能够顺利横渡长江天险,都是得到宫中逃出的宦官帮助,这些宦官向他透露朝中空虚、防卫兵力相当薄弱的讯息,并指出安徽的凤阳及江苏的淮安驻有重兵,最好远远避开,他这才能够不损一兵一卒地绕过官军把守的座座坚城,渡过长江,直取南京。

此刻在朱棣的心中,这些宦官是比那些腐儒来得可爱多了,他当下决定,将来登基之后一定要好好地重用他们。

道衍正站在朱棣身旁,他望着江面所想的,却是战后一片升平的状况。

 

楼房错综交杂,星罗棋布排列。

街市繁华喧嚷,车似流水壅塞。

游客熙来攘往,犹如过江之鲫。

茶馆高朋满座,高声谈笑不断!

亭台临江堆缀,浓淡相衬矗立。

落花如雨缤纷,轻盈香气远飘。

杨柳扶风迎面,棉絮漫天飞吹。

碧水萦回如镜,漾着柔柔波光。

 

高挂彩灯的画舫在江上穿梭,热闹非凡;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令人心醉神迷。

乘船荡到西湖边,观赏那媲美天堂的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景色历历在且啊!旖旎江南。啊!人间天堂。

“先生!”朱棣忽然叫了他一声,道衍从湖光山色中被拉回现实来。

“殿下有何吩咐?”道衍十分恭敬地说。

“喔,没什么事。”朱棣故作轻松地问道,“我只是在想,朱允炆这小子现在应该搞不出什么名堂来了吧?”

越接近胜利,离梦想越近,就越害怕,这是朱棣此时的心情。

“惠帝会做出贬齐泰、黄子澄两人官职这样的动作,表示朝廷已经拿不出更好的办法了。”道衍十分肯定地回答。

“嗯!”朱棣满意地点了点头。

此时,江上风平浪静,燕军舳舻相衔,旌旗蔽空,战鼓震天,官军惊恐不已。燕军迅速登岸,一路势如破竹,沿途城镇皆望风旧降。很快燕军大兵云集应天的城下,东门有张玉、朱能的兵马,西门是燕王次子朱高煦的兵队,南门是潭渊的军马,北门是丘福、张武的兵马,正中是燕王的大营,左是庞来兴、丁胜的禁军,右是邹禄、冯颧的骑兵营。建文帝登城瞭望,但见燕军营中,火光烛天,相照不下百里。兵士刁斗画角之声,震喧达于霄汉。建文帝不觉吃惊道:“燕军势大如此,怪不得官兵屡败了。”编修方孝儒奏道:“目下燕军锐气正盛,京城虽有大兵二十万,似不可力敌。为今之计,直令外城百姓拆去房室,搬运木料入內城,并力上城守御,一面陛下即颁诏四方,举兵勤王,等待各处义师会集,就不怕他了。”

建文帝听说,下谕外城百姓一例拆房,迁进内城中。谁知一班百姓,大都不愿意搬迁,一闻到谕旨,便各自放火烧房,竟逃往别处去了。建文帝见了,又长叹几声。还有那勤王的诏书,颁发下去,虽有几处勤王师前来,都被燕王用计袭破了。

建文帝没法,命谷王、安王到燕王营中讲和,愿割地息兵。燕王朱棣不应,仍令兵马攻城。看看外城已陷,内城人心惶惶,建文帝大哭道:“朕不曾负于燕王,他却如此相逼,承祖宗托付之重,今日只有以身殉国吧!”

说毕拔剑自刎,内学士宋景忙拦住道:“陛下且慢,臣忆高皇帝在时,尝把一铁柜悬在谨身殿后,并嘱咐内务总管保守,须等子孙患难迫急时开看。莫非中有妙计,陛下何不一试?”

建文帝听了,也想起这件事来,忙叫总管把铁柜取至,打开来瞧时,却是僧衣僧帽两套,度牒两张,白银十锭,剃发刀一把,朱书一纸,上写着一行道:“游僧两名,应文应云:白银十锭,速出鬼门。”

建文帝看了,叹道:“朕年号建文,牒上名叫应文,是大数已定,明明叫朕出家了。只是不知应云是谁?”

这时后宫皇妃汪秋云已从密室中出来,听得建文帝的话,忙跪下来说道:“妾名秋云,正是应云了,就陪着陛下出家吧!”建文帝呆了半响,便命內监把自己和秋云的头发剃去,改了装束,悄悄地逃出鬼门去了。

朱棣便全面控制了京城,摧毁了朱允炆政权。仅数日,建文四6月,即公元14027月,朱棣便在南京登基登上皇帝大位,改年号为永乐。经过艰难曲折的浴血奋战,朱棣终于如愿以偿。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告之作者,违者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