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染虹桥】赵汗青著(长篇连载之十三)

(2018-07-04 19:32:28)
标签:

历史

文化

赵汗青

分类: 血染虹桥(长篇连载)趙汗青著

第三章

 

三打楼子镇

 

 

 朱棣听了道衍的建议,决定先等粮草,再进攻子镇。

 子镇东大寺内,朱棣和军师道衍和尚二人用过早斋以后,盘腿而坐,一边品着棒棒茶,一边商讨着下一步该如何走。

 第三日,太监马和率众将护卫粮草从夹沟草场赶到了子镇。

 这夹沟怎会有朱棣的粮草呢?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时年三十一岁的朱棣带领妻儿老小、家兵家将,前住北平镇守。随行谋士道衍和尚建议,渡过淮河北岸以后,悄悄招兵买马,以充实队伍。后来行至宿州北新丰、夹沟一带时,安营扎寨,名为拜谒祭奠马皇后故里祖上,实则招兵买马兴建军马场。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北平。在北上燕地赴任前,朱棣带领道衍、马和等人专程走进马皇后故里,找到了第二任徐王武忠,按辈分,朱棣称武忠为表舅公。

在武忠的带领下,朱棣首先祭拜了马皇后的父亲——第一任徐王马二公。随后朱棣又送给了武忠许多金银珠宝,武忠非常高兴。表示终生追随燕王。

道衍看到新丰西北方向群山连绵,特别是一处四面大山,环抱着一大片水草丰茂、碧绿无垠的草场朱陈村,便向朱棣建议道“国之荣危系于兵之强弱,兵之强弱系于马之登耗”。在冷兵器时代,马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朱棣便委托武忠在朱陈村养马储备粮草,每年所需银两交由马和负责供给

朱陈村连天碧草、旷野群马、奇异地貌以及浓郁古朴的民俗风情等自然及人文景观,构成了朱陈村军马场独具特色的景像。一年四季,三季花开,春天金黄色的油菜花耀眼夺目金波摇曳,风光秀美夏日,野花丛生,山花、野玫瑰花、纷团花、野菊花、马兰花等各种野花争奇斗艳,异彩粉呈,清香醉人,花草间,虫鸣,雀跃,峰飞蝶舞,山鸟啁啾,优美迷人,千峰叠翠,妖饶多姿,层林尽染,溪流潺潺;秋天,奇花异草,金色一片名贵林木遍布山间。冬天,蓝天白雪,轻风佛面。牛羊蠕动,群马奔腾,山上蘑菇随处可见,一望无垠的山顶白雪,绿如碧玉的辽阔草原,星罗掑布的牛羊马群,碧亮赐透的河水,牧马人歌如朝凤,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浓墨重彩的田园画特别是朱陈村对外没有出路,是一处天然的军马场。后来,当地人称朱陈村叫草场

有诗称

皑皑山上雪,

皎皎一天月。

心如玉壶冰,

身似瑶池客,

懒赴王母宴,

岂践麻姑约,

青女与素娥,

婵娟谁与越

 

草场村,是成就朱棣成为永乐大帝的最大后勤保障。这个草场村其间有长山相隔。山道蜿蜒、林木葱翠、野果遍坡、清泉淙淙、古寺掩映、稻香弥野、风光旖而丽、物产丰而佳。由于当时此村地处深山,环境清幽,水草丰美,确实是个理想的养马基地。此地一经确为军事重地,原村中的人家不得不全部搬迁,唯有马皇后的表舅武忠一族,可以入住,以帮助看管草料场,故村名以草场名之。

草场村前身为朱陈村。唐宪宗元和四年,大诗人白居易与初恋情人陈湘灵曾到此游玩并附诗一首,诗云:“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蔴青氛 ……一村唯俩姓,世世为婚姻……”。宋元丰三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为《朱陈村嫁婚图》题诗二首,今千年连理古槐尚在。

草场地处夹沟镇最北部的偏远山区,三面环山,形如扇状,人口六百多人,土地七百多亩。生态自然古朴,幽静山水园林,是其特色。

草场南部的田野里,有一条小河默默的流淌,河上有一座修建的桥闸,名曰“御桥闸”,一座看似普通的桥闸,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名字,这事还是与朱棣有关。

朱棣统帅队伍赴北平就藩,当行至此处时,因受洪水阻隔,人马无法前进,朱棣只得在这里驻扎下来休养生息,在夹沟驻扎期间,朱棣组织兵民挖沟排水,修桥垫路,为当地做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朱棣的功德,把朱棣组织修建的桥梁称为“皇垫桥”,把朱棣组织挖掘的沟河称为“皇垫湖”,这些名字一直沿用到现在,这也是“御桥闸”得名的原因。

朱棣驻扎在夹沟,他的大本营就设在二郎寺附近,寺前一棵千年银杏,巍然矗立,曾为朱棣拴马所用。

朱棣在夹沟修整完毕,便挥戈北上,向北平进发,此后,他南下夺位,北巡封禅,又曾多次在夹沟留下足迹,朱棣一生数次经过夹沟,每次踏上这片土地,朱棣总是不忘体恤民生,留下了“亲民”的印象。今天的草场村留下的景点有草场盘山公路 、莲花拜佛、老和尚场、龙爪峪、杏花园、耙子道、十里长山套、狼庙、雾窟、黑龙潭、千年古槐、橡树林、卧牛山、蚂子嚎、岗子泉。

草场自古与镇头接壤仅一曲折羊肠小道相通。草场盘山公路,路长2.1公里、宽8米,自此贯通了皇藏峪、大龙泉寺、大五柳风景区的旅游线。当你步入草场盘山公路,一步一景,一趋一画,南俯大龙泉寺景观,北瞰草场生态园林,令你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龙顶山南侧,草场盘山公路上,有一奇石,底座形如莲花,上如一佛,面对大龙泉寺,吟经颂佛,自古天成。每当清晨,薄雾弥漫,寺钟萦绕,栩栩如生,宛如仙境,人称莲花拜佛

龙顶山上,有一开阔地带,方圆约800平方米,无石无树,甚是为奇。据说唐宋时,乃大龙泉寺的旧址,和尚在此练功,脱打稻谷,后因水源贫乏,才迁到龙顶山下的呵泉边,人称老和尚场

龙顶山南侧离远观望山脊凹凸自然形似龙爪刚劲有力有大龙爪、小龙爪之称翠绿植被风影晃动似蛟龙欲腾人称龙爪峪

二月底三月初龙爪峪下满天杏花竞相开放鸟鸣山幽蝶莺飞舞胜景宜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曾附诗一首“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君曾入杏花村;如今风物哪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今虽改良树种,然古杏尚存数棵,人称杏花园

出了草场村向南,首先映入你的眼帘的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其山脸一道道石痕,东北西南走向,分布均匀,其间无任何乱石,宛如耙刺印,又如神笔勾勒。自然造就,巧夺天工,人称耙子道

十里长山套乃草场村南大门,方圆30平方公里,今为五柳林场所辖。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天然屏障,山静林密,物种繁多,奇花异草,曲径通幽,乃文人墨客之胜地,也是极其纯净的天然氧吧,人称十里长山套

十里长山套内,狼庙旧址尚在,破四旧时被拆得一片狼藉。洪武二世,燕王征北,途径皇殿湖一带养病蓄锐十二载,其间战死士卒皆掩埋于长山套内,后人建一狼庙以记之。今唯有狼庙内一片茅草,自小即红芽,至死也红枯,特别神奇,也许是对燕王征北流血的纪念,人称狼庙

龙顶山下北面,有一乱石洞,春末夏初,雨过风悠,其石洞内薄雾连绵,冉冉生起,甚是奇观。据村中老人讲,东海龙王某子犯戒,玉帝特赦其下界成山,是为龙爪山(龙顶山),龙水相伴,经久不枯,一旦遇水,则往往吞云吐雾,以欲返天庭,人称雾窟

村南一里许,山洪常年冲刷,久则成沟,沟内有一泉,上有十多米高的大岗子,则名为岗子泉。夏雨连绵,岗泉即发,一发而不可收,最少三、四个月,其泉清澈透明,入口绵甜,沁人心脾岗子泉

距村西南二里许,有一深坑,深约4米,坑底有一深洞,口尚能容人,每遇暴雨狂风,坑中约有锅盖大小水花直往上冒,似黑龙吐水,故名之。有人曰此水通至东海,有人云通至长江,至今难解其谜黑龙潭

位于草场村中心,有俩棵千年古槐,虽已中空皮枯,老态龙钟,仍根深蒂固,枝繁叶茂。草场村前身乃朱陈村,朱陈俩姓互为婚姻,为示婚盟,特在寨门前左右两侧各植槐树一棵,以示与山河同在,与岁月永恒。时代变迁,古槐犹存,人称千年古槐

村北有一片远看是林,近观却是几棵大树,参天蔽日,特大无比。自古以来,古庙有银杏、村有长亭,长亭乃迎亲送友之地。橡树林乃草场村长亭之实,面临水库,景色天成,酷暑盛夏,树下一聚,蝉鸣鸟悦,水光山色,令你万忧皆无,人称橡树林

村西有一单独山体,形如卧牛,南北而卧,悠然自得,静观草场风云变幻,呵护村民世代平安,人称卧牛山

今草场村与萧县金寨村相接处有一沟壑,在此曾有过一场辉煌的战争。1956年闹蝗虫(俗称蚂子),所种作物被蝗虫啃尽,为此金寨村发动全村父老由北往南赶,草场村则由南往北赶,赶进两村之间的深沟内,投火烧之,只听蝗虫撕心裂肺的嚎叫,至此深沟名为蚂子(嚎)壕。后又在沟上建桥以记之,名为蚂子嚎桥。至今多年沟内也难以找到蝗虫的踪迹,人称蚂子(嚎)壕

草场——还是白居易诗中的礼义之乡:

白居易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

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都不远葬,坟墓多绕村。

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我生礼义乡,少小孤且贫。徒学辩是非,只自取辛勤。

世法贵名教,士人重冠婚。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

十岁解读书,十五能属文。二十举秀才,三十为谏臣。

下有妻子累,上有君亲恩。承家与事国,望此不肖身。

忆昨旅游初,迨今十五春。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

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东丁不暂住,来往若浮云。

离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江南与江北,各有平生亲。

平生终日别,逝者隔年闻。朝忧卧至墓,夕哭坐达晨。

悲火烧心曲,愁霜侵鬓根。一生苦如此,长羡村中民。

 

朱棣离开草场之际,又参观了新丰大龙泉寺,触景生情,一时兴起,随赋《望龙泉寺》诗一首:

山下翻旌盖,

山上风向西。

新丰连草场,

龙泉映晴霓。

亘地层峦障,

参天乔木齐。

从来形胜具,

人马望中迷。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告之作者。违者必究)


作者简介:

赵汗青,姓名赵先杰,配字汗青,安徽宿州人,袓藉安徽淮北,博士,资深媒体人、旅美作家、文史学者,天下时报网总编辑,中国新闻杂志社副总编辑。

已出版20万字长篇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20万字长篇军事小说《抗日英雄欧明海》、20万字章回小说《游龙戏凤后传》等。

联系电话:182 2560 3085 电子信箱:zhaoxianjie88@126.com

   信:Z55778595    Q     Q25049897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