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下时代之声赵汗青
天下时代之声赵汗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582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孤山为何会立于长江中央

(2017-08-03 08:24:22)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赵汗青

小孤山为何会立于长江中央

 

赵汗青

 

著名的大孤山和小孤山,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名副其实地突出在一个“孤”字上。至于它又被称为大姑和小姑,则是附丽于一些美丽的神话传说。

那一年从庐山下山后,来到江西湖口乘船去鄱阳湖东岸的都昌县。轮船进入狭长的湖口通道不远,就可望见碧波粼粼的中流,屹立着一座神密莫测的小山,形状前高后低,前阔后窄,很象古时的一只绣鞋。船行大孤山下,当时湖上雾气溟蒙,巨浪滔滔,眼前的鞋岛,呈现出另一番迷离惝惚的姿态,好象那隐身的仙女,正踏着这有形的“绣鞋”,正在凌波移步,似乎要向我们身边走来,又似乎正在离开我们而去。

民间传说,从前有位仙姑,到了这湖边,留连这一带湖光山色之美,便坐下来把白嫩的双脚浸到清凉的湖水里,悠然欣赏眼前的景致,不料看得出神,一只绣鞋滑进水中,随波流去,竟变成了这样一座小山,所以当地人们便称它为大姑山,或鞋山,或叫鞋岛。

第二天,我们又乘船来到了江西彭泽县,然后过江去小孤山。彭泽在长江的南岸,对岸就属安徽宿松县了。在江南岸的群山中,临江有一峰峦,叫澎浪矶。澎浪矶对面的江北是一片平畴沃野,而唯独烟波浩淼的长江上有一突兀孤峰,孑然兀立着一座风姿秀逸的山,形状如大江中流砥柱,它就是小孤山,现在属于安徽宿松县境内。宋谢枋得有诗赞: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地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勇士专场立,危比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小孤山;它孤峰独立,山高一百余米,最称著的为龙耳洞,洞内风光旖旎;自山下至山顶亭、塔、楼、阁错落有致、古树翠竹掩映,天水一色。 ....小孤山虽属弹丸之地,名声却很大。被称为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有一首有名的《登江中孤屿》,据说就是为小孤山而作。至于苏东坡的“大孤小孤江中央”,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陆游说:“凡江中孤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孤比”(《游小孤山记》)。小孤山被诗人们所青眯,最初有谢灵运,既而有顾况、卢仝、王安石、王十朋、陆游、王守仁、袁枚……连明朝皇帝朱元璋、朱厚照也来附庸风雅。画家们则纷纷将小孤山入画,唐代李思训的《长江绝岛图》,画的就是小孤山与鄱阳湖上的大孤山。小孤山之称,区别于鄱阳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长江中,秀峰独立,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海门石柱”、“长江绝独”、“江上第一景”均为世人对小孤山之赞誉。此山高八十六米,围仅一里许,因形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旧称髻山。舟在江中行,船身移动,山貌渐变。乡人云:“南望一枝笔,西看似悬钟,东看太师椅,北望啸天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曰:“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小孤山南岸与彭浪矶相对峙,江流湍激如沸,海潮至此不得上,因有“海门第一关”之称,为横锁长江的“楚塞吴关”。小孤山主要建筑是始建于唐代的启秀寺,座落在半山腰,青瓦红墙,寺内祀奉着小姑娘娘像,民称“小姑庙”。小姑,乃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彭浪矶”,亦名“彭郎矶”。山顶“梳妆亭”,传为小姑梳妆处。亭台甚雅,六角两层,且可凭窗眺云山沃野。亭后“长生树”,又称“梭罗树”,从石罅中生出,高壮葱茂。老者云:“此树酷似月亮里的神树。天上织女星用的那把梭子就是用这棵树剜的”。小姑庙历来香客众多,香火鼎盛。 ......小孤山,无处不景,无景不奇;庙宇亭台,层次分明。山旁有龙角石,临江陡峭;山中龙耳洞,冬暖夏凉,深不可测;山顶有龙口,势若仰天长啸。还有一天门、龙眼石、琼崖滴翠、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海神龛、天妃殿、界潮祠、碧云梯、卧羊石、观涛石、御诗碑和庙藏文物以及众名士题咏的海门石刻等。这些诸多古迹胜景为神话般的小孤山笼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光环。游小孤,如步仙境。明代谢缙有诗赞曰:

半空岩石架高台,

过客登临此处来。

佩玉尚闻仙子去,

乘鸾疑见女郎回。

澄江秋水明妆镜,

绝顶云鬓绾髻堆。

动人的传说与奇秀的风光使小孤山充满浪漫情调。

在小孤山腰及其上,有大群精致建筑物,如一天门、启秀寺、弥陀阁、先月楼、御诗碑等等。在若干对联中,有两副较写实。一曰:“碧汉空中悬古寺,白云堆里响残钟。” 一为:“潮回海眼涛声壮,柱砥江心浩气孤。” 这后一联是刻在“界潮寺”里的,并有注曰:“海潮止小孤为界,舆志皆云。”

据传说,小姑和彭郎的原籍都是福建莆田。天地神仙第一次大战后在四川峨眉山落户。第二次仙人大战后彭郎又碾传来到这里找到了小姑。由于长江之险,两人只能隔江相望。日深月久,便化为澎浪矶和小孤山了。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徐敬业在讨伐武则天兵败后,曾经逃到这个小岛上当了和尚。徐敬业当时在檄文中指责过的,那个“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的武则天形象,让人油然地联想到,历史经过了漫长的行走,这种邪恶的武则天形象竟又会通过电影电视活生生地在生活中重现。那么,徐敬业何在呢?

 据考证;小孤山供奉的神像是妈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