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赵汗青 |
唐伯虎真的到过安徽淮北市赵氏祠堂吗
赵汗青
唐伯虎(1470—1523),本名唐寅,字伯虎,又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兼书法,能诗文。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和称明四家。唐伯虎不仅是一位诗画兼长的才子,而且是一位佛教信徒。其六如居士之名即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之语。
那么,唐伯虎真的到过安徽淮北市赵氏祠堂吗?在皖北就有一段唐伯虎深秋造访赵氏祠堂的民间传说。
弘治十一年唐伯虎乡试第一中解元,弘治十二年赴京参加会试。与他一同赴京参加会试的还有他的老乡都穆和他们在赴京路上认识的江阴富家子徐经。
说起考场舞弊案的起因是十分复杂的。当时担任主考的有两人,一位是大学士李东阳,一位是程敏政。其中程敏政对唐伯虎早有耳闻,也十分赏识他。当时担任唐伯虎乡试的主考官梁储回京后,把唐伯虎的试卷拿给程敏政看,并说了很多赞赏的话。唐伯虎到京后,与徐经一起多次到程敏政家拜访。会试出榜之前,大家纷纷传言唐伯虎考第一。有人妒嫉说是徐经和唐伯虎贿赂了程敏政,事先得到了考题。孝宗皇帝听到后大怒,下令追查此事,并将程敏政、徐经、唐伯虎抓捕入狱。经主考李东阳重新审阅试卷,发现唐伯虎并不在一甲之列。应该说此事应该了结了,但是朝中大臣对此事仍抓住不放,其中林廷玉也上书说副主考程敏政阅卷可疑等六事。最后的事情查来查去,谁也说不清楚,皇帝也分辨不出真假,不耐烦了,只好将他们集体开除,让程敏政退休回家,唐伯虎、徐经终身不得参加考试,将林廷玉降职到海州当判官,由正七品降为从七品。程敏政退休回家的第四天就死了,而唐伯虎在狱中则受尽了折磨。被打得皮开肉绽。
后来,唐伯虎虽被释放出狱,但经过这番折腾已经声名扫地,科举仕途已无望。朝廷革除了他的“士”籍,把他发配到浙江偏远之地为小吏。
因才得名,又因名罹祸,而立之年却“倒立”,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唐伯虎心灰意冷。耻于去浙江当小吏,又感到没有脸面回家,三十一岁的唐伯虎开始游山玩水排遣苦闷,足迹遍布浙、皖、苏、鲁、豫等省。
这一年秋天,唐伯虎前往宿州。
踏进宿州地界,天气晴朗,蔚蓝的天空中一丝云也没有,唐伯虎抬头仰望,觉得这位于黄淮间的古宿州,天空是那么高那么蓝。看着看着,自己的心也觉得开阔起来。偶尔有只小鸟从天空飞过,让他的心也为之一颤,觉得人如果同鸟儿一样快活自由,那有多好。
马车驶进宿州城,天空无风,空气有些干燥。偶尔一点小雨落下,让他倍感惬意。闻着泥土的气息,湿润的空气滋润着他的脸,看着大自然中缤纷的色彩,他不觉的伸开手臂,仰起头,轻轻闭上眼睛,来了一次深呼吸,此时,他觉得他就是那一片叶子,一朵小花,一颗果实……他的整个身心都已融进秋的生命里。
宿州知府曾显,也是一位书画大家,得知江南才子唐伯虎莅临宿州,非常高兴。他专门安排接待,并亲自陪同唐伯虎先参拜了扶疏亭,随后来到古饶集(当时归宿州辖),参观了名扬黄淮的“赵氏祠堂”。
这座赵氏祠堂是原五城兵马司,后参加云南平叛有功,被封为云南王的赵钦所建。祠堂建筑风格美观大气,可谓是黄淮名胜。灰砖黑瓦、青石墙,飞檐翘檐,大门成八字照壁式,大小额枋上均有木雕缠枝花草、人物故事等,后檐下梁撑为木刻透雕龙凤纹饰,雕刻技艺精湛,做工细致。东南西北屋面结构不同,每屋的正脊两鸱吻为瓷器碎片镶嵌而成,垂脊下端飞挑,似展开的鸟翼,四侧院墙上也有花纹。祠堂大殿中壁画造型生动、宏伟气魄。祠堂有房三十幢,幢幢结构奇巧、营造别致,如汗青阁、天水堂、书院、雕花厅、官厅等。
东门外有一座长三十米的三孔石拱桥通,桥上有石柱、石栏,桥额为斗大楷书“思祖桥”三字石刻,传出自赵钦亲笔。走过思祖桥,迎面是文昌阁、观音楼和长清亭等古建筑群;后为松林,有数十上株参天古木巍然耸立。
祠堂内还有家风家训馆,有三大间私塾书屋及半月形的庭院,有对联曰:“读尽天下书,光耀赵氏门”。据说明朝大兴宗祠,就是这位被封为云南王的赵钦开了先河。
当天,唐伯虎与曾显住在了书院。是夜,唐伯虎临窗望月,旁有清灯古书伴随,又闻童子读书声声,真是心旷神怡。
次日清晨,唐伯虎独自闲逛。抬头看红日东升,浮云缥缈,空中飘香,树叶金黄。早饭后,唐伯虎在赵氏祠堂书院里给私塾里的孩子们讲解宋史。临行前,不禁诗兴大发:“古饶赵氏祠独佳,黄叶飞檐若翠花。香风袅娜吹彻去,谁知清兴在诗家。”唐伯虎沉浸在书声悠扬、香雾缭绕的氛围里,用心去品味学童们眼神中那种渴望,去品味孩子们跪拜他时的虔诚。
赵氏祠堂书院的先生执意要付给唐伯虎修脯,唐伯虎坚决不收,他说我们讲究的就是随缘但不能俗缘。
走出赵氏祠堂远眺,濉河的风带有灵性的吹拂着,一切美景奔腾着直抵眼底,此刻唐伯虎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赵氏祠堂,告别了孩子们和先生,到达了宿城,他还特意停下马车,回望濉河岸边的赵氏祠堂,几多感慨,几多留恋,他相信赵氏祠堂书院如著脚书楼(宋代赵元考的绰号。他博览强记,宋朱牟《曲洧旧闻》卷二载:“赵元考无书不记,世称‘著脚书楼’。”意为:赵元考好像会行动的书楼一般诗书满腹。)一样桃李天下。
从此,唐伯虎在淮北大地上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唐伯虎回到苏州后,还专门撰文记述了赵氏祠堂的盛况:“自宿城眺远,混天碧危,不可徂栈耳。自上而视,眼空野绿,凛不可御风而下。徜徉而观,口业相仍,金碧辉映,恍若梦游(蓬)(莱)仙境。”
后来,唐伯虎终身不仕,专攻书画,落了一个“风流才子”的美名。他在《清江引》词中有:“休慕云台,功名安在哉?------清闲两字钱难买,苦把身拘碍;人生过百年,便是超三界,此外更无别计策------极品随朝,谁知倪宫保?百万缠腰,谁以挑三老?------兰蕙蓬篙,看来都是草,鸾凤鸱鴞,算来都是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