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赵汗青 |
泗州戏是四面楚歌时的拉魂腔吗
赵汗青
安徽省泗县,古称虹县、泗州,宿州市下辖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东邻泗洪,西接灵璧,南连五河、固镇,北至东北与睢宁、宿迁毗邻。区域基本呈长方形。面积1787平方公里。总人口94.4万人,辖15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泗县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苏皖两省五县交界地带,地近沿海,背靠中原,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中国山芋之乡、中国泗州戏之乡,安徽省向东发展前沿县,加快皖北及沿淮三市六县发展重点县。
泗县历史悠久。早在夏朝即始建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境内有自然秀美的“虹乡八景”,有楚汉之争的古战场—霸王城古迹遗址,有目前国内保持最完整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遗址。
历史上真正的泗州在洪泽湖下面,是黄河泛滥大水淹没地势低洼的城市,后在较高处重建了今天的泗州,京剧里有一个剧目叫“水漫泗州”,就是说的这件事。
安徽省的四大地方戏中,“泗州戏”就出自这里,这个戏在当地很是流行,其特点是每唱几句,结尾就是一个长长的拖腔,又称“拉魂腔”。
其实,“拉魂腔”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那场垓下之战时,叫“楚歌”。那是汉著名谋士张良设计的“四面楚歌”,楚歌声声,声声拉魂。
公元前202年12月。片片雪花洒落,把大地染成一片银色的世界。西楚霸王项羽在与汉王刘邦进行了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后,终因众叛亲离,节节败退至今安徽省宿州市灵壁县东南的垓下。被刘邦大军与韩信、彭越等诸侯兵围之数重。
刚过而立之年的项羽头带着金色头盔,身披着闪光的盔甲,手执腰中未出鞘的剑柄,依然刚毅的双目透出丝丝寒意。只见他焦躁地在大帐里来来回回的走动着,内心里激烈的反思着;由于猜忌功臣,只听信项伯等亲属的话,致使得力的大将和极有才干的几个人都跑到刘邦那边去了。能征善战的韩信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在刘邦部下却当上了大将军;足智多谋的陈平,背叛项羽给刘邦当上了重要谋臣;甚至先前替项羽打天下的先锋淮南王英布和大将军吕马童也投了刘邦。此时双方兵力和四年前鸿门宴时恰好成了个颠倒。刘邦已拥有兵力七十万,而项羽只剩下十万的兵力了。
此时,天空上飘来阵阵凄凉的箫声,帐外又传来声声哀怨的楚歌;项羽惊异不解的说:“汉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其实,这是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向汉王献上的一条奇策,就是让楚军听到楚地的悲伤歌曲,使之思乡,以涣散楚军,然而楚军还有十万人马,一时哪里来这么多会唱楚歌的汉军呢?张良当即想一奇招,用数百张牛皮作成一个大风筝,再用上千斤麻搓成粗绳,把这个大风筝放飞起来,风筝底下系上一个大筐,自己坐在筐里,随风飞上天空。张良便坐在筐里吹箫。这一夜,西北风狂猛,风筝正好飘在楚营上空。张良吹奏的全部是些悲惨的楚地民间小曲,楚营军士听到天上有这种声音,四周又传来楚歌,个个泪流满面,人人动了思乡之情。特别是有一首楚调所唱“人心皆背楚,天下已归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的楚歌声,更使楚营兵士军心大乱,就在这一夜,楚军士兵们纷纷偷逃,立时溃散。至今在灵壁县城西“散楚山”南还留有“张良品箫台”遗址。明代沈采在他的“千金记”里,再现了当年楚军听了楚歌之后的思想状态。
听楚歌叫人可伤,思亲泪汪汪,品梅花铁笛弄断人肠。
俺爹娘在哪厢?家中妻子悬悬空。
俺这里要归,归不得,空思想,罢、罢、罢、把铁衣卸却早还乡,早离战场。
——(调寄《醉太平》)
俺只见四野苍苍,俺只见四野苍苍,又只见银河朗朗,当此景教人真可早还乡!
一声悲,孤雁飞过潇湘。
——(调寄《楚歌引》)
面对大厦将倾的形势,项羽自知众寡悬殊,心中烦燥不安,夜不能寐,唯有借酒浇愁,饮于帐中。常常伴随项羽出征的虞姬,深深理解项羽的心情,于帐中献舞进酒,以慰籍丈夫那颗惊恐之心。帐外楚歌阵阵,声声拉魂,项羽知道大势已去,面对伴随自己生活多年的爱姬,面对背负自己南征北战的乌骓马,项羽不禁感慨万千,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如何?”
后人评论,此诗是项羽在四面楚歌之时为虞姬和乌骓马所作的颂歌,是对这两位曾带给他幸福和胜利,最后能与他共赴危难的忠诚朋友所表达的由衷感激。这柔弱的的美女和不能言语的畜生表现的忠贞,与叛楚的诸侯、流亡的壮士的不忠不义形成了两组对比强烈的反差。以致于让铁石心肠的楚霸王“泣数行下”,同时也使“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位有着绝对年龄优势,自称“力拔山兮“的盖世英雄,虽未见他将泰山扳倒,却见他将偌大的秦王朝挟在胁下,又狠很的惯在地上。由于在垓下遭遇了十面埋伏,项羽的雄图霸业在乌骓马上飘走。然而项羽的人性却在马嘶中升华了,在悲凉的拉魂腔中,霸王别姬时或许留下了许多缱绻,但功业成败还不如他的一首《垓下歌》。在绝望中,盖世无双的英雄竟然当上了一回诗人。
此时,虞姬双手持剑,载歌载舞,她深知,与心爱的英雄诀别的时刻到了。为了不让项羽分散精力照顾和牵挂自己,以便集中全力突出重围,她下定了了解自己的生命去殉项羽霸业的决心。于是,军帐鼓声中,响起了她满含深情、哀婉凄绝的歌声:“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一曲歌罢,引颈自刎,满腔碧血,洒落君前;一颗芳魂化作凄凄虞美人花;一幕霸王别姬的凄美悲剧从此千古流传至今。
后人诗歌赞颂虞姬:
你多情多义古美人的血,
风尘中独自红艳了两千年。
楚戟汉剑已青锈斑斑,
历史如一江春水,
不再回归旧岸。
望断不归路,
离愁渐远。
古战场荒原空寂,
芳草萋萋迷离了你的视线。
千帐灯火已成流萤点点。
乌江涛声依旧,
声声诉说似水流年。
萧萧野风中,
你只有芬芳给自己。
繁华淘尽,
功成名败转眼成烟。
花开花落中,
殷红着你永远明艳的挚望。
拉魂腔声声不绝,
燕子唱尽古今多少事,
而深情独有的你,
花江如火亘古不变。
这里本不知名,后因楚汉两军在此决战,刘邦打败项羽,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下,迫使项羽演出了“霸王别姬”和乌江自刎的历史悲剧。中国历史上称这一战为“垓下之战”,战争因“垓下”得名,“垓下”也因战争著称。而楚歌也被当地人称之为拉魂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泗县(州)涌现出一大批艺术家,其中以李宝琴、霍桂霞、李宝凤、周凤云、王宝莲五位名伶为代表,1952年将拉魂腔正式定名为泗州戏,1957年5月拂晓报曾这样报道泗州戏五大名伶,“李宝琴的浪、霍桂霞的唱、李宝凤的棒、周凤云的像、王宝莲的样”分别概述各位大师的艺术特色。江苏、山东、河南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
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据1953年统计,泗州戏的传统剧目有300多出。
泗州戏与皖北人民的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显示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跃发展,观众逐步减少,演出亏损,传统技艺濒临失传,泗州戏的生存出现了危机,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扶持。
2006年5月20日,泗州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