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宿州玉皇寺传奇 (37)赛珍珠入玉皇寺  创作大地三部曲

(2014-09-19 19:53:25)
标签:

情感

赵先杰

赵汗青张丙奇

宿州玉皇寺

文化

宿州玉皇寺传奇 (小说连载37)


赵汗青 张丙奇

赛珍珠入玉皇寺  创作大地三部曲

      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如果不说国籍试想谁都不会怀疑是中国人写的,可是事实是出自美国作家之手。而赛珍珠凭借此作获得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暂且不说在国内外引起的争议,只有学者才会做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抛开一切尴尬,这确确实实是在描写中国人,而且大部分内描写的是安徽宿州人。或许每个人都有一种感觉,假如有人问你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你零零星星的说出一些词,就算再深刻,你也觉得不够,但是你心里非常清楚中国人是什么样子。五千年文化沉淀下的人们,经历了辉煌,屈辱,革新,奋斗。一代代渗入到我们脑中的思想,植入到我们身体的血液,任凭全球一体化,也会找到中国人的影子。不管是邪恶与善良。
      上个世纪初,古宿州来了赛珍珠,因此,现在的宿城就有了赛珍珠故居。
      赛珍珠,美国人,1892年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洲。襁褓中被父母带到中国镇江,父亲是传教士,任大学教授,母亲主持家务,相夫教子,完全是中国式妇女形象。因此,赛珍珠自幼就同中国孩子一样,接受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她同中国孩子一起学习、玩耍,连她自己都觉得自己同中国人没有什么两样。
      17岁,赛珍珠回国深造,学成后又来中国。从1917年到1921年,赛珍珠在宿州居住五年。五年里,她除了在教会办的启秀女校执教外,还经常同丈夫卜凯下乡调查农业生产(她的丈夫卜凯是个农艺家)。她几乎隔不了几天就到宿州玉皇寺,虽然她信仰的是基督教,但她认为信仰自由,一个民族、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世间就没有真、善、美,人类也就失去了人性。
      在宿州五年间,赛珍珠无数次来到宿州玉皇寺里,她利用此机会,结识了一些农民朋友。在她的朋友当中,社会层次各不相同,有遍身罗绮的城市妇女,也有蓬门荜户的乡下农妇。每次她都深入这些人中间,问这问那,深入了解农民的生活。
      一个秋天,她同丈夫卜凯由宿城到濉溪口去,卜凯骑车,赛珍珠坐二人小轿。濉溪口,俗称口子,是旧宿州的三大镇之一,是名闻遐迩的口子酒产地。由于濉溪口是名镇,因而早就有了教会办的教堂。距教堂不远的一条街上,住着一姓李的大户,拥有良田数百亩,并兼营商业,在当地享有盛名。李姓大门上贴着:“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对联。李家人丁旺盛,三世同堂,婆婆和儿媳都是基督教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李家婆媳同赛珍珠相识,李家的儿媳对这位洋女士尤其佩服。
      一天,李家的小媳妇偷偷邀赛珍珠到她家里玩,她们同坐在红罗帐下,于是出现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告诉我,你真的当着别人的面,跟你丈夫讲话吗?”小媳妇问。
      “真的。”赛珍珠回答。
      “不怕人笑话?”
      “我不认为那有什么不好。”
      “你猜我结婚几年了?”
      “没几年吧,看上去你这么年轻,房间的东西都还是新的。”
      “我过门两年了。我们这里的规矩:媳妇当着众人,不能和丈夫讲话,见到公公只能低头走,更不能说话。”
      “我从未见过我的公婆,因为他们在大海那边的美国。”
      “那你是怎么结的婚?”
      “自己结的,只要男女同意就可以了。”
      “呦呦,那怎么可以?”
      “怎么不行?我们那儿都这样。”
      “还是你们那好,我们这可不管,我最头疼的是:我平时跟丈夫在一块的时间太短,他白天下地干活,很晚才回来,回来后还得到他父母房间里转上几小时,以表孝道,很晚才能到我这来……平时我只能同佣人、下人说话,见了长辈也不能先开口……只能等到熬成婆婆…..”
      这就是当时中国妇女的现状,中国的封建礼俗紧紧地束缚着她们,使她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赛珍珠很同情这位小媳妇,更同情中国当时像李家小媳妇这样的所有妇女。于是她掌握了宿州当时大量的农村素材,使她走上了辉煌的创作之路。1931年,赛珍珠以宿州农村题材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大地》;1932年《大地》获得美国普林斯顿文学奖;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38年12月12日,瑞典学院为她隆重的举行了颁奖仪式。
      1973年,81岁的赛珍珠在美国去世。她一生写了85部作品,包括小说、传记、儿童文学等,她还将中国名著《水浒》译成英文,取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她的作品被美国总统尼克松誉为“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可见赛珍珠对中国的重要,对宿州更重要。赛珍珠在宿州生活五年,故居共有四处:一处在今天的大河南街福音堂院内,一处在福音堂西约百米处路北,原来的宿县县委党校附近,一处在今天的宿州市市委党校旧址内,一处在宿州市市立医院院内。
  笔者知道《大地》全书写的三代一定有某种规律性,就像马尔克斯写的巨著《百年孤独》里凡是叫阿卡蒂奥这个名字的,他们的婚姻都具有私通的性质,他们的婚姻都很像私通,私通的对象,又往往是家庭内部成员。叫奥蕾里亚诺的具有很强的行动能力,他们有对外的开拓精神,他们的婚姻都是对外的。但是《大地》写的没有这么明显,只能慢慢体会。最想分享的是书中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事。在第一部里阿兰是笔者最同情的人 物,描写她死的时候,眼泪就一颗一颗的滴在她死的文字上,一个女人一生忍辱负重,在穷得时候,跟着他种地,即使在快要生产的时候,看着阿兰笔者才知道女人居然可以自己一个人生孩子,生完孩子继续干活,做饭,持家。甘心忍受着贫穷。笔者一直认为王龙能够成为地主,是他身后这个成功的女人所成就的。当王龙发达了,他这样描述他的老婆“她的身体他知道得清清楚楚, 已无新鲜可言, 她的事他无所不知, 他已经不再指望从她身上得到什么新鲜的东西。但王龙觉得他好像一生中第一次看阿兰似的, 他看出她是一个任何男人都不会说漂亮的女人, 她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农妇, 只知默默地干活, 从不在乎别人怎样看待她的长相。他第一次看到的头发是棕色的, 蓬乱而干枯, 她的脸又大又平, 皮肤也很粗糙, 她的五官显得太大, 没有一点吸引人的姿色, 她的眉毛又稀又少, 嘴唇太厚, 而手脚又大得没有样子”最后王龙娶了小妾,把阿兰冷落在一个黑暗角落,让她的精力慢慢耗尽而死去。赛珍珠非常清楚男人从穷到富蜕变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伤害的总是与他们同甘共苦的糟糠之妻。 
   王龙三个儿子,老大沉湎于空虚的放荡生活,老二成了商人和放高利贷者,被金钱的贪欲淹没了,老三成了善良的军阀。相对于第一部《大地》,第二部《儿子》显得就比较平实。读完大致就是再次证明了:富不过三代的说法。第三部《分家》写的是第三代,主要写国家分裂动荡西化下人们的思想状态,主要以孟,源,盛展开,孟是彻底的革命者,以拯救改变国家以己任,不谈爱情和女人。印象很深的一件事:他和源晚上回家看见一个外国人正在打拉黄包车的中国人,原因是中国人要钱的要的多,孟一冲动就和外国人厮打起来,源把他们拉开,给了黄包车一点钱,黄包车拿着钱很感激的说了几句陈腐的俗话,孟过看见挨打的人有了几个铜板就 很容易的没了怒火,一气之下打了车夫一记耳光。为了这残酷无情的一巴掌源又给了车夫钱,可是这次车夫没有要,他弯下腰抓起黄包车的把手跟源说了一句:“这一记比任何外国人打得都狠” 可是谁也不知道眼泪正沿着孟的双颊流下来,他说为了这样的人民而奋斗有什么意义。这一细节很多读者都会理解他的绝望,然而接下来他仍然坚持着他的事业。找到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事业。跟他截然相反的盛很有才华,风流潇洒,完全西化,自我享乐。源是最矛盾的人,半新半旧,空有一腔改变祖国的心,到慢慢的失望,然后慢慢的麻木。
      有些人说西方人不了解中国,写的不真切。但是,赛珍珠大半生在中国工作生活,在美国受的教育,父母是福音传道者,这些背景使得她看中国的角度不同于多数中国人。再举个例子,一个被卷进漩涡的人和一个看到有人被卷进漩涡中的人,感觉都是恐怖的,但恐怖的角度不一样。赛珍珠正是那个站在漩涡之外的人,她看到一种现象,就记录下来了。  
最后,笔者还是想说很欣赏赛珍珠这位作家,即使历史上人们对她及她的作品有过不好的评价。而对于这本书的后面部分笔者没有过多的感想,只是比较喜欢前一部分,也许只是笔者这样想的。
      不想看到一个家庭好不容易从贫穷到富裕,再由富裕变得贫穷,有句俗语说的是“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也许就是很好的诠释。书中赛珍珠不用细微的情感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抓住读者的心,而是以大写意的方式浓缩了一个人生和一个社会,这也是人们喜欢读这本书的原因。
      90年过去了,沧海桑田,赛珍珠描写的原来贫穷落后的宿州小镇,如今已成为经济腾飞,网络密布,文化底蕴深厚的皖北名城,赛珍珠也成为宿州老幼皆知的文化名人,她的故居被列为重点保护单位和旅游开发项目,成为与宿州玉皇寺一样的风景名胜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