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下时代之声赵汗青
天下时代之声赵汗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582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宿州玉皇寺传奇(29)宿州知州建书院 法学化缘助赵霖

(2014-09-11 20:10:47)
标签:

佛学

赵先杰

赵汗青张丙奇

宿州玉皇寺

文化

宿州玉皇寺传奇 (小说连载29)

赵汗青 张丙奇

宿州知州建书院  法学化缘助赵霖

野山参差草飕飗,遥指飞云入宿州。
头白与厮相顾笑,马啼不似少年游。

    由徐州向宿州南来的官道上, 一辆马车缓缓行驶着,车上坐着一位中年书生,年纪约摸四十五六岁了,鬓角的头发略微凹进去一些,眉毛浓黑而整齐,一双眼睛闪闪有神采。
    这位就是新任宿州知州赵霖。他一边欣赏着车外田原风光,一边吟诵着曹寅的诗。
    这一路过唐河,跨睢河,很快来到了宿州北十里堡,赵霖吩咐家丁道:“直接赶住宿州玉皇寺!”
    玉皇寺门僧见有施主来到,一位僧人忙把马牵到一旁车马院子里。另一位僧人忙着引领着赵霖进寺。赵霖问门僧:“住持在吗?”
    门僧回道:“住持在!”
    赵霖又道:“请通告一声住持,我要拜见他!”
    门僧回道:“好!”
    不一会儿,法学住持来到大雄宝殿,稽首道:“阿弥陀佛!施主有礼了!”
    赵霖回礼道:“法师,在下姓赵,初来贵地,早闻宿州玉皇寺是黄淮名寺,特别是镇寺之宝灵璧石钟馗像更是无价之宝,如能一睹此石,实乃三生有幸!”
    法学住持闻听书生说话,感觉水平不一般。心下暗想:这位施主看来不是一般凡人,别会是朝庭派来的钦差大臣吧?
当下便合十道:“施主如有兴趣,我便带你前往藏经楼看一看。”
    法学住持和赵霖一边走着,一边介绍着寺内情况。来到藏经楼见到了钟馗像石。赵霖说:“钟馗原本是一读书人,宿州玉皇寺供奉钟馗像石说明很尊重读书人,但不知宿州读书人多吗?”
    法学住持回道:“自清初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所致,宿州学风渐淡,说起来虽经州府的重视,但由于人力的不够充足,目前还是一个空白点,正有待于有实力之人来操办学院,贫僧不胜企予望之。”
    赵霖心下暗暗欢喜,这法学住持果然不同凡响,宿州玉皇寺香火旺盛,可见与这位法学住持起的作用很大。如果在宿州开办个比较大的书院,光靠朝庭拨的银两是不够的,还需社会资助才行。但我初来宿州,地方绅士一定不太买我的面子,看来,只有靠这位地方大名人来帮忙了。
    想到这里,赵霖对法学住持施礼道:“实不相瞒,在下是新任宿州知府赵霖,山东人氏。”
    法学住持回礼道:“善哉!善哉!”
    赵霖道:“宿州缺少书院,我想建个黄淮间最大的书院,来培养宿州子弟。由于我初来乍到,没人帮助,此事恐很难建成。”
    法学住持道:“此事功在当今,利在后人。只要你需要,我们宿州玉皇寺要银子给银子,要人力出人才。”
    赵霖喜道:“如此甚好,我马上赴任,准备建书院。”说完告别法学住持而去。
    法学住持喊来大徒弟一清,对一清道:“宿州知府赵霖要为宿州人民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建一所大书院,需要寺里帮助。我考虑你是本地人,对宿州熟悉,我就把寺内银库钥匙交给你,由你带几名师弟各处化缘,然后前往州府支持。”
    一清高兴地回道:“谨遵师付之命,徒儿一定不负您所望。”
    随后,一清辞别师傅,带领几名师弟前往出寺化缘。”
    乾隆五十一年(1786),宿州知府赵霖向朝庭申请了部分银两后,在府邸东北靠近环城河的地方,开始创建“宿州培育书院”。
    一清带着师弟经过四方化缘, 获得了大量人、财、物品后走进了宿州知府衙门。
    州府大门前面有照壁,两侧有“八字墙”,门口放置着一对呲牙咧嘴的石头狮子。进了大门,沿着中轴在线砖铺的甬道,绕过屏墙,过了第二道大门见到了州知府赵霖在此迎接他们。
    知府赵霖见到一清带来人力财物,非常高兴。当即宣佈由一清任书院建设总负责,府都头任副手,很快把这项工程开展了下去。
    一清请来的是宿州最有名的建筑师,培育书院开始动工。
    宿州培育书院院内设清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修览秀亭种上竹子,构筑清风阁。建成后,法学住持曾专程到宿州培育书院。并作诗云:“赵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僧。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永远青。”
    书院内还有宿州知州赵霖题写的一副楹联:“客皆当代要津,到此地只谈风月;我本昔年都讲,愿诸生共筮云雷”。
    由于宿州玉皇寺的支持,宿州知府赵霖的重视,宿州培育书院建设顺利,办学规模也越来越大。书院内主体为五进四院,中院更有国内少有的小巧精致的泮池,状元桥,成为书院一大特色。书院西侧并列为二进一院的赵公祠。赵公祠北为四进三院的名人馆, 馆内供奉着为培育书院做出巨大贡献的法学住持、一清法师等名人。中院有古三眼井——赵公井,整个建筑风格为清代南方建筑。培育书院西侧,紧临宿州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代古土城墙。布局为南山北水,洲南由各具特色的峭壁假山、五峰山和别有洞天组成。别有洞天假山将南北隔离,洲北湖内大小三岛,岛上再现任知州赵霖时与民同乐的嘉赏亭及菊花台等。由于培育书院建筑采用的是江南园林风格。从而使培育书院形成完美一体的中国典型书院园林。
    玉皇寺住持法学也专门为书院书写了一副:“有书真富贵,无求活神仙” 对联受到世人称赞。其隶书端正工整,笔法俊逸遒劲。
    当时,宿州培育书院以校、刊理学总集为主要任务,选举人和五贡(拔贡、优贡,副贡、恩贡、岁贡)百人入局工作,月发津贴银五两,中间寄托“养士”、“劝学”之意旨。共刻成书籍五百二十五卷,定名为《培育书院全书》。
    当时,宿州培育书院对于清代文学界还是起了不少积极作用的。
    据史载,赵霖在宿州知府任内“清俭治办,修弊起废”。有人讥诮他自奉过俭,如穷书生,他不以为意说:“吾积至万缗,则诸邑宽剩,铁醋息钱可罢矣。瘠一身以肥一群,庸何伤?”可谓掷地有声,尽见儒者济世的胸襟抱负。赵霖对振兴地方教育尤其热心,创建培育书院,就是他的一大手笔。
    很显然,宿州培育书院比之一般私塾,不但规模大,功能增加,制度也更趋完备,特别是“以州学教授兼山长”的举措,使书院带有半官学的色彩,师资和经费当然更有保障。在当时,培育书院不但代表了宿州书院的最高水平,也是黄淮地区书院的典型之一。
    当然,宿州玉皇寺捐羡钱千缗以增建学舍,法学、一清献身教育的精神,让人感动,也催人奋进。他们以身垂范,为发展宿州文化教育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据说,后人在宿州培育书院的旧址废墟下,挖出了两块石碑,一块石碑上是“祖宗是根,文化是根,百姓是根——宿州府立”。 另一块石碑上是“佛海广大,度己化人——宿州玉皇寺立”。 宿州培育书院可谓是中华文化僧、道、儒三派混搭的产物,与宿州玉皇寺一样名扬黄淮。
    同时,宿州培育书院也非常重视祭祀活动,一直由州府和宿州玉皇寺住持共同主持。每年举行春秋两季大祭,每月朔、望日也要拜谒先圣贤哲。祭田祭器经乡绅捐置及政府拨给后,也更充裕了,添置了大量圣殿礼器。书院的藏书亦达到了最富,藏书逾万册。书院的学规和章程更趋完备。设立了严格的考课制度,额定官课、馆课每课的正取、次取及附取名额,以激励学生。至清末,按学生成绩优劣又分超等、特等、一等三个级次,按不同的等级给予不同的奖励。还聘请一些著名学者来书院访问讲学。各地学子纷纷慕名而来,“讲席造士甚众”, 培育书院名盛一时,且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生。
    传闻知府赵霖和玉皇寺住持法学、一清等人先后主盟培育书院,聚众讲学。培育书院会约仪式:每年一大会,或春或秋,临期酌定。先半月遣帖启知。每月一小会,除正月、六月、七月、十二月祁寒盛暑不举外,二月、八月,以仲丁之日为始,会各三日。愿赴者至,不必遍启。每会推一人为主,说“四书”一章。此外,有问则问,有商量则商量。凡在会中,各虚怀以听。在讲习之余,他们还裁量人物,指陈时弊,锐意图新;主张志在世道,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脱离实际。因此倾动苏鲁豫皖,黄淮内一些抱道忤时的士大夫等都仰慕应和,闻风响附,皆以培育为归,学舍至不能容,一时盛况空前,成为黄淮地区人文荟萃的一大区会。
    培育书院其教学效果繁盛一时,对当地的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宗旨“广收人才,以资吏治”,以书院教育作为选官制度的基础,为培养官吏开辟了重要途径。
    可惜,据《宿州志》载;在嘉庆二十四年(1819)四月三十日,宿州地震,声音来自宿城东北部,震声如雷,室摇器鸣,移时方定。培育书院诸房屋悉数皆破,数日后复震,书院终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