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沧海桑田七千年之 砀山县
(2014-07-23 21:40:22)
标签:
文化砀山县王妃黄河故道旅游 |
砀山县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属于宿州市管辖,素有“世界梨都”美誉。县境地处北纬34°16′~34°39′,东经116°29′~116°38′,是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县城东距历史名城徐州市84公里,西接古都商丘市72公里,芒砀山雄峙于前,黄河襟带于后,古为汴京齿唇,徐淮门户,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冲之称。陇海铁路、310国道贯穿全境,黄河故道横卧其间。大京九、京沪铁路、连霍高速、105、206国道紧邻左右。郑徐客运专线、济祁高速十字交汇贯穿全境,构成了砀山新的交通格局。
全县辖13个镇,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总人口100万。砀山县被称为“中国酥梨之乡”、“中国武术之乡”、“中国唢呐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西甜瓜之乡",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是国务院公布的对外开放县,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命名的“首批平安县”。2007年初,砀山县被列为安徽省直管县试点,享有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事业管理权限。
1、 中国梨都
砀山黄河故道生态果林公园位于砀山县东北的黄河故道,为50多万亩连片梨园。其面积之大,堪称世界之最,公园内有自采园、贡梨园、百果园、梨博物馆及观景台、梨树王、乌龙披雪、瑶池烟霞、鳌头观海等大小近二十处,已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这里每年春季举行的梨花观赏活动和秋季果品贸易游园活动,辅以民间特色斗羊赛、梨王大赛、酥梨宴品尝及武术之乡邀请赛的活动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
又称宴喜台,位于砀山县城郊。清《砀山县志》:“燕喜台,旧城东里许,有台,又有亭池,台下有池名华池。唐李白与邑令刘砀山秋夜泛舟燕喜亭池,饮酒赋诗于此。”唐天宝三载(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游砀山,县令刘某于燕喜台设宴招待。李白写下《秋夜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诗:“明宰试舟楫,张灯宴华池。文招梁苑客,歌动郢中儿。月色望不尽,空天交相宜。令人欲泛海,只待长风吹。”《江南通志》载:“台上有石刻‘宴喜台’三大字,相传李白笔。”今存碑高175厘米,宽80厘米,楷体大字,为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真州知府李釜手书,今已筑亭护碑并恢复华池等景。
突山——黄河故道边一颗名珠
在偏僻的苏皖豫鲁四省交界处的安徽省砀山县官庄坝镇,奇迹般地崛起了一座令人瞩目的文化城。说它是“城”,是因为它按照城市布局及花园式结构设计,说它是文化,是因为这座城确是因中国两千多年灿烂文化优美的民间传说而建。自2006年以来,已吸引周边四省五县的农民群众200万余人次,到这里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特别是那些步入婚礼殿堂的青年男女,必定要到这里录像摄影,留下一生中最美好的一番记忆。
这座文化城名字叫做“突山文化城”。其占地面积约300亩,位于官庄集镇东南侧,砀官公路与岳杨公路的交汇口,文化城隶属于这里的县畜牧场。
所谓“突山”,意思是突然隆起的山。
据史料载:秦始皇二十六年,置砀郡及砀县。《汉书、地理志》:“砀山出文石。”《水经注》:“获水叉东迳砀县故城北,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秦孟姜女千里寻夫,夜宿黄河驿站(今砀畜牧场),梦玉皇降旨,夫君得官,南天门开,立杆迎夫,孟姜女喜极而泣。恰逢驿站地动而升。因泪滴驿站,使地升而停。
又传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汉高祖刘邦得了天下之后,一日突然闻报砀郡(秦时砀山县为砀郡)西北地表升高,隆隆有声且伴有祥光锐气,刘邦急派相国张良函实地察证,张良看后汇报说,这里将隆起一座大山,日后还要出一位皇帝争夺江山。刘邦害怕,忙讨破解之法,张良献计:王妃之尿可镇之,但镇压之后王妃必死,可葬于山脚下,方可图汉室江山永固。刘邦急忙命令大将军樊哙押送一位王妃到隆起的最高处小解,果然停止了大山的隆起,王妃小解后便死了,于是被葬于山脚下。传说当然没有史料依据。况且王妃一泡尿就能镇住大山的生成,更没有任何科学道理。但是,在全砀山县以至河南,山东、江苏周边。这里地表最高达54.8米,比别处高出10余米,却是不争的事实。更为新奇的是:在2002年,砀山县在一次公路施工时,意外的发掘出汉代紫檀棺木,内敛一名衣着华贵,尸体完好而且栩栩如生的年轻女人,看其穿戴,却像王妃。如今,这具古尸珍藏于安徽省萧县博物馆。于是人们又有了新传说:这具女尸就是当年一泡尿镇住大山生成的刘邦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