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宿州沧海桑田七千年之 600年时村老街(110)

(2013-08-08 19:22:19)
宿州沧海桑田七千年之 <wbr>600年时村老街(110)

宿州沧海桑田七千年之 <wbr>600年时村老街(110)

宿州沧海桑田七千年之 <wbr>600年时村老街(110)

时村老街

时村老街很有名,位于时村新街的东头,两条东西街,两条南北街,呈“井”字状,因此人称“井字街”,或“棋盘街”。

时村老街建于清朝初年,占地3万平方米,据当地老年人说,街道很讲究,设计精巧,布局合理,街道有四门,门前有吊桥;街内有四个牌坊,三个旗杆,牌坊立在街的两头,东西各两个,旗杆立在北街与东街,北街两个,东街一个。老街从清初开始繁华,一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连续了三百多年。

时村老街的房屋很整齐,街道不宽,约有十米左右,青石铺地,两边房屋为木结构,雕梁画栋,典型的明清建筑。老人们说,以前这里是物品贸易中心,方圆百里的商人集结这里,每到逢集,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商品琳琅满目。

老街的人丁兴旺,主要有“丁”、“马”两大姓,有“南丁北马”之说。但时村的形成却主要为“时”姓。《宿州志》载:明朝天启年间,山西来了一位姓时的移民,见这里水质清澈,芦苇荡漾,水泽中岛屿迭起,鱼虾颇丰,富有小岛渔家情趣,便在高滩上居住下来,终日以捕鱼为生,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这种生活使得胡、吴、郑、程四姓很羡慕,他们便相继迁居高滩上,与时姓为伴,捕鱼接网。渔业不断的兴旺,生活不断富裕,人口也渐渐地多起来。于是人们又看中了这里的肥沃土地,他们在高滩上开始开垦荒地,发展农业。久而久之,这里变成了村庄。由于时姓居住较早,便呼之为“时家村”,简称为“时村”。这是时村的真实来历。

老街的来历要比时村的来历丰富的多,这里有段传奇故事:清朝初年,东海有八个盐商,乘朝廷动荡,无暇顾及之机,私自占领了盐的供应部门“滩司”,人称“八滩司”。在我国古代,盐的贩运是非常重要的部门,属朝廷控制,严禁私盐买卖。东海沿岸有八个盐滩被占,严重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及朝廷的经济收入,为此朝廷贴下皇榜:谁能收复八滩,封谁为“八滩司”总兵。

皇榜一下,惊动了时村的两个英雄,二人是胞兄弟,一个是马大,一个是马二。二人自幼习武,武功高强,马大使一根虎威钢鞭,马二使一对黑虎铜锤,皆有万夫不挡之勇。这天二人揭了皇榜,被旗牌官带到金殿。康熙帝亲封征东正副先锋,马大为正先锋,马二为副先锋。二人领兵到了东海,布好阵。盐贩领头的为何其龙果东、何其龙果西、何其龙果南、何其龙果北兄弟四个,一律白盔白甲,手使长枪。第一个回合,马二出马,锤打何其龙果南北二兄弟;第二回合,何其龙果东、何其龙果西双战马大,两杆枪如出水的蛟龙,上下翻飞。马大毫无惧色,抖擞精神,越战越勇,一条刚鞭,神出鬼没,如怪蟒出洞,最后一鞭致何其龙果东西于死地。

马氏兄弟收复盐滩,为朝廷扫清障碍,朝廷设八滩司,封马氏兄弟为总兵,统领八滩司,朝廷拨银两到时村盖总兵府第,为马氏兄弟立牌坊,从而奠定了时村老街的基础。清光绪年间,山西生意人,来这里做生意,他们设店面,盖房屋,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老街。据当地老人说,当时府第非常宏观,分有四门,每门都有吊桥,直到日伪时期,汉奸胡泽普占领时村时,牌坊和旗杆被日本人破坏了一部分,到了“文革”时代这一切完全消失。  

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老街的辉煌慢慢地消失了,现在只乘下店面120间,正厅21间,厢房70间,经岁月的流失,风雨的侵蚀,屋顶瓦缝里长满了野草,屋脊洼坑不平,有些地方已漏了雨;墙上斑驳陆离,走廊的柱子也已开始腐烂。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时村老街正向现代潮流转变,中间有个别房间已改变了原来的结构,有些房间正被人为的破坏,有些则无人管理,任其风雨侵蚀。一条完好的商业街,败落到如此地步,让人看着着实心痛,有种“衰草枯杨无限情”之感,希望有关部门能救救时村老街,千万不能让清代内地商业集镇活标本在宿州消失。

                                       (赵汗青 编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