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沧海桑田七千年之偃王堆的传说 (109)

标签:
宿州古迹部分部落多年 |

偃王堆的传说
偃王堆位于褚兰镇桂山村东约五华里处。这里三面环山,树林茂密,环境幽雅,居中凸出一片约10亩大小的丘阜地,在这块土地上,随处可见古陶器片,有灰沙陶、泥质陶等,颜色有红色也有褐色,纹饰大多素面,有绳纹、方格纹。陶器种类有:鼎、罐、豆、盆等,说明他是一块古遗址,地方人叫偃王堆。其后有一道水,古称偃王河,现已沦为草沟,不为人们所重视。1988年春,当地人兴修水利,对偃王河故道进行疏浚,加深两米,挖出青铜器五件,并送安徽省历史博物馆鉴定,1988年8月27日,《安徽日报》登出鉴定结果为:“五件青铜器,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鬲两件,鼎、簋、彝各一件,器造型凝重,铸工精细,花纹精美,风格高古。……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器物”。
经查史籍,这里原为徐国之域。徐国史称徐方、徐戎、徐来。徐是伯益的后裔,东夷族的一支,自古以来人们就在这里生息发展,直到泗水流域,约在商代建立国家,为徐国。《史记》176页载“大徐城在泗水州徐城县上北三十里,古徐国也”,《左传》昭公元年记载:“虞有三苗,夏有观、扈,商有先、邳,周有徐、偃”,以此可知徐、偃国是与西周三足鼎立的东方大国。《史记》175页记载“徐偃王作乱”,是西周建国初年,徐与奄两国积极参加反对西周的战争,为此周公曾率兵东征达三年之久。《周礼》的《雍氏注》说:“伯禽以王师攻徐戎”,伯禽即周公之长子,他们父子对东夷国虽然进行了多年战争,但始终没把东夷征服,足见东夷各国的强盛。《后汉书东夷族传》载:“徐夷乃率九夷(淮泗一带各部族)以伐宗周,西至河上。周穆王畏其方族,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进里,行仁义,陆地而朝三十六国。直到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3年),吴王阖闾二年灭徐。”
可见徐国从部落发展到徐偃王,在当时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这里的偃王堆可能就是徐国的一部分。所以在2500年后的今天,人们还一直流传着偃王堆、偃王河。从出土的青铜器上说明,这里是徐国的重要的地方,应为人们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