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宿州沧海桑田七千年之七姊妹商店的传奇(71)

(2013-06-18 20:09:20)
标签:

汗青

楷模

文化

宿州沧海桑田七千年之七姊妹商店的传奇(71)

七姊妹商店的传奇

 

宿州市中山街与淮海路交叉处的东南角上,有一著名商店,人称七姊妹商店。七姊妹商店名字听起来很觉新鲜,她的背后说起来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呢。

解放前,宿州有一户周姓人家,家里非常穷,一家人靠卖豆腐为生。一天,周生在自己的老房子里无意中挖到了几坛金子,从此发了家。周生天生聪明颖慧,先在外地开布庄,后办工厂,挣得了万贯家业,最后在宿州老家买田置地,连娶了七房姨太太。这周生是生意人,俗话说“商人重利轻离别”,周生经常外出打理生意,多则三年五载,少则一年半载,不能回家。这样一来,他的七房姨太太就成了无王的蜂了,成天游手好闲,惹事生非,闹得家里鸡犬不宁。为稳住她们,周生想了个办法,便在古汴河堤上,开了家布庄,周生亲自命名为“七姊妹布庄”。这便是七姊妹商店前身。此系传说,只共人们茶余饭后消遣,并无考稽,更无任何根据。

真实的七姊妹商店旧址,解放前为淮海布庄。淮海布庄门西有个荞麦楼子。淮海布装在解放前也是很有名的,它是宿州旧时最主要的商店之一。淮海布庄之所以出名,不在它本身的大小,而是因为它门西的荞麦楼子。荞麦楼子本不起眼,只是三层小木楼,结构很平常,它为什么会出名呢?这得从解放前的一次大水说起:清朝末年,宿州发了次百年罕见的大水,农民的庄稼颗粒无收。大水过后,有个姓许的商人,从外地搞来许多荞麦种子,卖给农民种,结果那年荞麦十分丰收,商人又收荞麦到外地去卖,一箭双雕,商人发了大财,便在此建了座小木楼,自称“荞麦楼子”。荞麦楼子因此出名,淮海布庄就在隔壁,一提到荞麦楼子人们便想到了淮海布庄,因此淮海布庄从此也名扬百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展公私合营,淮海布庄交由公家经营,归供销社领导。供销社为了争红旗,派了七个小姊妹当营业员,她们工作认真,业绩突出,堪称当时之楷模,为了表彰她们,激励其他人,人们就此命名为“七姊妹商店”。

如今,七姊妹商店已不复存在,被东风商场所代替。姊妹商店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

(赵汗青 编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