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宿州 沧海桑田七千年之美丽的村庄王海孜(63)

(2013-05-18 15:28:24)
标签:

王海孜

文化

宿州 <wbr>沧海桑田七千年之美丽的村庄王海孜(63)

美丽的村庄王海孜

 

王海孜是个美丽的村庄,隶属于墉桥区支河乡路湖村,有90户人家,488口人。王海孜的形成同路湖差不多,原先是陴湖的湖底,后来陴湖湖水下降,形成许多小湖。海子的意思就是小湖。明朝初期,山西王姓移民来到此地,见这里水草丰美,土地肥沃,便在这里定居,久而久之,形成村庄。因为人们围“海”居住,以王姓为先,因此人们便把它叫做王海子,后来改成了“王海孜”。

王海孜还有另种传说:东汉时,有个大将叫冯异,原先是个卖豆腐的。有一天,光武帝刘秀打了败仗,狼狈逃难,来到这里,又渴又饿又累。冯异出于善心,舀碗豆腐脑给他喝。刘秀非常感激,见冯异生得仪表堂堂,气宇轩昂,又有一身的好武艺,便把冯异收为偏将。冯异娘俩过日子,家里也没什么财产,安排一下母亲,就跟刘秀走了。后来在战场上,冯异屡立战功,帮助刘秀打下了东汉的江山。刘秀坐了皇帝后,开始论功封赏大臣。冯异是个不愿多说话的人,尤其是功劳,更不愿去表。于是,刘秀在封完功臣后,独把冯异忘了。冯异既不去争功,也不去论赏,默默地离开朝廷,用独轮车推着母亲,带着新婚妻子,重操旧业。

过了一段时间,刘秀忽然想起要吃豆腐,又想起了冯异。让左右去传。左右回说,朝廷没有这个人。刘秀非常愕然,忙令近臣拿来官吏薄,查看冯异到底在哪儿。可查来查去怎也查不着。刘秀急了,赶忙去找同冯异交往较近的大臣,打探冯异去向。有人说冯异走了,又去卖豆腐。刘秀急忙带着卫士去找。等赶到冯异的家乡,好可怜,冯异连同他母亲、妻子饿死在荒野的一棵大树下,仅仅撇下一个不满三岁的儿子。刘秀非常后悔,封冯异为忠孝王,让他的儿子世代袭爵。他的儿子长大后,无意官场,便带着家小回到老家山西芮城。又过了几十年,冯异的孙子,有一支人,为了报答朝廷,征战来到安徽宿州。战争平息后,按朝廷封地住在今墉桥区支河乡路湖村北的寄庄子。庄子北面是他的粮仓,后来形成村庄,人称“仓村”。庄子南面,是一个大湖,当地人称海子,因为冯异的孙子是王爷,因此人称“王海子”。随着岁月流失,冯异的后代渐失官爵,尤其是到了唐朝,寄庄子已不复存在。冯异的后人发生了分裂,一部分回到了山西,一部分留了下来。留下来的一部分就在海子边住下来,久而久之,形成村落,人们便以王海子名之,后改成“王海孜”。

六七十年代的王海孜是这样的:村子是椭圆形的,村里无规则地横着十几处低矮的草房,有几条羊肠小道,通往各家各户,只有各家的门前才是块平整的场地。树木、野草是村里的特产,无论谁家的院里,都有合抱粗的大梧桐,院前院后是些古老的槐、榆、楸、柳等,其余的都被野草覆盖。村的四周有三道屏障:从内到外依次是壕沟、芦苇荡、梨园。壕沟很深,常年碧水长流,是1949年前防土匪用的,芦苇荡面积很大,像一条带子,紧紧地围在村子的周围,梨园紧靠芦苇荡,是村里的宝贝,人老几辈子留下的。再往外是: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其实都不是湖,而是村民的耕地,不知为什么村民都称它们为湖。

现在的王海孜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低矮的草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楼堂瓦社;弯曲的小路不见了,网状的织着几条笔直的水泥路;古老的槐、榆、楸、柳不见了,成行地排着方块杨……

(赵汗青 编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