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8 《垓下之战》之 杀出重围

(2011-01-15 16:27:49)
标签:

项羽

汉军

楚军

垓下之战

军事

/趙汗青

 

杀出重围

血色黄昏,天空下雪。

杀人太多,苍天也在大哭!

汉骑集群纵马狂追,践踏楚卒。垓下平原成了一个巨大无匹的屠宰场!从垓下城北的洨河到银山、金山到三山(今安徽灵璧南境散楚山)几十里的原野上密密麻麻摆满了尸体,血与雪水相混,淡红横流于野。

《易经》坤卦: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易经. 象》曰:龙战于野 ,其道穷也。

不知易经中的这两句话是否就是专为英雄项羽说的?到如此,可以说项羽的霸王天下已经破裂毁灭,穷途末路。

兵者,凶,不吉。战争乃力库,以其力大,扭断时代,锤击民族,以其大力使人集体发疯,集体变态。战争乃洪流,冲刷历史河床上沉积千年的腐秽渣滓,冲洗人体血管壁上沉积万年的泡肉网脂。战争乃中性,善者以其为善,恶者以其为恶。战争乃咄咄怪事,八十万楚汉青壮兵卒,不远万里,来到垓下,难道就为了割肉放血?

……

 

 

项羽催动座下乌骓马,挥着万人敌 继续向敌丛中冲杀过去。他深知,在这个严重关头,主帅的意志就是全军的号令,他主帅的马首所瞻就成为全军突击的方向。他自己冲向哪里,全军就会跟上来和他一块儿冲锋、博杀。他腾云般地冲进敌阵,被马蹄掀起的泥土尘埃四处飞溅。突然四、五条铁槊一齐向他搠来。他用万人敌 奋力一格,就势把铁槊揿压在地上,只听得格嘣 两声,两条铁槊齐齐地折断了,还有一条也因为受到的压力过重,猛然脱手堕地---

他看见满面泥泞的汉将拎起半根铁槊,还有空着双手的,一齐拨转坐骑逃走。

项羽乘势飞追上去,季布、桓楚、虞子期、薛公、朱鸡石几名将军紧紧护卫在他左右侧。季布挥舞长枪,一有机会,就腾出手来,彀弓搭矢,连连把敌骑射下马来。那边季布骤马上前,补上一槊,把坠马的汉军牢牢地钉在地面上。当他抽出带血的槊尖时,这边钟离昧早已舞着长枪,迎着好斗的敌骑厮杀起来了。

他们这一帅二将好象从重霄之上穿入阵云的飞将军,以掣电走雷的速度,急驰飞奔,远的箭射,近的槊打枪挑,长刀斫杀,一连杀死了十多名汉将,逼退了其余的汉军,霎时间再一次把他们的万丈气焰压了下去。

他们发挥了战将们在一场肉搏战中能够发挥的最高效能。

汉军在汉将的逼迫下,要退回去也是死,只好拼格斗,反正进退都是死了。双方喊杀声震天四起,展开着势不两立的剧烈的决战。

楚军士兵们不但用双手、用兵刃和汉军搏斗,他们还利用骤马疾冲的冲刺力,冲击汉军,把他们连人带马一下就挤坠沟里。这是一种简单有效、因地制宜的搏杀方式。有的楚军因为去势过猛,勒不坐骑,自己和被他冲撞着的汉军一起坠沟;也有的汉军有所准备,乖巧地把马头一拎,躲闪过楚兵的冲刺,反而转身到池背后,借他疾冲时留不位马蹄之势,轻轻一挤,就把他挤入沟中。

楚军人数越来越少了。

楚军在人数上已居绝对的劣势,他们好象落入陷阱中的困兽般勇猛搏斗着。他们被优势的汉军切成一段段、一块块,再也没法把残存的力量集合起来。他们就几个围成一团,背靠着背,和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汉军战斗着。他们的衣甲上已经溅满了自己和敌人的鲜血,有的受了七八处、十多处的创伤,血从创口里涌出来也腾不出手来包扎一下,有的兵刃已经残缺不全。面临着如此迫近的死亡,他们还是毫不惧色地为了保护自己、掩护战友突围,为了保卫这个面临生死关头的楚国而战斗。有时他们一刀把汉军砍死在地上,一枪把汉军挑下马来,就欢呼一声,表示他已经捞回本钱,死而无憾了。

项羽选择了敌阵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垓下平原偏右、人马比较疏薄的阵地中冲过去。季布在几个使用盾牌斫刀的亲兵掩护下,挽起大弓,瞄准汉军前队的将官就射。

季布的弓箭十拿九稳,他一连射倒二、三名汉将,然后发一声喊,趁汉军混乱退却的机会向正北方向冲去。

这应当是最后一次冲击了,看来不但在这个局部,这次垓下之战全局的胜负都将决定于这一次冲击。

他们的决心下得如此之大,他们的勇气鼓得如此之足,哪怕汉军阵地是用青铜铸成的,也要把它熔成铜汁。在战斗意志方面,他们的主帅项羽就是全军突出的表率。

项羽大声指挥着,他始终故意突出主帅的身份,希望把更多的敌人吸引到他身边来。还有他的坐骑,是一匹名叫乌骓的久经战阵的黑马嘶鸣着,马身上也披着铁甲,大腿以下也有甲叶保护,只有腿弯处才露出一段乌色发亮的皮毛,不致妨碍它的自由驰骋。一名亲兵掌着绣上了 字,黑底白字的大旗。另外有六名亲兵紧紧护定他,他们紧跟着项羽突阵前进。乌骓马飞奔腾踔,扬起满天泥雪,马蹄下面似乎激发出阵阵风雷,把他们这队人平空托在半空中,象一把千淬百炼的匕首猛然扎进汉军阵地。

还有几千名楚军在钟离昧、季布、桓楚、虞子期、薛公、朱鸡石等几名将领的率领下,都跟随着主帅项羽矫若游龙地搅入汉军的阵云深处。 字大旗飞到哪里,这些勇将锐卒就杀到哪里。在紧张惨烈的突阵中,在惊风骇浪之间,大旗一会儿低沉下去,有时沉到完全看不见的程度,人们的心也跟着沉下去。忽然它又露出面来,与许多五颜六色的汉军军旗搅在一起,相互升降低昂,人们兴奋起来。接着 字大旗更高地举了起来,敌方的军旗纷纷被刷下去,好象一张锦帆驾驶着一叶轻舟顺风前进,把周围的波浪撇向两边。人们的心就更加振奋了。他们挥戈挺刃,卷舞着刀盾,直薄汉军的心膂之地,给了它致命的一击。

正面的汉军挡不住楚军的锋芒,就采用旁敲侧击的战术。他们从正面退却,却几次三番地拦腰冲上来,企图把楚军割成几段,他们的战术部分地成功了,把个别的小队楚军拦截在大流以外。于是这里那里都形成小范围的各自为战。一些流动的圈子在阵云深处挤来挤去,从激烈的动荡进入静止状态,有时静止片刻以后,又重新振荡起来,表明有些战士已经陷入重围,在受到致命的重伤后,还在作着最后的格斗,不到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决不罢休。

大队楚军已经透过几层汉军,一直贯穿到敌阵的后方。忽然发现有一部分自己人受围,他们又回过头来,一阵搏杀驱散,把受围的战士从重围中救出来。

紧跟着项羽一起突阵的几名亲兵转瞬间被一强劲的汉军截留住,包围起来。项羽错眼不见,就失去他们,他立刻飞马回来。这时,他的眼睛和喉咙里都冒出火来,他只见在汉军的包围中,两名护卫大旗的亲兵被砍倒在地上,还有一名叫怀楚的亲兵也被敌人用套索扯住捆绑去了。

套索也称为软索 ,是韩信从北方游牧民那儿学来的一项绝技。原来只用以套马,数十步内外,一条软索抛出去,软索上端的活结就能把疾驰中的马匹套住,百发百中。现在韩信把这项绝技融会贯通发展成为骑战中的有效战术。套索上系着铁钩,作战时,从马上飞出套索,只要铁钩钩住敌方步骑的衣甲皮肉,顺手一扯,就可以把他活捉过来。由此可见古人的伟大之处。

项羽不愧为久经战阵的英雄,他一看飞索抛来,毫不犹豫地丢下手里的万人敌 ,从腰间拔出宝剑,迎空一挥,就把套索割断。接着是几名汉将一齐上前围住项羽,几根套索好象几条张牙舞爪的恶龙从天空飞来。项羽奋起神威,挥剑四舞,只见剑影熠熠,寒光闪闪,把所有的套索一齐砍断在地下。一名汉将不识高瓜,挺起一支长矛奔前杀来,没料到乌骓马象一阵旋风似地卷扑到他的身边,他来不及把长矛掣回来,保护自己,项羽已抢过他的马头,巨剑一挥,把他斜斜地劈死在马上。发慌的马驮着他的半边尸体在战阵中乱闯。其余的汉兵,看见项羽如此英勇,发一声喊,转身就走。项羽的亲兵们就势上去救出怀楚,拾起项羽的长刀,赶散残余的敌军,这队人马又和大队汇合在一起。

楚军的这条长龙有时是直线前进,有时则象刚才发生的插曲那样,又是迂回曲折地行进着,有时受到几方面汉军的围攻,又要分头厮杀,暂时变成不规则的队形。但是他们向前突进的总的目标没有改变。 字大旗成为他们的鷁首,为他们这支舰队指明航向,破浪前进。密集的汉军成为他们的目标,哪里有死战不退的汉军,他们就扑到哪里去加以痛歼。

韩信精心布置的十面埋伏阵地,在项羽这一阵摇山撼海的攻击下,似乎已濒于被撕破的可能。

突阵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要求达到的目的是借此引起敌方的大溃退、大混乱,从而达到突围出去的目的。楚军凭着超人的勇气,付出重大的代价,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前后驰突,杀退了层围攻的汉军,使他们无法保持原来的队形,使他们丢下大量人马的尸体、兵器、折断的旗杆、撕裂了旗面的军旗,纷纷从原阵地上后退。似乎只消再加上一点压力,就可以造成敌方的大溃退、大混乱。

可是到了此时,楚军自己也已到了三鼓而竭 的衰弱程度。在一场战争中,战土们的主观能动性固然很重要,但是客观力量的对比仍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这次突阵而论,楚军虽然高度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但在力量对比上绝对处于劣势,人太少了!

    汉军士气旺盛,作战也同样是非常勇猛的。楚军业已用完了全身的力量,到达高峰的最后一级阶梯时,只有瘫痪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