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的少年
(2012-11-08 19:03:13)
标签:
杂谈 |
内刊约稿,匆匆忙忙写了一篇居然也写到3000字。关于2012,我还有更多想说的,因为是稿子,所以去掉了很多阴暗面~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活。于是我想到了我们每一个人人都是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与其被迫的不情愿的接受别人推给你的一切,不如心怀感恩,把每一件事都当做磨练自己的磨刀石。
我遇到很多人
有一个70多岁的老头,因为我教他用网银而结缘。他和我同姓,因此又多了几份亲切。他几乎是我见过最好学的老人家了。他家离我们单位很近,他办不办业务都会过来找我。每次来他都带着小本子,向我请教各种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在我们眼里是幼稚又好笑,我还是会认真的告诉他,怎么复制粘贴。怎么从网上下载歌曲,怎么用网银付款……有一次问道一个我没接触过的问题,他特高兴:“我终于超越你啦!”我忍俊不禁,快乐的想象着我老去的那一天,会不会也如他这般渴望新知。
曾经遇到过一个老太太,办完业务忘了把随身携带的手提袋拿走。我看到了随手把它收起来。等到下午的时候她来到单位,看到我就问,“姑娘,有没有看到我的袋子?”在核对确认无误后,我把袋子换给她,嘱咐她以后一定要小心。她做出了一件让我终身难忘的事情,那就是从袋子里的几张十块人民币中抽出两张,对我说,姑娘,你是好人,拿去买瓜子吧。周围的人也都跟着笑起来,我脸红了,推了半天,才把钱收回去。很简单的一件事,让我觉得人生真美好。
有一天,一个中年男子来办业务,不知道为什么就和柜员吵起来,后来才知道,这名男子是替母亲来办,可是这项业务必须要本人亲自签字。男子就大闹起来,还坐在柜台前,扬言不解决就不让后面的人办业务。无奈我们只有把他请到贵宾室。他依然大吵大闹,除了拿投诉威胁,还说你们银行怎么就这么死板之类的种种咒骂的话语。最终我们屈服了,用单位的车拉着他去他家看着他母亲签字。而他口中病重卧床的母亲,正在抱着孙子在小区里溜达。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很可笑。他们年龄不大不小,也做到了一个不算小的职位,拥有不多也不算少的资产,用个不太精确的词来形容就是“中产”,有教师、军人、城管、会计、销售、工程师、证券分析师、自由撰稿人、电视台记者……几乎涵盖了所有我能想到的领域。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高调,喜欢炫耀,有强烈的诉说欲,希望听到别人的恭维。这类人常常在我们面前吹嘘他在某某银行有多少资产,某某理财师怎样卑躬屈膝为他服务,他一个电话多大的领导都出来接见……
史铁生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我记在了心里。我试着尽量苛求自己,但不再高标准要求别人。我应该把每一个可以接触到的人当做朋友:白发苍苍的老人我要耐心讲解,目不识丁的老汉我亲自代劳,喜欢唠叨的阿姨要不厌其烦,趾高气昂的贵妇也要毫不计较,就连虚荣自大的小老板们,我都要把他们当做一个需要夸奖的孩子,给予他赞美。曾经一面之缘的老奶奶,再见面都能亲昵的喊出我的名字让我无比感动;但是同样,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骂骂咧咧的人也不会再让我生气。
我曾经彷徨失措
第一次和客户起冲突让我至今难忘,以至于后来我常常把它当做我职场的转折点,我心中的一座里程碑。做这份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刚开始的时候心理上有股挥之不去的优越感总是在作怪。尽管我常常提醒自己,处在一个服务行业的窗口,应该耐心和善,可是脾气上来的时候总也无法控制。因为着急和客户起了冲突,看到满大厅的人都把目光投向我的时候,我瞬间觉得,完了,这简直就是我人生中的污点。就像一张白纸被人涂了无数个黑点一样。甚至在这件事发生后的很多天里,我都闷闷不乐,不断问自己:怎么会这样?
突然有一天,当我站在寒风中等待一辆许久才到来的公交上时,那位年轻的司机给我上了让我终身难忘的一课。等久的人们看到姗姗来迟的车立马像饿狼捕食般冲上去,全然没了谦让。而司机站起来耐心的指挥,不要急,不要急,我会当你们都上来了再开车……就是这么普通的一个场景,让我的心结一下解开了。原来我一直都都只是把工作当成了工作,对待别人也只是应付公事的敷衍,而没有向朋友一样敞开心扉。
当我接受了我的现在,我也开始为自己出谋划策。怎样才能在千篇一律的工作中每天进步一点成了我不变的追求。每天躺在床上的时候我就开始审视自己,今天对老人够不够热情,客户提出的问题有没有解决,对某个无理取闹的客户为何心生反感……可是时间长了,我发现自己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为什么无数次说服自己应该恪守的准则,却总是因为各种原因一再搁浅?是我的内心不够强大,还是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的变数让我措手不及?
好友曾经劝过我:人生没有苦难,只有经历。好多事,你要觉得累,那就真累,你要不当回事,也就不那么回事了。生活苦不苦,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看。自己喜欢,便不是苦,而是带着汗水的甜。我又想到了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心态。社会这个大染缸能够带给我们的,除了逐渐老去的容颜,就是一颗珍贵的平常心。经历过风风雨雨,才能从容优雅。对待他人也是如此,你开心快乐,他便还你真诚温暖;你悲伤忧郁,必将收获阴暗凄凉。
光怪陆离的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群。作为大堂经理,每天面对那么多千奇百怪,素质参差不齐的人,我都会说服自己微笑微笑。可是还是会因为一些事情有所争执。我笑话自己是个苦行僧,修行还远远不够。这个时候我突然觉得这个岗位真的就是大千世界的一扇窗,从这扇窗里,我看到了性格而异的人们,也看到了不断前行的自己。
我内心依旧温暖
工作以后耳边充满了自己和他人的抱怨,薪水太低、压力太大、还常常加班……随便的一个借口,都能浪费我们许多口水。你常常抱怨自己的工作环境压抑,却不知道有很多人承受着比你重几百几千倍的压力依然每天精神饱满;你说你偶尔一次的加班很心烦,却看不到很多人只有通过透支生命才能获得一丝丝成功的希望;你说你挣得太少花的太多,却忘了有多少人穷的还一顿午餐都吃不起。这个浮躁的社会除了让我们一天天长大,还让我们学会了自私,抱怨,嫉妒和尖酸刻薄。
台湾作家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提到一个观念“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过来。听起来玄之又玄,我却总喜欢拿它来激励自己。希望在这个物质而有让人没有归属感的社会里,我能通过自己的微博之力,让我身边的小宇宙充满阳光、喜悦和爱。修行自己的心灵,也尽量将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作服务行业久了,心智也一天天成熟。年轻时特有的光芒便慢慢收敛,锐气也一点点减少。遇见了很多人,也明白了一个人的气质终究是与年龄、性别、家庭条件无关,而是取决于你的教养和是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我时时告诫自己,趁着年轻,大胆地走出去,去迎接风霜雨雪的洗礼,练就一颗忍耐、豁达、睿智的心,幸福才会来。
曾听到过许多人的先进事迹,也亲眼目睹过不少人对待工作殚精竭虑,我深深感到不安。我与他人之间存在太多的差距。而付出太少,要求太多才是我们烦恼的原因。事不关己也要多一点关心,素昧平生也要多一点真诚,才会让对不管自己的事多说一句,对素未平生的人多一点真诚,或许才能向台湾老电影《老莫的第二个春天》说的一样,“我始终相信我的生命是还未发生的奇迹,正如再冷的冬天,阳光依旧有一丝暖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