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張學良身邊三十年
(15)日據時的東北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僅用了七小時就占領了瀋陽,並迅速占領了東三省各地,其中以黑龍江及錦州反抗激烈,但至1931年11月東北軍的據守基地已全部失守,殘餘部隊只能以游擊戰方式在大山中戰鬥,許多村民不願被日本人占領,紛紛上山做回鬍子的買賣,開始土匪橫行在東北各山區中與日本對抗,可憐的還是老百姓,成為日本對華戰爭中的廉價勞工,此時山東天災飢荒,為求生存山東250萬人民前往東北做役工換取溫飽,日本人更加得意佔領東北以中國的資源及勞力攻打全中國及亞洲的計畫。而那時中國政府仍寄望談判桌上拿回失地,張學良的東北軍在關內仍打著內戰不得出關,此時張學良痛苦萬分,
1931年12月16日張學良請辭陸海空軍副司令職,少帥之名至此終結。
1932年1月3日錦州失陷,東北軍已被日本打敗在東三省內,老百姓對於長年的戰亂已麻木以對,民間反抗仍有但日軍殘酷的手法讓老百姓心生畏懼久了也沒人反抗了,三四個日軍管理中國百人的現象,讓日本人認為中國人不敢反抗的心態更加劇烈,開始計畫入關佔領天津,並計畫將東北扶植清朝後人恢復執政,讓日本的侵略有了自我說詞的合理性,開始對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遊說復帝,並將其接至東北。
1932年3月1日日本政府將東三省成立了滿州國,並由當年奉天政府的張景惠以東北政務委員會名義,宣布滿州國建國宣言,聲稱及日與中華民國斷絕關係,創設滿蒙新國。
1932年7月湯玉麟棄守熱河逃往天津,這一連串的老東北軍變節讓張學良倍感痛心,再加上1932年5月國際調查團提出前往東北了解東三省日本佔領事件,但與滿州國溥儀等人接觸後,9月在北平說出國際共營的論調偏袒日本,讓中國完全失去了主權的立場,引起全國人民憤慨,東北軍要求張學良抗日的聲音更高了,但此時的張學良也因為煙毒前往英國治病,這一去半年也讓他看到歐美民主政治下的社會是如何進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