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文化收藏中国画孙书正 |
分类: 砚边絮语 |
山居图 (1994年作)
【观旧作所感】
今天在工作室整理画作中翻出一幅留存至今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学习国画早期的唯独一幅山水临作《山居图》挂轴,款识书法为本土书家周国亮所题。记得那年因原所在的企业单位效益不好,便辞职南下深圳打工,在深圳刚呆了半年,工作和生活才稍有点起色和适应,无奈家中上有年迈的二老,下有三个刚上学的孩子,妻子又生病便匆匆辞职回家了,后又被当地一企业老总聘请从事财务一职。那时在企业白天上班,习画时间大都是在晚上,每夜常常都是凌晨后才去睡觉。那个年代生活在乡下,经济物质条件上都很贫乏加上又缺少名师指导,学画可不像现在只要能想要看到的画册和学习资料都会应有尽有,加上网络媒体信息发达和各种观摩学习的展览繁多。那时手头上能临习的范本很少,报纸副刊国画黑白插图、连环画,凡是能看到的都去临摹,学的很杂,不系统专一,山水花鸟人物啥都画。记得此作是当时从一画友处借来的现已故的安徽著名画家裴家同的一本画集中临其新安画派名家汪釆白的一幅山水临作基础上我再次照图临写而成。此作曾参加过地方展览,后又在《美术报》上刊登。
(附局部)
回顾3O年来的学画之路,一路上跌跌撞撞,其中的艰辛曲折唯己自知。从当初的工细小写意入手到现在的大写意转变,都是在一种今天将否认昨天,而明天又在否认今天的循环往复中去不断的修为提升完善自我的。
附局部
回想当年在深圳与我在一起的那些工友们,守下来的人现都是身价不菲的商界老板,而我仍然还是一个并不富有的职业画家。而选择绘画我是无怨无悔的,为了艺术上的追求专一我曾几度放弃了好多能谋生的职业,这些年来独守清贫,耐住寂寞,只顾耕耘不问收获。深知在艺术追求中,应不急不躁,不走捷径,不急功近利。要以坦荡的胸怀,纯真的心理,上下求索的精神去攀登艺术高峰。即使在艺术上成不了什么气候,但可求得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理上的平衡。
因为艺术对真的艺者是一种信仰。
2021年7月30日随感于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