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季进补要略

(2009-08-20 17:28:36)
标签:

保健

养生

要略

少辛

多酸

东北

健康

分类: 酒文化
  今年8月23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差增大,昼暖夜凉。在东北,虽然白天“秋老虎”还是很“毒”,但晚上将凉意渐浓。东北由于气候寒冷,因此一直沿袭着大鱼大肉抗严寒的饮食习惯。一提到进补就会想到鸡汤、狗肉、牛羊肉等诸多肉类“美食”,再放上人参、枸杞等补品,吃多了人就会流鼻血,补过了“火”。实际上,肉类进补方式也不是什么季节都适合。

  中医讲究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从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益寿延年的目的。近一段时间,一直持续的高温天气,人们多感到口渴,食欲不振,贪凉饮冷在所难免,夜深时刻街头巷尾烧烤大排档生意红火,这种气候及生活习惯很容易导致人们阳气外耗,脾胃虚弱。进入秋季后,天高气爽,空气干燥,从炎夏转入凉秋,人体感觉比较舒服,胃口和精神也得到了改善。自古以来,秋季是最佳的进补季节,专家建议今年秋季进补应该以健脾益气、润燥清肺为主。由于阳气不足、脾胃虚弱,首先在饮食上宜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保护颐养胃气。如过食寒凉之品或生冷、不洁瓜果,会引起腹泻、痢疾等。此外,饮食有节制益人,无节制则伤人。应注意饮食定时、定量,避免胃肠超负荷活动,以防损伤胃功能,造成消化不良或胃病。另外,秋天每餐进食宜简不宜繁。

  秋季进补应采取平补,那种把许多补药、补品,如人参、鹿茸等等集中突击食用,称之为“大补”的方法是很不可科学的,不但对健康无益,甚至可能进一步导致脾胃虚弱,损害身体。平补就是选用寒温之性不明显的平性滋补品,可选择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中医认为甘味食物有养脾、生津的功效,如红枣、山药、莲子等,可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胡萝卜、冬瓜、银耳、乳品、菌类、海带、紫菜以及豆类及豆制品等柔润之物,也可食用人参、沙参、麦冬、川贝、杏仁、胖大海、冬虫夏草等益气滋阴、宣肺化痰的保健中药制作的药膳。而深秋季节,人体精气开始封藏,进食补品易吸收藏纳,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此期间才可适当多吃鸡肉、牛肉、鱼肉以及大枣、莲子等。

  此外,秋季进补还强调少辛多酸。所谓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多酸”,以增强肝脏的功能,抵御过剩肺气的侵入。根据中医营养学原则,在秋季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此外,燥是秋季的主气,肺易被燥所伤。秋季以后,降雨少,空气干燥,易引起咽干、鼻燥、肤涩等“燥症”,故应多饮开水、淡茶、菜汤以及牛奶等,进补时还应当注意润补,即养阴、生津、润肺。采取平补、润补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养阴润肺的目的。补肺润燥,要多用芝麻、蜂蜜、莴笋、藕、百合、梨、柿、柑橘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一方面,可以直接补充人体的水分,以防止嘴唇开裂等气候干燥对人所产生的直接伤害。另一方面,通过这些食物或药物补养肺阴,防止因机体在肺阴虚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产生疾病。此外,饮食上还要注意不要过食油腻厚味,可多食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秋季养生除了以上饮食调养外,还需要注意衣食住行的卫生和情志的调节,有利于预防疾病,保障身体健康。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秋季天高风劲,地气清肃,使肺气收而气神敛。睡眠是人的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在秋季,人们应做到“早睡早起,与鸡俱兴”。也就是说要像鸡一样的早寐早醒。一般以晚上9至10时就寝,早晨6时起床为宜。这样收敛神气,可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秋季要避免熬夜,每晚要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使机体有较强的免疫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