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国保打卡】静升文庙(国7灵石后土庙(国6)晋祠庙(国6)壁心双面镂空石雕杂谈 |
分类: 华北补遗 |

(静升文庙的影壁)
将这三处“国保”合并在一篇内,是因为拢共也没拍了几张片子。静升文庙、灵石后土庙闭门维修,晋祠庙规模不大。
静升文庙(国7)
静升文庙挨着王家大院。据载,兴建于元,推测与王家大院基本同步。经明、清及民国年间多次维修,现存主要建筑为元、明。
从外观上看,近年也有过修葺。那天正赶上门口修路,刚刚下过雨,尽是泥泞,很难靠近。反正闭门,靠近也没法进门,只好作罢。


著名的文庙前的影壁(也的介绍称“午壁”),也就远远地拍了几片。



其影壁的精彩之处在于壁心的“鲤鱼跃龙门”双面镂空石雕,形象地图解了“鲤鱼跃龙门”的过程。高7米,宽10余米,龙门气势雄伟,已经跃上龙门的二龙飞舞腾跃,显首藏尾,鳞爪隐现于云雾之中;
其中一条龙张口泻水,直冲龙门中心。有一条鱼正冲向龙门,头已成龙,尾还是鱼,正在蜕变中,等待着最后一跃成龙。水中另外几尾鲤鱼逐波追浪,也在跃跃欲试。整个画面气势张扬,极富动感。

灵石后土庙(国6)

灵石后土庙也在静升村,也遇闭门维修。在周围转了一圈,维修的规模蛮大,朝外的建筑全是青砖新筑。
据记载, 元大德八年(1304年)重修,现多数建筑已毁,仅存献殿和正殿。庙内尚存明正德五年(1510年)碑、清乾隆四十六年(1718年)碑各一通,但字迹多已漫漶不清。







晋祠庙(国6)
晋祠庙在灵石县城东马和村北,闭门但没谢客,因为门口留有联系电话。这是所有掏“开门费”(叫“管理费”更合适些)最成功的一例。电话打通后,没多久就来人开门,并可以畅快地参观、拍摄。就思泉一个游客,专场。

据载,晋祠庙创建于元至正年间。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补修。



大门门楣上隐隐约约能看到“广寒宫”三字。弄不明白“广寒宫”与晋祠庙有何干系?在此向博友们求教。

从钟楼底下的拱形门出入。

献殿抱厅建筑面积81平方米,为正方形,8柱,顶部成八卦形。





正殿称“昭济圣母殿”,建筑面积为132平方米,斗拱粗放,塑像已毁,里头空空如也。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有关文献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