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国保打卡】天童寺(国6)千僧锅觉磐石罗汉像 |
分类: 浙赣偶得 |
(天童寺天王殿)
天童寺的名称来源于一段传说。西晋永康元年(300年),祖师义兴在附近开山修寺,虔诚诵读,感动了玉皇大帝。帝命太白金星化作童子下凡侍护,故寺名“天童”,山称
“太白”。
唐开元二十年(732年)建太白精舍;至德二年(757年)将精舍迁徙至今寺址;乾元二年(759年)赐名天童玲珑寺。唐、宋期间,几易寺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册定天童寺名。
该寺屡废屡建,现存建筑大都为明崇祯年间重建,清代重修。
现天童寺占地面积76400平方米,占地面积38800平方米。
整个建筑以山形成阶梯式布局,总体平面由南而北。
最希望有一片航拍图,一目了然。查找“天童寺”官网,告“暂停使用”。还好拍回讲解用的二维码,“扫一扫”打开,意外地发现了下面这张片子(以下还有几张片子也是来自“天童寺”官网。感谢原作者!)。
加上这张“游览图”,就OK了。
只是去年十月份到此,赶上部分建筑在维修。一些建筑的拍摄,未能找到合适的角度。
天童寺纵轴线上有,外万工池、七佛塔、内万工池、天王殿、佛殿、法堂(藏经楼)、先觉堂、罗汉堂等。
两侧配殿左右对称配置,有30余幢。
镜头主要对准纵轴线上建筑和构筑物,两侧不作为重点。随拍,呈上。
佛殿前的唐柏,树龄1200余年。因树形如狮,俗称“太白狮子柏”。
遥拍千佛塔。
路上乘公交,与一位天童寺的和尚并排而坐,聊了一回儿。他向思泉推荐了三件宝贝,说是值得一看。
其一,千僧锅(镬),铸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深1.07米,口缘直径2.36米,重约2000公斤。介绍上说,可容米2石,明代1石米大约92~94公斤,2石米也就是200公斤左右。有的介绍上说能容米1000斤,不知是如何算出来的?
其二,觉磐石,在藏经楼西南侧。清光绪年间从外空坠落的一块“陨石”。因所含的金属成分较高,用石头敲击发出叮叮的金属声。
哈哈!当时光留神碑上的篆书“觉磐”,拍了碑,石头没拍全。从网上下载一片补上。感谢原作者!
其三,罗汉像,据近代大书画家竹禅法师的画刻制。已经被玻璃框了起来,拍不好。从网上下载它的拓印件数幅,拼图呈上。
遇一僧人槌击云板,集众上课(抑或用餐)。
还拍到一座重檐方形碑亭。拉近,貌似存放了一座刻满佛像的石碑,不知是何物?因为围起来维修,不让靠近。游览图上没有标识,问“度娘”,也没找到答案。在此请教了解内情的博友,是否该叫“千佛碑”?
离天童寺不远的路旁还有一座古塔,称“少白塔”。另有一个很霸气的名称,“五佛镇蟒塔”(其中有一段传说,这里不赘。感兴趣者,只好麻烦您自己找“度娘”了)。
路上同座的那位和尚就是负责看管这座塔院的,属于“天童寺”的管理范畴。
自天童寺返宁波,邂逅一位来自台州的好心小伙子,见思泉年迈,主动用车带回城。
与他共进了一顿午餐,以表感谢。这一来节省了一个多小时的宝贵时间,让思泉得以回酒店午休,以饱满的精力继续下午的旅程。在此,再次谢谢他了!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有关文献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