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游(六十,大禹陵——几座碑、亭)
标签:
思泉的博客《会稽刻石》岣嵝碑窆石亭旅游 |
分类: 浙赣偶得 |
(岣嵝碑亭)
禹祠与禹庙之间,除“咸若亭”(参见《绍兴游(五十八,大禹陵——禹陵)》)外,还有不少碑、亭等景点,想说得清楚些,单列一集。

-
碑廊。近年所建,选取部分唐、明、清及现代重修禹陵、禹庙、祭祀大禹陵以及有关水利的碑刻几十余通。其中,著名的碑刻有秦始皇祭禹陵所留的《会稽刻石》、明成化年间所镌刻的《山会水则碑》、《戴琥水利碑》等,均弥足珍贵。“水利碑”,据说是最早的一块治水的图。

-
《会稽刻石》,俗称“李斯碑”,始刻于秦代。据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十一月,秦始皇东巡会稽时,祭大禹,登秦望山,眺南海,感叹之余,命宰相李斯撰文手书,刻于石上。李斯所写的这篇铭文《会稽刻石》,后来被司马迁载入《史记》,铭文内容与《史记》所载个别文字有所不同。
原碑已毁,现碑为清乾隆绍兴知府李亨特根据早期的拓本命高手摩刻,并以隶书书有题记三行。
-亭旁有一眼泉水,清凉甘洌,四季不涸。人们饮水思源,感谢大禹功大德盛,便用孔子的“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中的“菲饮”,名此泉,以纪念、缅怀大禹。
池内的动物石雕,是传说中名叫“天鼋白泽”的灵兽,是一种有鳞有脚有爪能飞能走的龙,出于东海善变的神异灵物,它具有神秘先知的本事,能降福泽祥,同时是王权的象征。——首次见到,录其介绍留记。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章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