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像)
禹祠位于大禹陵南侧,为姒氏(大禹后代)之宗祠。

-
禹祠是禹的第六代孙无余所建,后来作为供奉、祭祀大禹及其后代的宗祠。

-
禹祠坐东朝西,由前殿、后殿、曲廊组成,中有天井分隔。
祠内的建筑有前殿、后殿、放生池、曲廊和禹井亭等,几经兴废,现存的禹祠是1986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
前殿门匾“禹祠”,吴作人书。

-
两侧抱柱联:“削平水土穷沧海;畚鍤东南尽会稽”,出自唐代诗人李绅(772~846年)的《禹庙》诗。

-
前后殿内墙陈列绍兴姒氏世谱以及大禹治水传说的影雕。
姒姓少见(繁衍了四千余年,如今不足两千人),但据说禹陵附近的守陵村,大多姓“姒”。




-
后殿门前抱柱联:“峻德鸿勋,媲美前古;显谟伟烈,垂裕后昆”。

-
景区内有多尊大禹塑像,比较喜欢这尊,属于现代写实风格,感觉更接地气些。
-
从不同角度多拍了几片,只是光线太差,打了闪光也没拍好。尽管做了后期处理,仍不满意,也就这样了。

-
禹祠的右侧有一井,名曰“禹井”,相传为禹所凿。有亭名“禹井亭”,其楹联云:“德泽被万方,轨范昭百代”。

-
亭名“禹井亭”,其楹联云:“德泽被万方,轨范昭百代”。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40云:“(会稽)山东有湮井,去(禹)庙七里,深不见底,谓之禹井,云东游者多探其穴也。”(文字来源于度娘,没找原文核对,不一定准确)

-
来了一群秋游的幼儿园小朋友,清静的(之前仅思泉一个游客)禹祠顿时热闹了起来。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章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