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民大礼堂)
重庆的最后一天,山城笼罩在雾里。说老实话,这样的天气很影响游兴,但时间宝贵,仍不肯放过。
第一个节目,乘长江索道。清晨,同学领我们(包括一路仍与我们同行的一对老伴的同学)赶到长江南岸。已经九点多,能见度仍然不高。

-
去雾处理,效果不怎么样。

-
重庆的长江索道,已经运行近30年。它是全国城市中独有的景观,不仅是重庆市的“空中公交”,更是解读“重庆特色”与“山城外型”的独特体验地。

-
第一次乘坐,蛮有新鲜感。

-
索道上望山城景色。
水东门长江大桥——

-
湖广会馆。曾是计划内的游览点,因正维修不开放,只好放弃。在索道上鸟瞰,也算一个收获。

-
第二处,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成的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是重庆独具特色的标志建筑物之一。

-
建筑雄伟,色彩华丽,古雅明快,它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无疑是现代建筑的杰作。因之,入选了“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
因为建筑的成就,在大礼堂前的一侧塑有建筑师张家德(1913~1982年)的立像,底座上有其简介,这也不多见的。记得在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门口一侧有一座设计师梁思成先生的胸像(参见《早春二月上扬州(51)大明寺(五)——鉴真故里》),其他地方尚未见过。

-
第三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包括“重庆博物馆”),就在大礼堂的对面。本是思泉的最爱之一,然时间不允许,且各人的兴趣也不同,潦草地看了看,只能算来过。

-
参观的重点放在“壮丽三峡”常设展中的一部分,拍了一些片子,先上几片思泉感兴趣的雕塑。
三峡纤夫。

-
吟诵三峡的历代文人墨客。
展品众多,内容丰富。“概叙”嘛,暂且不赘。
中午,重庆同学的夫妇宴请我们几位。因为傍晚就要离开重庆,稍作休息后,就在酒店附近的洪崖洞景区游览。
-
据说洪崖洞拥有2300多年的历史。而“洪崖洞民俗风貌区”项目是2005年打造的“重庆市重点景观工程”。
-
景区集城市旅游景观、商务休闲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而闻名,并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沿崖而建。是游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的好去处(这一段是抄来的)。

-
项目丰富,目不暇接,也拍了几百张片子。还是上几张思泉感兴趣的雕塑。
这里曾有过江隘炮台。

-
重庆民俗雕塑。
吊脚楼。
-
剃头匠。

-
黄包车。

-
酒店附近高楼大厦底下藏了一处“国保”。

-
在“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的大题目下,被列为“国七”的达十余处,分布于重庆的南岸区、渝中区。可想而知,想将这些“国保”全都逛一遍,对于外地游客实在太难了。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