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公塔)
徐州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三天内走的地方不少,即使“概叙”,也得再来一篇才能基本交待清楚。
到了徐州不能不看望西楚霸王项羽,第三天清早直奔“戏马台”。
戏马台曾是徐州最负盛名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即今徐州),于城南的南山上观马戏马、演武和阅兵,“戏马台”因此得名。两千多年来,戏马台成为西楚霸王项羽的遗踪,历经了多次保护性的重修扩建。

-
“楚室生春”——

-
“拔山盖世”——

-
主要建筑有雄风殿。

-
殿前的两根蟠龙柱,是戏马台建筑群中留存的最古老的构件之一。因为珍贵,浑身上下用玻璃框裹了起来,这么个保护柱子的方法倒也不多见。

-
殿前立有西楚霸王项羽的石雕像。

-
戏马台台顶的重檐六角风云阁。

-
内竖台名碑石,高2米多,“戏马台”三字为明代莫与齐书,明代留存至今的旧物。

-
“戏马台”内还有不少纪念性建筑,戏马堂、鸿门宴以及项羽的系马桩和马槽等等,既然“概叙”,只好简单带过了——内容丰富,按思泉一贯的啰嗦写法,得十来集。

-
意外地发现“戏马台”周围的建筑群,竟是列为“国保”的“户部山古建筑群”——之前做的“功课”遗漏了。

-
之后,专程赶到“徐州博物馆”,是想重点观赏作为徐州旅游文化标志图案的S型玉龙佩。


-
看到的这几件玉佩与标志图案有异,据说其精品已经上调到“江苏省博”。好东西往往被更高一级的博物馆“调”走——地方博物馆的悲哀。

-
“徐州博物馆”的藏品还是蛮丰富的,毕竟是两汉文化的重地。只在里面逗留了一个半小时,未能尽兴。
金缕玉衣,已经是第二次见到。展出的全是仿制品。

-
“徐博”一侧还有一座复建的“乾隆行宫”。簇新的建筑和有点历史的“文保”碑。

-
逢大学生放假,购南下合适时间的卧铺票不易,巧遇一张退票,在徐州停留的时间只好比原计划缩短了一天。
徐州城西南侧的云龙湖、云龙山尽管去了,但靠两条腿,只能走了有限的几处。
云龙湖。

-
那里有座苏公塔(又名“金山塔”)。

-
不是古塔,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为纪念苏东坡在徐州当过一年多的领导作了不少好事而兴建的。

-
沿着云龙山西麓的步道前行,景点不多。
游览了季子挂剑台——

-
一段历史典故: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出使列国,在这里遇徐君。徐君喜欢季札的佩剑,但没敢说。而季札心知肚明,只是由于出使的过程还要用到,没送给徐。再回到此地时,徐君已经去世,于是将宝剑挂在徐君墓地的树上离去。历史上留下一段有情有义的佳话。——思泉按《史记·吴太伯世家》中的一段改写,不知准确否?啰嗦了,超过了“概续”的初衷。
大篆“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其意:延陵的季子没有忘记以前的承诺,卸下贵重的宝剑放在丘墓上。

-
石亭内竖一碑,上镌“季子挂剑图”。

-
-
最后一日,游览完“戏马台”、“户部山古建筑群”和“徐州博物馆”,稍事休息,又拖着疲惫的双腿,攀登云龙山——总想抓紧有限的时间多走一些景点。
自“徐州师范大学”附近的北门上山——

-
从“云龙山隧道”西口附近的西门下山——

-
喜欢这三字,与前面见过的“戏马台”出于同一个人的手笔。

-
无奈,大多景点遇维修,闭门谢客。疲惫的双腿更显沉重......

-
既然来了,难得的时光不能浪费。赶快下山去了“可廊”、“醉石亭”……

-
看望了苏东坡老先生和他当年喝醉后躺过的石床。“醉驾”犯法,“醉卧”不在法律管辖范围内,且因是名人而流传千古。

-
余兴未尽,就这样还拖着沉甸甸的双腿穿过云龙山隧道——

-
走到云龙山东麓的“彭园”,看望了寿达七百六十七岁的彭祖。时近18:00,彭园内的彭祖庙、彭祖祠等等遗迹均已关门谢客。

-
路过“东坡运动广场”,再次看望了苏老先生。“运动”前冠上“东坡”,是因为苏老先生的养生术也很高明,还是囿于此地与苏老先生有何干系?——找不到人深究。

-
整整三天的徐州游并未尽兴。当夜(7月15日),乘K字头列车告别徐州,次日清晨到家,结束了半个月疲惫(少有的)但愉快(毋庸置疑的)的自由(绝对的)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