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上扬州(22)天宁寺——历史和建筑

标签:
思泉的博客天宁寺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乾隆撰写的《南巡记》旅游 |
分类: 苏沪拾零 |

(天宁寺山门殿)
(中断许久,今起继续“上扬州”)
扬州天宁寺是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始建于何时?众说纷纭。
比较靠谱的说法:始建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以年号为名,初称“证圣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名“兴教院”;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重要的州府均有“天宁寺”,或新建,或旧寺更名,自此该寺改称“天宁禅寺”,沿袭至今。

-
抗战期间,寺沦为日寇兵营。之后年久失修,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已面目全非。八十年代起全面大修。大修后的天宁寺占地近12000平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华严阁以及配殿、两侧廊房近一百间。但,如今已经不再具备佛寺的功能,而用于佛教知识的普及,以及其他陈列。

-
天宁寺(包括了位于其北的重宁寺)入选为中国大运河遗产点。源于清代康、乾二帝南巡乘船沿运河南下,多次驻跸于此(参见《阳春二月上扬州(20)天宁寺——御码头和附近的“冶春诗社”》)。
上有“晋梵僧佛度跋陀罗初译华严经之地”句,正是历史上传播很久的关于尼泊尔僧人佛驮跋陀罗在扬州天宁寺翻译《华严经》事。
实际上这是一个谬传了一千多年的美丽误会:当时的“扬州”,指的是扬州刺史部所在地的建业,即如今的南京。在赵朴初先生主编的《中国佛教》中,已经予以澄清。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章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