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2014-04-23 05:08:15)
标签:

思泉陋室

望吴门

望吴楼

百姓期盼西施归

嘉兴古运河游

分类: 嘉禾纪事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望吴门——别具一格的一组雕塑)

     春秋末,嘉兴是吴越两国胶着相争的战场。那个时期,越国出了个西施,尽管不是嘉兴人,却与嘉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说.

    望吴门是其中之一。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

这里曾是嘉兴的北门,1928年城墙拆毁,城门也就不复存在。

传说,越国大败后选送西施去吴,正是在这里离别越国,老百姓们自发地前来送行。

完成送美任务自吴国返回的范蠡经过这里,见仍有不少百姓朝北远望,期盼西施早日归来。作为吴国大夫(总理)的范蠡深受感动,下令将嘉兴北门改名“望吴门”。

上世纪末,用这尊竖在绿地上的似门非门、挺有江南建筑味儿的钢质雕塑弄了座抽象的“望吴门”。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

上几张不同季节、角度拍的“望吴门”——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附近还有一座望吴楼,新造的仿古建筑,紧挨古运河。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

    自分水墩(参见《【嘉兴古运河游】(12)——分水墩,调节水流的设施》)拍望吴楼,左为芦席汇(参见【嘉兴古运河游】(14)——芦席汇,老街区新面貌》)、右为北丽桥(下一集再叙)。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还是出于同一则传说,来自诸暨的西施女士,离开越国前登上嘉兴的北城楼,告别越国,见遍地荒芜,民不聊生。北望前途叵测的吴国,不由得潸然泪下。

北城门改称“望吴门”,城楼也跟着改为“望吴楼”。上世纪三十年代,城楼随着城墙而消亡。想重新恢复,工程浩大,十几年前造了这么一座两层的“望吴楼”,聊以充数。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
    站在“吴国”的地盘上拍的望吴楼、芦席汇和分水墩(自右至左)。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

如今,这里是被承包了的茶室。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
     茶客以老年人居多,也有中年人。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

登上二楼,无法愿望,只能看到分水墩(参见《【嘉兴古运河游】(12)——分水墩,调节水流的设施》)和眼前的运河水,以及一天到晚不断的茶客——5元一杯可以坐上4个小时。至于“吴国”上的现代化建筑(左侧)就不露面了,免得影响怀古的情绪。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

旁边也有一块运河“申遗”的标志,指的是“嘉兴环城河”。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嘉兴古运河游】(16)——望吴门,百姓期盼西施归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章,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