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游】长沙——岳麓书院(2)惟楚有材

标签:
思泉陋室岳麓书院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名山坛席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
分类: 华中旅影 |

(“岳麓书院”的大门)
大门建于明代,清同治年间翻修过。
大门上面的横匾“岳麓书院”四字,乃宋真宗亲题。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寇飞机所炸,现匾是1984年重制的。
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清代山长(即书院的最高领导)袁名曜(1764~1830年)撰上联,他门下的贡生张中阶对的下联。言简意赅,道出了岳麓书院乃辉煌的英才荟萃地之一。
两侧墙上还有一副对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便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马积高(1925~2001年)撰、曾晓浒
穿大门,到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着“名山坛席”匾。这里的名山指的是南岳衡山。衡山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即南岳的最末一峰。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多了书卷气。
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之中。在这样的环境里修身养性何等惬意,无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两侧墙上的对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理门义路圣贤心”。“衡湘”即衡山和湘江;“邹鲁”乃孔孟的故乡,这里泛指孔孟儒学。
-
在二门的背面也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的聚集地。夸奖岳麓书院人才之盛赶得上汉代的“文化市场”。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上的资料,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