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书亭随记(二)

标签:
曝书亭海棠树楹联汪楫阮元书法精品康熙皇帝王店嘉兴旅游 |
分类: 嘉禾纪事 |
沿荷池岸东行,在刚刚闻到春天气息、久雨后的难得艳阳天,“曝书亭”东侧盛开的海棠花,特别吸引眼球。思泉跟着老伴暂时略过其它景点,不自觉地先向它步去。
这里有三株海棠树。已经盛开的叫“贴梗海棠”;两株含苞待放、树龄达一百五十余年的为“垂丝海棠”。还有两株紫薇,年龄也在150岁以上,不过没到开花长叶的季节就剩下个光杆,形象不佳,就不露面了。
(海棠)
樱桃树花期将尽,枝头还剩些粉红色的残花败蕾。
(樱桃树)
反正园林的规模不大,还是先看“曝书亭”吧!
前后左右,里里外外,将这座有着三百余年历史的建筑看个够。驰名的曝书亭,为砖木结构单层歇山顶飞檐戗角的方形亭,全亭用四根青石柱、十二根圆木柱构架,地面铺设青砖。
(不同角度的“曝书亭”照)
北檐门首悬“曝书亭”匾额,介绍中说是朱彝尊的同年、著名的清代学者严绳孙(1623~1702)所书。
(“曝书亭”匾额)
北面两根石柱上,镌刻的是一副楹联:“会须上番看成竹,何处老翁来赋诗”,前后小字署着:“竹垞检讨集杜句,吾乡汪舟次检讨所书;嘉庆二年秋仪征阮元重书刻石”。说的是楹联由朱彝尊集自杜甫诗作,汪楫(清诗人,1626~1689)原书,阮元(清代官吏、学者,1764~1849)重新摹写后刻石于此。
比较罕见的是“曝书亭”的四根石柱上都刻有诗文,据说是朱彝尊词作以及清代名人所题诗词,均为书法精品。可惜如今已经残缺不全,除了岁月沧桑的痕迹外,还留下“无聊文人”用刀锥之类工具刻画的“题词”、“留言”—— 一堆垃圾。
曝书亭中原有石桌、石椅,如今已不见踪影,似乎是腾地方练功而故意为之。
不要因此影响游览的兴致。再来一张“曝书亭”的“标准像”。
录一则关于“曝书亭”的民间传说,增加点趣味,调节调节情绪。康熙皇帝当年微服巡游江南,路过王店(古称梅里),看见荷花池草亭下有一位老者袒胸露腹在晒太阳,十分诧异。问其故,老者答:肚子里的书太多,放久了怕霉变,拿出来在太阳下晒晒。康熙一听就明白了,回京后即颁旨破格提拔这位老者为翰林院编修。此人便是朱彝尊,曝书亭也因此而成名。
(以上参阅了有关资料,特此说明)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