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震泽的几个景点(三)

标签:
震泽师俭堂河埠商铺内宅锄经园砖雕门楼吴江旅游 |
分类: 苏沪拾零 |
离开慈云寺塔,仍旧顺着宝塔街,返回“师俭堂”。
“师俭”与“尸检”谐音,容易记住(中学时代常用此法记忆词汇),不过亵渎它了。堂名的来历,一说是仰慕东汉清流领袖张俭(115~198)高风亮节尊其为师而取名;一说是寓意于崇尚节俭。不论那一种,它的含义都挺深刻,是值得提倡的美德。
据资料(引自“震泽旅游网”)介绍,“师俭堂”是座有一百五十余年历史的古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重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占地270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00余平方米,大小房屋150余间。原三面临水,一面临街。它以宝塔街为界,分路南、路北两部分,为一集河埠、行栈、商铺、街道、厅堂、内宅、花园、下房等于一体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师俭堂地理位置独特、中轴布局规整、整体建筑精美,街中建宅、宅内含街,是晚清时期具有典型特征的古代商贾住宅,更是反映水乡工商绅士坐行经商的颇具时代和地方特色的代表性建筑。
笔者参观“师俭堂”,感觉它最吸引眼球的是那些满眼的精美雕刻。有木雕、砖雕、漆雕,无论是戏文故事还是飞禽走兽,无不细腻生动,惟妙惟肖。
有一篇文章(网络上见到的)这样评价:参观“师俭堂”,感觉就像踏入了时间隧道,让人一下子回到了旧时的江南,满眼都是移步换景的巧妙布局。登楼可以推窗望月,低头当能吟诗作对;居家可作商铺,住宅即是园林。用移步换景、目不暇接来形容师俭堂并非溢美;用构思奇巧、处处入画来诠释师俭堂也毫无粉饰。
笔者堆砌不出比她更恰切的辞汇,只好将这段文字原样照抄于此,特此说明。在“师俭堂”内拍几十张照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张附后。这些照片中远没将“师俭堂”介绍到位,必须亲临,才能真正体会到上述的描绘并无过誉之嫌。
(河埠)
(商铺)
(街道)
(内宅)
(书房)
小花园——“锄经园”,仅半亩多。除了笔者在《寻访苏州小园林》中谈到的“残粒园”外,算苏州地区最小的园林之一,排名倒数第二。
(砖雕门楼)
(花窗、花门)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