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苏州小园林(二十四)春晖堂(蘧草园)

标签:
春晖堂蘧草园申时行中医药博物馆苏州 |
分类: 苏沪拾零 |
临行前查过资料,“春晖堂”早已改为“苏州市中医药博物馆”,近年又提倡“博物馆”免费开放,想来这趟该不会白跑了。
先根据网上的资料作个简介,也就是笔者对它的粗略了解。“春晖堂”曾是明嘉靖年间苏州状元申时行故宅的遗址。申时行于明万历十一年入阁为首辅,执掌相印九年。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返归故里,在此建“蘧草园”。历经四百余年,多次易主。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被珠宝商杨洪源购置用作住宅,将它的主厅命名为“春晖堂”。
笔者是顺着正在改造的汤家巷南行的,先到达“春晖堂”的西侧。充满沧桑感的门楼上方悬挂着“蘧草园”横匾,右侧嵌“春晖堂杨宅”文物保护石碑,左侧的两块竖牌上分别书“苏州市中医药博物馆”和“养生苑药铺”。年数不长,不知为何如此破旧?
(门楼及匾)
“春晖堂”的北侧是大杂院,从前后建筑上看,可能是原“春晖堂”的后几进。入内拍了几张照片,依稀辨别得出原来的模样,砖雕门楼基本完好,可惜上面的题字已被铲平。
“博物馆”的东部靠中医院,院门厅内的平面图也予以明确标注。抱着希望绕到东部,见到的还是一座门楼,不同的是修缮一新,悬挂着费新我左手执笔的隶书馆名。铁将军把门,将来客拒之门外。
打听后知道,只有上级领导和业内的人员预约后方能参观。笔者不具备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只好作罢,留下叹息,带走遗憾。
不妨将旅游网站上对它的介绍录在这里,算是“神游”,聊以自慰:修复后的“春晖堂”大厅面宽三间,左右抱楼,通宽 25米,进深13米,气势极为轩敞,民间称之“百桌厅”。厅堂巨柱石础,扁作梁饰有山雾云和抱梁云图案,前设双翻轩,后设单翻轩,檩枋间有斗拱牌科五排。牌科间有福寿木纹图饰,风格浑厚,古朴凝重。庭院内假山、水池、半亭、廊轩,花木扶疏,芭蕉摇曳。
配不上相关的照片,对不起诸位了。
想从高处俯瞰园内的景色,登上门楼对面三层高的走廊,高高的封火墙挡住了视线,仍然什么也没看到。
中国传统医药倡导的“杏林春晖,治病救人”医德,一百多年前取名“春晖”时不会想到竟与现在的用途如此合拍。当然不排除后人正是冲着“春晖”将中医院建在附近的“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