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钧和他的《都市天地》与名人斋艺术馆

(2014-07-22 08:39:25)
标签:

日志

地方风物

师友录

书画

文化

分类: 作家·人物写真

    万钧和他的《都市天地》与名人斋艺术馆

 

                                             杨文闯

 

           

古人说,十年磨一剑。

作家万钧就一直在磨一把剑。

我和万钧相识10年,知道他这把剑,铸造了15年,可谓宝剑锋从磨砺出。

万钧的这把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简明扼要地说,即一刊一馆。这一刊一馆,好比剑锋和剑身,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刊是《都市天地》,全靠他一手撑持,其前身为《胶南文学》,万钧是发起者、总策划又是主编,到今年8月,走过了15年不平凡的漫长历程,迎来出刊第100期。这馆,就是成立于2008年的青岛名人斋艺术馆,可说是万钧又一次在他文艺之旅途的华丽转身。到底是《都市天地》和名人斋艺术馆成就了万钧,还是万钧成就了《都市天地》与名人斋艺术馆,作为都市里一个涵育文化的艺术部落,作为这个部落的主人,万钧并没有正面回答我的这个问题。用他一以贯之的憨厚,冲我笑了笑算是回应。

作为黄岛区民间文化的一扇窗口和对外交流的艺术平台,地处闹市一隅的《都市天地》编辑部和对外开放的名人斋艺术馆,可谓一块公共文化阵地,其存在的本身与发展愿景,对传播先进文学思想与优秀书画艺术、丰富公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新区的文化软实力、优化城市文学艺术和精神文明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使文化的繁荣、和谐发展的血脉,融入新黄岛、西海岸新区的经络。

一本民刊走过15年,出刊100期,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中挺立潮头站稳脚跟,是难能可贵与值得称道的。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原馆长杨力舟,中国美协副秘书长、中国书协原副秘书长张旭光等20余位中国书协、美协理事,50余位省书协、美协主席、副主席等先后为《都市天地》题写刊名,一期一换的刊名,宛若一道流动的风景。15年,100期,必将站在一个新的制高点上。

《胶南文学》共出刊53期,最多年份出刊11期,平均年出刊68期,发表本土作者千余篇不同体裁的文艺作品,约300多万字,可谓功莫大焉。作为文学的摇篮,几乎胶南的专业、业余作者、名家、崭露头角或初出茅庐的作者,都在这块园地上发表过作品,在这个摇篮中成长与壮大。如周衍默、万桂杰等就是从这里踏入文学之门上路的,已先后出版了诗集或作品集,成为该梯队中的创作骨干或中坚力量。万钧矢志不渝的追求努力,使《都市天地》和名人斋艺术馆,早已超越了地域概念和本土文化层面,架起与大青岛与齐鲁乃至与世界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在这片天地里,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来看或者说,《都市天地》是万钧的,名人斋艺术馆是万钧的,但又不全是他的,它们已由万钧贴上的艺术标簦,成为新黄岛这座城市的一个文化符号,是国家级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一处民办文化高地,是海内外书画家心目中的艺术沃土,是融汇古今中外艺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高雅殿堂。

名人斋主敞大门,馆藏书画墨芳芬。不取门票似甘霖,高雅艺术赋神韵。

农闲人不闲,慕名来看展;名人艺术馆,流连而忘返。

……这些观众留言,尽管是顺口溜,却是名人斋艺术馆给当地群文生活带来福祉的真实写照。

在整合资源、创新杂志内涵与扩大馆藏艺术品中,万钧不断地夯实基础建设,丰富百姓文化生活,提高人们文化素养,发挥文化磁场的魅力,把文化艺术如同润物细无声的甘露播洒到城市的阳台和角落,滋润观众与读者的心田。

              文学青年与《胶南文学》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青春时代。青少年时代的万钧,和我一样都是“文青”,他年长我几岁自然出道早我几年。我们当年很相仿,对书画这门古老的“国粹”艺术,只是心存一种敬畏或者膜拜罢了,现在回头看,当时怕连爱好都是谈不上的。万钧压根也没想过,他会在某一天,跟书画艺术真正结缘,就像我没想到,会在某一天从遥远的陕西来到他生活的这座海滨小城,有幸与万钧相识。事实是日月轮转催人变。不惑之年,万钧涉足到书画经纪人、收藏者的行列,跟书画家们打起交道,并与日俱增地比对文学界人事更倾情倾力。

读中学时,对万钧有吸引力的还是读书,由此他对文学萌生了浓厚兴趣与深度迷恋。不懈学习,勤于笔耕,增强了他的文学功底与写作能力,一些习作常在校刊露面,也陆续在报刊发表。学生时代,他就是校内外小有名气的“笔杆子”。

离开校园走上社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万钧在水泥厂一线参加工作,开始跟文字基本相左的社会就业。虽然一线当工人是苦差事,但无怨言,不仅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消磨掉他的文学梦想,反而冶炼了他奋发向上的意志,激发起旺盛的创作热情。下班回家,每晚在灯下鏖战,不是读中外名著,就是爬格子写作,那个时期出自他笔下的一篇篇作品变成铅字就是明证,印证他的青春、毅力和追求。那时,心是火红的,理想是火红的,文学是火红的,爱情是火红的。其中有一年,可谓万钧的高产之年,在报刊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百余篇,成为厂里的“宣传先锋”、胶南县的“优秀作者”。

1985年,万钧意外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时任山东省博物馆馆长关天相先生,从报上获悉万钧是一个普通工人却笔耕成才的故事,题写了“情凝笔尖为人民”7个大字,从济南寄到胶南。万钧和关馆长素昧平生,得到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肯定与激励,令身为后生的万钧备受鼓舞。从此,他更加勤奋地伏案写作,并把关老的题词装裱悬挂在书房,当作座右铭。天天面对着“情凝笔尖为人民”,不仅让他对生活充满阳光,对人生信念也愈加笃度,并培养了他对书法的雅趣,就像早年之于文学那样,提高了他对书法的鉴赏眼力。

写作不是他的职业,但作为一种爱好时至今日,他还依然坚持笔耕,坚持写作的同时,甘为人梯,为人做嫁衣,不知疲倦地辅导文学青年,给他们开绿灯,培养扶持了许多同城的业余作者。最让他自豪的是儿子万桂杰,从小受书香的熏陶与他的影响,由不会写作成长为一个文学青年,并小有所成,担任黄岛区作协副秘书长,享誉80后的青年才俊。

19998月,万钧创刊《胶南文学》,目的就是给业余作者们提供一块发表作品的园地,当时胶南市作家协会尚未成立。2000年作协成立时,他顺理成章地被推选为副主席兼秘书长,杂志就隶属了作家协会。杂志虽不大,其貌也不扬,却是纽带与桥梁,把全市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峰。《胶南文学》在世5年虽然短暂,却在许多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心目中留下长久的回忆。5年后改朝换代《都市天地》,与作家协会脱钩,脱不脱钩作协也只是个名义,经费、编刊、印刷都是万钧跑赞助搞活动筹措的。在那个一切都向钱看的社会转型时期,从建设系统下岗的万钧以文养刊,潜下心来做一本只关乎文学的杂志,本身已属难能可贵了。尤其他提携晚辈,扶持新人,组织采风和创作活动,在圈内外有口皆碑。如他与海青河西茶厂联姻,创立了碧雪春文学奖与碧雪春文学院,作为作家协会创作采风的一块基地,在他的杂志上刊发了许多推介海青茶的文学作品,并出刊专号,为胶南文学和海青绿茶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胶南文学》到《都市天地》

2005年,因一些社会原因,促使万钧把《胶南文学》更名,《胶南文学》就像一个“文青”,在痴过狂过歌过爱过之后,终结了一段岁月青葱的梦。

更名《都市天地》后,其主体由文学版面密密麻麻的白纸黑字流变为书画鉴赏的读图悦视,从刊名到内容,从里到外皆焕然一新。功能为传播、推介本土书画家,兼顾青岛,辐射全国各地及港澳台、海外华人书画家,以作品选登、个人小传、鉴赏评论、专访访谈等为主要内容。

十年磨一剑。谁会想到,《都市天地》竟然能走向全国,被书画家们所接受,给予关注支持。这只是普通的16开本、64个页码,一本彩色与黑白交叉印刷相互映衬的县级小杂志,在如林的报刊队列里,既无名位的显赫,也无包装的豪华、形式的华美,就是一只乡野的丑小鸭,发源地也非京沪深大城市,而、处于青岛西海岸偏僻一隅的黄岛,在黄岛一个不起眼的村落——原胶南市烟台东村石桥路边。也不难理解,春江水暖鸭先知,关键在于万钧的为人、做事,杂志虽小,但按时出刊。他的持之以恒,本本色色,赢得诸多大家、书画家的信任,都愿意将其作品拿到这个平台上展示、交流,久而久之,更多的各地书画家、书画爱好者把这里视为交流心得、分享作品的全国性艺术平台。

伊始,万钧只是想转型试水,因文学太边缘社会化了,出刊物不仅要印刷成本、编辑成本、发行成本、邮寄成本,而文学的边缘化,许多支持者对越来越边缘化的文学兴趣淡化,字画则在社会上兴起热潮,他想尝试用字画作为资源,寻求一种养刊方式,也没想太多,或者说把它发展成一份事业。但正是这一转折,杂志重新定位,他关注的不再是文学人群,而是另类的书画家群体,他就留心身边的书画人士,寻找并抓住一切机会,接触书画名家,讨教学习,他就是不断寻找机会参加当地和邻市以及外埠的书画艺术、文化交流活动,参与全国性的书画交流笔会,在与艺术家沟通、交流中,不断扩大和丰富自己的艺术识见与交际圈子,能接触上的书画人和名家,他真心实意与他们交朋友,源源不断地丰富着他的收藏,提高收藏档次。

几年之后,凭借二十多年在文学艺术圈的人脉广地儿熟,以及万钧为人处事良好的社会信誉与口碑,他四处奔波和真心串联,把《都市天地》办出了自己的特点,最多时候印刷到1万册,传播范围涵盖到全国各省市的800余个县市,以及台湾和新加坡、美国、新西兰等地书画家们的手中。引起全国各地书画家的瞩目,让书画艺术界及爱好书画的朋友,都知道了这份名曰《都市天地》的刊物。杂志是双月刊,每期都择优刊载四五十位书画家的作品,其中不乏名家大家,他们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便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再不就是省市专业协会的主席副主席,以及军旅书画家,旅居海外的华裔书画家,皆是有很深艺术造诣的业界人士或地方名流,许多还是省市书画界的领军人物。

一时间,他的《都市天地》这个小平台,成为各地书画家、书画爱好者交流、作品展示的全国性艺术平台。先后在《都市天地》刊载、展示作品的书画家达两千多人,杨力舟、尼玛泽仁、于复千、纪振民、张蒲生、杨树文、郑克明、苏伯群、邱零、李杰、何昌贵、马建军、丁谦、张铜彦、朱守道、邹德忠、黎晶、朱明德、姜也、孙伯翔、张高山、叶鹏飞、张爱国、张永基、苏延军、吴玉珩、苗培红、张世刚、魏良、刘来元、李彬、夏奇星、张宇、赵国柱、何连仁、陈治元、韩戾军、朱成国、柴建方、李方、张鸿林、王德恭、邢秀、梁能伟、鞠闻天、刘国旗、王汉金等越来越多的书画名家,走进了《都市天地》。以文会友,以书会友,以画交友,成为万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他的手机15053252227也逐渐成为热线,化作书画家与收藏家与老百姓之间的七彩银线。《美术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青海湖》及青岛广播电视报、SDTV-胶南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对万钧其人和他的一刊一馆给予报道。

书画家们通过《都市天地》,走进黄岛,再通过万钧撮合,走进西海岸。他每年都组织30次以上的书画笔会,邀请许多外埠名家前来挥毫献艺。越来越多的书画家、收藏家、企业、单位和个人通过万钧这个窗口,实现了多方对接,使艺术之花真正绽放。从单位下岗后,万钧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办刊之中,在都市一隅打理他的《都市天地》。他的寻常故事也走进了报刊、电视、电台和网络媒体,万钧在西海岸上也成了名人。

                    创建名人斋艺术馆

20081214,对知天命的万钧而言,是一个可以载入他人生史册的日子,当然,对于别人也许只是很平常的一天。

这一天,几经筹划的“青岛名人斋艺术馆”正式开馆,实现了万钧的收藏梦。

说是艺术馆,相比其他的艺术馆,也许从硬件到软件,万钧的艺术馆无法匹敌攀比,毕竟只是面积不大的一座300平方米的四层小楼,地处胶南市东部烟台东社区内。但名人斋小归小,却不可小视,这一带文化氛围浓郁,周边有琅琊瓷艺术中心、茂腔大舞台等文化团体,组成一个重要的文化功能区。艺术馆从服务功能上大体划分为:陈列展区,集中展示名人字画,有临时展览区,以举办当代文化艺术、艺术家交流及笔会为主,不断有展览推出,方便观展群众,并开展对外书画展裱服务。

一幅幅精美的书画,凝结着艺术家的心血,沉淀了历史,承载着文化。一个个精彩的展览,沟通了古今,承载着特定时期艺术创作的成果。也就是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必然超越生活,代表着书画家一个阶段的最佳水平和时代精神风貌。

观瞻过艺术馆的人,都对万钧称道不已,更是刮目相看。平度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朱文松,带60名师生慕名前来参观万钧举办的书画展和他的艺术馆。看了以后,都觉得很震撼,数量丰富,质量也都上乘,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开了眼界。山东科技大学的艺术专业的师生也组团前来参观。因为这是一所书香弥漫的艺术馆,是一所书画满堂的收藏中心,是一座艺术的宝库。

也许你会不信,就在这个小小的艺术馆中,四壁挂满了万钧二十多年来收集的名人墨宝。别看艺术馆所处的位置不起眼,馆室不够阔气装饰亦不豪华,灯光更不如那些大馆的富丽堂皇,但其名家之云集,数量之众多,馆藏之丰富,绝不逊色于同类的艺术馆。悬挂示人的和没有悬挂出来的书法与绘画,共有15000余件,其中全国美协、书协会员作品3000多件,全国书协、美协理事、各委员会委员,各省书协、美协主席、副主席的作品也有上千件,营造出墨香氤氲的独特天地,凝结成一角高雅艺术的缤纷世界。

作为工薪族的普通市民,万钧集二十余年之力,让成百上千的名家书画,让天南海北的艺术家汇聚一楼,在这个普通小院展现出它的别有洞天。那华堂生辉的色彩,那袭人扑面的墨香,怎能不让人陶醉、惊赞与感叹。而每年一度的名人斋书画收藏展,已经举办了八年,以及“百名将军书画展暨全国书画名家联展”、“青岛西海岸名家书画邀请展”等接二连三的高规格展览,成为名人斋艺术馆一道亮丽风景。

作为馆长,万钧让各地艺术家和书画收藏者,都跟《都市天地》和青岛名人斋艺术馆牵手联姻,令多方受益。三十多年从事文学创作,万钧的藏书也颇丰,开启了他与作家、艺术家的情缘。二十多载收藏岁月,数千封墨香依存的书信手札,见证了他与书画家们的一段段相识故事,凝结着他们的友情和缘分,承载共同对艺术的爱,飘逸着人文气息,随岁月日深,愈加弥足珍贵。在书籍中汲取营养,从画集里开阔眼界,置身他的艺术天地里,万钧感受到的是无比愉悦和舒畅。他筹划在未来的十年时间内,完成全国所有县市书画名家的作品收集,届时建馆二十周年的书画展,便可涵盖全国每县市,为当代书画家汇编一部百科全书。他的目标完成近半,他的理想就是:名人斋尽览名人,名人满斋传天下”。

十多年前,万钧哪敢这样想,只是利用外出开会、出差或周末去拜访各地的书画家,无论大家、小家把收藏他们的字画当成乐趣。当越来越多,或熟悉或陌生的书画家,向他投来注视的目光与关切的询问时,万钧才逐渐领悟到了收藏的意义。无论何时,收藏终将由个体到群体回归到社会生活的舞台当中,才能发挥有价值的文化影响。

说到收藏,万钧说他也走了不少弯路,不假思索地“靠耳朵”跟风,花费了不少金钱和精力。慢慢地在学中悟,悟中学,博中览,览中博,在不断感悟,不断沉淀中不走眼,不花冤枉钱了。万钧说,书画收藏是一种心境一种境界,不仅靠耳听,但耳听为虚,主要靠“眼看”,练就一双“识珠”的“慧眼”,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收藏者只有明白自己收藏的价值所在,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坚持提升与前行。收藏的最大乐趣在于修身养性。就像名家大师,德艺双馨,才能创作出好作品一样。真正的收藏,得讲缘分。缘分可遇不可求,如果单纯把收藏看成是商业投资,就容易功利化,时间一长就会为此纠结,令收藏艺术大打折扣。在琳琅满目的书画市场,要做到去伪存真,光凭兴趣掌控不了收藏,要不为一时利益所驱动,收藏才会淡定。

难怪万钧老友,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宋瑞斌在致辞中这样说,一个人,不在于他选择了走哪条道路,而在于他能够以怎样的脚步走向多远?这条道路上也许永远没有成功者,但永远都会有不知疲倦的跋涉者。我们看到的万钧,他就是这样的一个跋涉者、收藏家……

黄岛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杨成才说:万钧的收藏也好,对书法的开发、研究,以至办起这个馆,对当地书画事业是有很大促进的。万钧为人厚道,愿意和他做朋友,长期交往。

黄岛区美术家协会原主席陈明说:万钧收藏的这些画多是有名头的,如中国美协副主席的、各省美协主席的。总体上来说,馆藏作品确实不错。收藏这行当,还是品种多点好。各种流派、各种题材、各种表现形式;有颜色的、无颜色的,给人观看收藏都有选择的余地。

中国书法家协会黄岛培训基地主任胡敬斌说:《都市天地》的社会效益,肯定比其它的经济实体要多出几个百分点。我在外地考察、交流,经常有书法名家、书画爱好者,提起万钧和《都市天地》,这从侧面说明,他的收藏已跨越了地域和诸多的层面。

艺术是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一个地域发展的动力也是实力的见证,一个地域无论大小,只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代表,便会名扬天下;一个地域无论历史长短,只要有独特的艺术标志,就能青史永驻;一个人,无论他职位卑微或是平凡,只要怀有与艺术相通的心灵,便会脱离低级趣味,走向道德、纯粹和崇高,就会有不知疲倦和永不停歇的追求。

青岛名人斋艺术馆的树帜,是地域文化的符号,也是艺术的风向标,标志着地域文化上的一个里程碑。

万钧就是这个树碑的人,他不是名人,却给他的艺术馆以“名人斋”命名,他不是艺术家,却与名人、艺术家为伍,靠他的一腔热血和一份执着,丰富着自己的人生。坐拥墨山书海,从名人斋艺术馆诞生那天起,就标志着万钧孜孜以求的昨天,不仅成为过去、历史,更重要的是预示着今天和未来,不再是梦,是一段继续前行,将创造新的艺术追求的高度。

           外“引”内“联”  优化造血功能

走进名人斋艺术馆,书法的龙飞凤舞,绘画的墨彩缤纷,馆主饱含诚意的微笑,无不给人一种温馨亲切的感觉。万钧会带你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每件作品的珍贵价值、历史渊源和来龙去脉。看累了,可以坐下来喝茶,主人会为你沏上一壶翠绿的海青名茶碧雪春。这里无障碍通道以及提供咨询、引导、鉴赏等综合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的需求。

现在,名人斋艺术馆也算是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窗口,以展览、藏品鉴赏、销售、装裱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活动,以传播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书画是重要组成部分,观赏是一种教育活动,激发了人们的参观兴趣与热情。为了使这些艺术瑰宝变得雅俗共赏,万钧通过创意和不拘一格,组织各种适宜的笔会等活动,不断推广馆藏文化,搭建起与观众沟通的桥梁。每年建馆日,举办名人斋收藏展,开展义画、义捐爱心慈善书画活动,传递一缕缕正能量的清新文化气息。

有观者留言:“名人斋是个值得来看看的地方,珍藏的每一件书画都是文化的结晶,从岁月深处走来,在拂去了历史尘埃之后,竟是如此生动而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愿意徜徉在艺术馆,就像与书画家交流……”

注重“家门口”的书画家联谊。这些年,无论在《都市天地》,还是艺术馆里,万钧发自内心地力推黄岛本土书画家,包括黄岛籍在外的书画家及其作品,在收藏与展示方面,尽力向这一群体倾斜,彰显着赤子浓厚的家乡情怀。从这方山海之间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如杨文德、陈明、赵小石、庄明正、高伟、张平等,都与万钧结下深厚友谊,先后为万钧创作了一幅幅书画精品,为他的收藏之路越走越宽倾注了各种各样的支持与帮助。

随着艺术馆知名度与日俱增,万钧更注重“走出去”,推陈出新,经常开展异地巡展、笔会讲座等,实现名人斋与异地书画机构与书画家的有效衔接,类似活动开展百余次,一个个书画家被他的真诚深深吸引、深深打动。采取外“引”内“联”,吸引了更多书画家忝列到他的队伍中,在他们的支持下,不仅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也增加了“造血”功能。杂志平台与艺术馆舞台,使得万钧风云际会,盛极一时。他不骄不躁,不等不靠,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把自己想到的事情做深做细做扎实,为渴望文化修养的黄岛老百姓,吮吸到盛世藏珍的文化甘露,受到各级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去过国内许多地方的艺术馆了,名人斋还是第一次来。这里就像是一个家,让人心里暖融融的。我在这里参观,更感受了海滨人的热情。”这是一个不愿留名的山西人。

名人斋虽是民办的,却也是黄岛文化资源的重要聚集地,已成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文化平台。作为耕耘者、播种者,艺术馆一直以培育和涵养文化生态环境为己任,是文化实践者、先行者。有作为,才能促进文化艺术良性循环。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万钧往这方向努力前行。不断加强和扩大与各地的合作,为具备较大潜力的中青年书画家举办专题展览,努力打造外引内联的艺术家助力平台,为观众提供“精神大餐”,加大引进国内外精品展览和推动当地书画家“走出去”,不断收藏当代艺术精品,当好记录者、见证者,打造人类精神家园的传承平台、打造藏品和观众的沟通平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此链条上,名人斋在黄岛先进文化生态环境中已升级为良性运转中重要的一环。

艺术馆是文明的宝库,是公众的精神家园,不仅要有传统历史文化的瑰宝,更要有当今时代文化的精粹,只有今古传承、薪火相传,生命的链条才不会断裂。

三十年时光匆匆走过,万钧从恰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成熟稳健的中年人。在书画艺术的海洋里,也从初出茅庐的门外汉,成长为藏品丰硕的内行人。

正如他在一篇评论文章所说:时光是流动的,而画面是凝固、静止的;生活是立体的,而画图是平面的。通过一幅幅画作,我能听到画家们的话语,看到他们脑海中的画卷,也看到他们思维的流动。走近他们的作品,也就自然可以与画家近距离接触,聆听艺术的真谛,感悟画家不一样的艺术人生。”在数年如一日的品鉴中,万钧读懂了书画家的心声,自然也就与艺术家们结下了长久的友谊。在长期的交往中,万钧的忠厚诚恳,犹如一块磁铁,拉近了与众多艺术家的距离。

“小斋容我静,天地任人忙”。在书山画海中,万钧是“斋前月有痕,满堂飘书韵”。

“风正扬帆启新航”。20146月,他所在的青岛西海岸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被国务院批准为第9个国家级新区,名人斋也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新航,自觉担当、创新作为,致力于传承保护和培育涵养文化生态,谱写新篇章。

 

                       2014720-22日石竹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